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的内容来区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片段叙事,对某一节科学课、某一科学活动或某一科学教学、某一科学活动片段的具体叙述,即对个人教育教学实际中某个印象深刻的片段的叙述,显示事件发生的细节,借以阐明教师对导致良好或者不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反思;生活叙事,即对教师教育生活故事的叙述,借以阐明其中蕴含的教师生活体验以及对教师教育生活的细微关涉,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师成长、教育状态、教育经历密切相关,教师成长不光在课堂,同样在日常生活之中;传记体叙事,即对教师成长过程、乃至教师生涯的整体叙事,借以阐明教师生命成长的历程,是对平凡教师人生中细微的“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从叙事的主题来区分,包括单主题或多主题整体性叙事,即就某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综合起来,来展开个人教育生活的叙事。整体性研究是研究教师的整体生活,包括个人家庭生活、日常交往、教学、班主任工作、学习研究以及其他可能对教师个人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历,从中梳理出日常生活各方面对教师的影响,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因此,科学教学叙事的内容目前较多见也是较容易做到的是单主题的科学教学片段叙事,但就某一主题而言,可以是单个教学片段,如《由一次“失败的教学”引发的思考》、《“小专家”的讲座——学生超过了老师》、《老师,我们自己来——学会自主》;也可以是多个教学片段,如《课堂中的“皮格马里翁效应”——期望性评价激活创新思维》、《生命只有一次》,等等。
总之,教育叙事撰写形式多样,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一大特色。撰写时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
四、如何撰写教学叙事
归纳一些成功的教学叙事,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真。要求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而且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绝不是教育者凭空捏造的“美丽的谎言”。在特定的环境、人物、时间、背景等众多因素下才会有一定的故事发生。因此,教师平时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感受和体验到一些难以忘却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激动,或令人感慨惊诧,或令人不安、悔恨等等。
诸如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有矛盾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的过程,也就有一定的结果,这些表现为某种矛盾的问题的事情,一般说来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教育叙事自然应该叙述这样的事情。
2.理念新。教师叙写教育故事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这对于叙述者和阅读者、倾听者来说才更具有意义。叙述的对象必须是新问题。把握好教育叙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视觉去洞察新的理念,才能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叙述更具有“诱惑力”。
由于教学叙事的基点是走进日常教学生活,关注实践,对教学某些细节作几乎是原生态的叙述,所以很容易成为教师介入新课程研究的最佳途径。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形式,教学叙事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日常生活事件和个体内心独特感受的简单记录和描绘,而要高度关注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描述,而是要立足新课程改革这个整体的背景面,在对新理念、新精神的全面把握中去展开叙事。因此,一则好的教育叙事,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不仅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体验,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所以我们在撰写叙事时,要努力把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使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和韵味。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理念、信念、价值观进行不断地拷问,对自己行为的意义进行不断地追问。
所以意义探索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在故事中穿透故事。只有这样,教师的叙事才会唤起人的印象,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让人在感受教师灵魂深处颤动的同时,领略到育人过程中摄人心魄的感化力量,从而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引发他们对教育问题和事件的积极思考,促进整体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新的理念可以保证教育叙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3.情节精。同样是一件事,不同的人叙述效果就不一样,原因就是有的人能够在抓住“事件本质”的前提下,绘声绘色地讲述。讲故事也是一种技巧和艺术。特别是关键处、有冲突的地方,问题的梗节所在之处,事情的高潮部分,更要具有“艺术处理”。对事件的描述要有情境性和过程性,同时语言要简洁、明快、流.和生动。要善于激发读者的心理表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育叙述必须有“情节化”描写,千万不能进行“记账式”叙事。
4.感悟深。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得非常好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阅读者和倾听者来说,他们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可能引起阅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更多关注,从而主动地加入到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当中。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其思考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设想,等等。
因此,所选的事件(故事)要有一定代表性、突发性、可借鉴性,要让读者从教育叙事研究中获得一定的理性感悟,或有某种教育灵感。
5.主题明。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研究报告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被提交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叙事研究报告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是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我想……”、“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为了写好教学叙事,提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在思考:教学叙事不是简单的“镜像”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有良好思考的教师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感受规律、发现深刻。
2.注意观察: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观察当事人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记录观察的过程;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问题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穿越现象看到本质;能够清晰地表达问题,并细化问题、追问问题,从而发现有价值的原材料。
4.学习积累:学习文献资料;汲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了解国内外科学学科的前沿进展,拥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洞察能力,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解读”出内在的学术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 案例评析的写作
一、认识案例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在医学上译成“病例”,在法学上译成“案例”或“判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学案例”是指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典型性事件。从范围去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内涵去考察,可以是课堂实录、教学片段、教学活动个例等;从写作形式说,成文形式也不拘泥于一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教学实践研究的一种手段,它必须具有说理性、真实性、典型性、启示性等基本特征,若体现了这些基本特征,逻辑合理,行文流.,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案例。
案例与常规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来看,常规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常规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从观点到事例;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