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溢出来了,还怎么测它的体积?”有人提出异议。“拿一个更大的桶,放在外面接住溢出的水。”徐捷胸有成竹地说。胡娇娇站起来:“这样不好,内桶溢出来的水,有一部分要附在桶外壁上,导致实验误差很大。”徐捷激动地说:“可以做一个桶,在桶壁上开一个孔,孔上插一根管子,这样水从管子流入另一个桶中,不会附着在桶外壁上了,这样接水桶也不必一定要比溢水桶大。”听到这里,我再也按捺不住了,这器材不就是目前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的溢水杯吗?
但同学们并未见过,更没使用过,完全凭着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自己设计出来的呀,我走上讲台,说道:“太棒了,徐捷同学已经创造发明出一件器材,这件器材的名称叫溢水杯,实验室中现已使用,虽然别人已捷足先登了,但对我们的同学而言却是一项新发明,我们就命名为‘徐捷溢水杯’吧,同时他也获得了我们的‘开拓创新奖’,相信将来,他的发明会更多。”羡慕的目光伴随着惊奇、赞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使徐捷兴奋不已,从此以后,他不但喜欢上了这门课,而且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高质量的问题也不断产生。与此同时,创造的种子也播撒在其他同学的心中。你瞧,一颗颗种子又萌芽了:《研究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同学们正交流,研讨着如何改变压强,测出沸点,分析研究二者的关系,“抽气,打气,移到高山上,放入矿井中……”突然,梅亮站起来说:“用高压锅做实验,高压锅内压强大,测出锅内水的沸点与锅外水的沸点对比,即可。”
有人提出疑问:“这办法虽然好,但不可行,因为高压锅内温度怎么测呢?打开锅盖,就减压了,不再是高压锅了。”只见梅亮一板一眼地说:“用一支构造与体温计相同,但量程比体温计大的温度计,放在高压锅内就可以了。”同学们一边信服地点头,一边又说:“这样的温度计有吗?”一直静听同学们讨论的我,这时开口了:“不管现实中有没有,梅亮不是已经发明出来了吗,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梅亮同学发明的温度计我们就命名为‘梅亮温度计’吧,又一次摘取了我们的‘开拓创新奖’。”不久,“高压温度计”的论文也由梅亮写出来了:材料的选择、制作原理、结构以及可能需要的注意事项等等,俨然一位设计师。
有一次《摩擦与交通》专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课上,陆上交通组的磁悬浮列车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为了给未来的地上飞机——磁悬浮列车提速,而又要克服高速列车与空气摩擦带来的困难,同学们设计了真空隧道,“旅客呼吸怎么办?”“车厢密封,适量供氧。”有同学问:“上下车怎么办?”贺丹嘉站起来说:“我想起了为不影响长江上下游通航而修建的船闸,我们也可以在车厢中修建类似船闸原理的车闸……”虽然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车闸”是否可行,但这项设计也为同学们认同,并被命名为“贺丹嘉车闸”,又一次颁发了“开拓创新奖”……
也许,目前同学们的创造设计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有的别人已捷足先登,有的过于稚气,有的理论性太强,难以实际做到,但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别人就会替他们做到,或想出既现实又跑在别人前面的各项发明。播下创造的种子,激起创造的热情,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土壤,就会萌芽、茁壮成长……另一种是在记录日常教育生活片段之上的反思性叙事,即不局限于记录,而且能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以提升。
例文4
“小专家”的讲座——学生超过了老师
自然课上,我正讲到近视的成因以及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同时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等,这时,有位学生举手,得到我的允许后他说:“老师,现在矫正近视眼可以不戴眼镜,医院里可以做激光手术。”这下学生议论开了,“眼睛动手术,太危险了。”“激光手术不用开刀,而且非常准确”……突然,又一位学生举手了,“老师,激光手术是怎样矫正近视的呢?”这一问,道出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刚才乱哄哄的讨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带着好奇而又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把目光投向了我,在责备自己前沿信息了解不够的同时,我也道出了真情:“说实话,老师也不知道,从近视的成因来看,主要是晶状体过凸或眼球过长,我猜想用激光改变眼球的形状,使其达到正常,至于怎么变,变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赞同我的猜测,事实究竟如何,我也很想知道,有哪位同学知道吗?”话音刚落,马啸同学举手了,大家先是惊讶,继而会意而又羡慕、佩服地听他娓娓道来:“我听爸爸(眼科医生)说,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是切开眼睛角膜的一部分,在被切开角膜瓣的下方做激光切削,改变角膜表面的弯曲度……”说着说着,还一边上台在黑板上画起了图画,图文并茂的讲解,一会儿就让大家知道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睛的原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给了马啸同学极大的鼓励,我又趁热打铁:“你真棒!让老师也增长了知识。”既而又转向全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高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多,它正在不断地造福人类,光不仅会给我们治疗眼睛,在医院的很多其他地方,也都能找到它的用武之地,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进行一次采访和调查活动,了解一下有关光的先进技术的应用。”
两周后,以马啸、刘璐为主的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专题汇报,一个个“小专家”上台发言了。“我向大家介绍动手术不开刀的另一个光学武器——伽马刀”、“X光的来历和功用”、“无影灯、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的多种用途”、“立体电影的原理”……
看着台上那自信、大胆而又滔滔不绝的小专家,听着原来连我都知道不多甚至不知道的知识和阵阵掌声,我感受到了与学生同成长的快乐,我从内心里为他们喝彩:小专家们,你们真棒,我为你们骄傲。
联想起平常时有听到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尴尬”,突然感悟到,其实只要老师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师生互学,既鼓励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自己也增长了知识。
有时候换一个角色,就能获得更多。
还有一种是研究性叙事,即建立在对叙事主题加以提炼、对多种原始教育生活材料的搜集整理,从而对日常教育生活加以反复梳理而进行的教育叙事。
例文5
生命只有一次——生物课程中的生命观教育初探
随着新课程的春风渐渐吹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渐渐地在我们心中播种、发芽、生根。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的出现和校园伤害案件的发生,我意识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漠视生命,不关注生命,是对学生成长的误导,是严重的失职!
生物课堂中随手可以触及鲜活的生命:既有生命的精彩,又有生命的脆弱;既有对生命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的赞叹。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生命的观念传达给学生们呢?就像迪斯尼动画《狮子王》中的老狮子“穆法沙”一样,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告诉学生们:我们只是动物界中的一员,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星球负有责任!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每一个典型的事例,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现将这些案例奉献给同行。
1.平等对待生命。学会尊重生命
案例一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并不新鲜的探究任务:请他们去探究蚯蚓的生活。可是结果却非常的“新鲜”——有的学生手起刀落,将鲜活的蚯蚓切成了一段段的小块,并美其名曰,看它是否会再生;更有甚者,将蚯蚓踩扁,说可以嗅到泥土的气味……
看到这些“天真无邪”的目光,听他们还略带童音的解释,我的心中一时茫然无措。在这些学生心目中,蚯蚓是没有生命的。或者说,即使有人认为它有生命,那它的生命也是渺小的,是供他们“实验”的玩物。又联想到以前出现的一幕幕:有的学生随手处死了正在观察的蚂蚁和青蛙;有的学生虐待实验动物……我甚至联想到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为了些许小事而杀死了4名朝夕相处的同学;联想到“马加爵式”的初二少年张斌杀死3名初一学弟……原来,生命在有些学生心中是那么一文不值!
面对这些现象,我知道训斥和空口说教是没有作用的,我选择了沉默。
我在寻找机会!
对策 教材中有一节“动物的行为”的内容。我早早地放出风声,我要放很多精彩的录像给学生看,为此学生也特别期待。为了让他们能体会到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命、有尊严,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录像资料:一只贼鸥偷走了企鹅的蛋,企鹅扭动着笨重的身体在后面追赶,终于追上,却不小心踩碎了蛋,企鹅望着贼鸥的背影,凄厉地鸣叫,一声一声,划破天空……
播完了录像,很多学生好半天没出声音,此时我问他们有何感想。一个女生第一个站起来说:“企鹅父亲真伟大!”看来,这是位知识面很宽的学生,她知道雄企鹅孵蛋,更让我欣喜的是,她体会到了企鹅爱自己的孩子。对这个女生的说法,很多学生先是一愣,接着是一阵交头接耳。又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原来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关心自己的孩子,没想到企鹅也有失子之痛!”
看来,学生们开始意识到并不只有人类的生命才值得尊重。接着我又请学生回顾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斑羚飞渡》:老羚羊为了保护羚羊群免受追杀而以身铺路,供青壮年羚羊飞渡悬崖。请他们进一步谈谈感受。这时,更多的学生说,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伟大,也会甘愿牺牲。我进一步告诉学生: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平等地生活在地球上,它们的尊严也应该得到尊重;能否正确对待动物、看待生命,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
2.懂得热爱生命。学会关心他人
案例二 江苏教育版教材有这样的一段内容:“献血是每个18岁以上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的责任和义务。”我问:“同学们长大后如果有人需要,你愿意献出200ml鲜血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吗?”有位女生说:“我不愿意,我怕痛!”有学生说:“除非他是我的亲人,我才愿意!”
应该怎样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帮助其他人呢?
对策 我准备了一个真实的资料:徐州帆布厂有一位女工,十几年间一共献出了约12000毫升的血液,救活了上百名全国各地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症的小生命,使他(她)们健康地存活了下来。
我对学生们说:“请大家想一想,12000毫升的血液,是将全身的血液抽干了几次?这位可敬的女工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使上百人可以健康而有尊严地生活在我们中间,让上百个家庭充满了欢乐而不是阴霾。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假如你是这百人之一,你最想说什么?”
一阵沉默后,刚才那位说怕痛的女生说:“老师,我不会再怕痛了,我愿意献血!”另一位学生说:“我也愿意献血给任何需要的人!”
听到学生们坚定的话语,我进一步出示了另一个资料:我国虽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但只有30万人的库容,远远不够我国100万白血病人的配型需要。捐献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毫无损伤,毫无痛苦。请学生们发表看法。这时,很多学生说:“老师,如果可能,我们和您一起去!”
3.学会健康生活。自觉远离戕害
案例三 在“神经系统”一节有这样的内容:人脑的结构及功能。我对学生们说:“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应该保护我们的后脑,保护脑干。”这时,竟有学生在下面说:“怪不得,打人闷棍时都是打后脑勺啊!”
真是没有想到会有人这么想着利用我们的科学知识!我只有及时地补充了一件我很不愿意提及的真实故事:
我动情地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的大年三十,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为了欢度春节而检修家里的电路,不甚失足从3米高的梯子上掉落,正好后脑着地,28岁的生命瞬间凋落。撇下了老父、稚子,也给亲朋好友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刚才开玩笑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更多的学生说:“老师,请您放心,我们不光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还有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保护他人!”……
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一位学生的话,他说:“以前每次听老师讲到生命的可贵,我总觉得这些和我无关,我很健康,生命很顽强。现在我知道了,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我们应该珍惜身体,学会健康生活!”
真高兴学生们会有这么高的认识。我以前在教学上的失误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生命、对死亡、对疾病毫无体会,会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我认识到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真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