中学科学(理、化、生)教师的科研论文是其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就是在对本学科教育科学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科研报告,并将其科研成果公之于世的教育科学研究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论文的写作,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的学术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文章的三大要素。
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中学科学教师(包括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撰写一些如《生物课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物理课堂中的过渡艺术》、《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诱思”》、《科学课拖堂的弊端、原因及对策》、《化学几道高考题错答原因浅析》等教材处理方法、教学研究、解题技巧探讨方面的内容,而不一定要去触及理论性太强的领域。如《课程标准与学习评价的变革》、《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得失与启示》、《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等方面的选题。
第一节 写作前的材料准备
科学教育论文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要明确、具体又简洁地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以适当的形式,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
一、收集材料的意义
材料是论文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占有的材料越多,在写作时就越便于鉴别比较。收集和占有材料是写作前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投资”。据美国科学家基金委员会统计,在一个科研人员完成一项科研活动所用的时间中,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占50.9%,实验、论证、研究占32.1%,写作行文占9.3%,计划、思考占7.7%。虽然科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与科学家的研究有所不同,但上述数据告诉我们,要想写好论文,就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广泛地收集、充分地占有材料,如果急于求成,检索资料嫌麻烦,思考问题怕头疼,随便翻阅一点材料便仓促成文,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例如,某教师撰写的“《科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着力处理的几个问题”,选题不错,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其中的一个论点“实现课程对教材的超越”的论述中,只阐述了自己在两节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即仅仅是“观点加例子”,没有充分必要的资料作支柱,因此再好的论点也立不起来。论文的主题通过选题确定之后,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现。在科学教育论文写作中,材料的选取往往涉及理论基础、例题、应用实例以及某些实验数据等。选材时一定要注意理论材料的准确可靠性,要经得起推敲、验证及逻辑推理,例题与应用实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实验数据一定要真实客观,不能虚拟捏造。若引用别人的研究结果,要查明、注明出处,并正确领会别人赋予的含义,不得断章取义。
二、收集材料的方法
(一)材料的类型
论文写作之前所收集的材料,至少应当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1.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相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还包括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
2.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写文章关键在于新意,要做到立论具有独创性,就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作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要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3.相关学科的材料。对于中学科学教育研究来说,教师除了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教学法知识以外,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所要进行的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的研究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
4.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有助于开拓研究思路,全面研究和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关于《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就不仅要研究科学新课程的有关理论,而且还要收集和研究整个新课程改革的国内外的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研究的成果。
(二)材料的来源
由于教育科研成果的记载和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育科研资料的类型及其来源也就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件
文件是指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这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如《中学科学课程标准》。
2.图书
这里的图书是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论着;教育教学经验集、各种工具书以及相关科普性读物等。在此建议广大的教师要多读一些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2001年我国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版的着作。如科学教育专论性着作,因为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是一个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着作主要有《科学教育概论》(欧阳钟仁编着,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科学课程论》(余自强着,2002)、《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袁运开等主编,2003)、《理科教育展望》(孙可平等编着,2001)、《科学课程教学策略》(郝京华编着,2003)、《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胡卫平着,2001)、《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马丁着、于力华等译,2003)、《中学理科教学与实验》(耿瑞艳主编,1999)、《中外初中自然科学全科教育研究与比较》(施农农主编,2002)及《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教育部科技司,2000)等等。此外,自然辩证方面的学科哲学方面的论着对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和科学教育的本质会大有裨益。如《科学是什么》(张红霞着,2003)、《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着,纪树立编译,1987)、《从混沌到有序》(斯唐热着,曾庆宏等译,1987)、《生命科学史》(玛格纳着,李难等译,2002)等。
3.报纸
有关教育方面的报纸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如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报纸有几十种,像《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报》、《教育时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教育周报》等,《光明日报》、《文汇报》也设有教育专栏。这些报纸荟萃了国内各类教育信息,反映了教改动态和教育科研动态,对教育科研有重要参考价值。
4.期刊
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反映了学术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所以它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我国,目前有关教育研究的期刊大约有几十种,如《教育研究》、《人民教育》、《中学生物学通报》、《物理教师》、《化学教育》,等等(详见附录)。
在此主要介绍《复印期刊资料索引》,它由中国人民大学期刊资料中心编辑发行,为大型社会科学文献库。1980年开始编着年度索引,1981年开始在索引中增收部分未复印资料的题录。既有丰富的文献索引,也有对部分论文的全文转载,比较适合广大教师查阅资料之用。特别是其中的G3中小学教育、G30中小学学校管理、G38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与学(1999年以前)、G382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0年之后)等,可以为科学(理、化、生)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文献资料。
5.教研活动材料
各级教研、科研活动也是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召开学术年会,教学活动的展示、教学专题的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会前会后散发的有关论文、经验材料等。
(三)材料的收集
收集材料的主要途径是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新的课题;对于老的选题,文献资料又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新的突破口。事实上,只有建立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之上的研究才有价值,才能在他人的工作上进行创新。虽然了解前人的工作是我们进一步创新的起点,但是查阅文献不是走到图书馆东抄一段、西摘一段,应该有系统地进行。从众多文献中查找出与研究有关的信息,不仅是检索与收集的过程,也是分析、研究的过程。
1.查阅教育文献
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各种资料浩如烟海。如何从大量的文献中全面迅速地查获研究课题所需的信息呢?
(1)教育文献的分级
根据文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文献分级。一级文献是以作者本人实践为依据撰写的原始性文献,包括实验或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这类文献为第一手资料,是对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结果直接的和首次的记录,真实可靠。但这类文献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主要是因为比较分散和不够系统。
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都属于第二手资料,是对一级文献处理(援引)过一次或多次的文献。二级文献是对一级文献的摘编、分类和系统化,即我们所说的检索文献,包括书目、索引和文摘等。三级文献是在二级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级文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之后,综合形成的动态综述、专题评论、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和年度百科大全。
(2)检索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检索方法主要有四种: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
顺查法是以检索主题的研究发生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目前新出版的文献,较费时间,但可以做到查全。此法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多用于范围较广、所需文献系统全面的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以及文献普查。
逆查法在时序上与前者相反,是从近年的检索工具查起,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重点放在近期文献。此法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
引文查找法是利用综述或已掌握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然后再将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的效果。此法多用于没有合适的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齐全的情况下,研究者也能检索到一定数量的有关文献。
综合查找法是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研究者的检索目的。不同的检索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应注意选用。有的研究者分期分阶段交替使用各种方法,取长补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检索结果。
(3)检索的途径
研究者查找资料,往往需要从不同的途径包抄有关文献。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着者、关键词等。
分类索引是以检索主题的分类号码为标目,按某种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索引款目。国内教育研究常用检索工具中的书目和索引均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标引和编排,分五个部类22大类: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CK社会科学,N‐X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其中G类为文化、教育、体育、科学。分类索引是最重要的索引,是教育研究者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
着者索引是通过着者名称的指引,使研究者查到相关主题的文献或着作。
这种索引可以反映某着者正在做些什么,是否改变了研究方向等情况。大部分检索工具都附有着者索引,分为两种类型:个人着者索引和团体着者索引。
关键词索引是直接从文献的题目或正文中抽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词作为索引款目的标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抽词标引。这种索引具有易编、快速、客观、节省和检索点多等优点,但其主要功能是将研究导向原篇名中未经规范的关键词,而不是原文的主题。因此它比较适用于一般目的性不强的浏览性查找,供研究者及时了解新文献,而对专题性和回溯性检索则不太合适。
(4)检索的基本程序
对整个检索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并有条不紊地完成检索任务。以下程序可供研究者参考:
首先,关注最近的几种研究资料,考查检索主题的当前动态,这些资料后附的文献目录能使研究者了解最近从事相同或类似课题的其他人所研究的课题。
其次,查找有无相关的专题书目,专题书目能提供基本的参考文献,省去研究者的许多检索工作。
再次,查阅研究综述与文献评论,这样可以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接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注意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文献的饱和度,以决定查阅何时中止。
如果研究的时间很长,研究者则必须不断地查阅,以便自己的研究能够跟上课题领域的新进展。
2.运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在文献检索中,手检是基础,机检是发展方向,目前已由单纯的文献线索检索发展到全文检索、文字声音和图像一体化检索。
(1)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光盘检索是指研究者在微机上以人-机对话方式,查询光盘数据库,从而获得文献信息。它把一部分检索工具或资料压缩存贮在一片光盘中,研究者可在微机上仔细从容地查找光盘中记录的文献资料,费用较低,但光盘数据库的种类往往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