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审美
49189900000015

第15章 音乐审美教育的意蕴(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德国]里默尔著:《音乐教育史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作为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才能使创造的灵感更活跃,使心理结构更健全,才能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尽管音乐艺术不能直接创造教育的奇迹,但是这种美感一旦渗透于学生的意识,便能启迪智慧,激励意志,扩大视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理解力和判断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首先是情感愉悦的意义。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愉悦的功能,这种愉悦情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音乐审美活动是经验积淀所反映的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复杂综合的心理过程体现在音乐教育中,便产生“寓教于乐”的共性规律。

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感和美感。千百年来,音乐艺术把人类生活最深层的情感浓缩并展示出来,能让人体验到难于言状的审美快感。而音乐教育活动又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教学中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各种艺术实践,让心灵共同融入到艺术的美感之中。一个人一旦成为音乐审美活动的主人,他的整个内心世界将处于一种和谐自由的环境中:他不强调理性,但理性无处不在;他不用驱动想象力,但想象力自由翱翔;他没有获得任何的物质利益,但整个身心却获得了真正的愉悦。这种愉悦体验,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产生高尚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积极的休息,获得科学的放松。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减轻了心理压力,还能有效地杜绝一些不良的情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是心理满足的意义。满足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做出的是否符合自身需求的一种心理反映,当客观现实符合了自身的需求,也就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每个人都有心理满足的需要,尤其是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自我评估能力都不足于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更需要情感的认同和别人的肯定,从而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满足的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的音乐教材基本是以热情、欢快、雄壮、豪迈的情感作为基调,贯穿于健康向上的歌(乐)曲作品中,在情感上可以满足学生时期心理成长的需要。学生通过音乐的情感因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性情,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从而满足了情感认同的需要。

第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其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如其他学科的评价只能用对或错,而审美的评价却可以用好或更好。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提出自己的审美见解,并能得到老师积极正面的评价,满足了他们被肯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这对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音乐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历史题材的、又有描写大自然的;既有文学作品的东西,又能表现各种民俗风情等。因此,通过音乐的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还满足他们掌握文化知识的需要。

最后是情绪调节的意义。情绪调节是指情感作为行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障碍的作用。如惊慌时就要避开引起惊慌的危险物,愤怒时往往对引起愤怒的对象进行攻击等。由于情绪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人消除过分的紧张,把行为引向合理的轨道,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的情绪调节主要是通过音乐本身的情感因素来实现的。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它的旋律起伏、节奏长短、力度的强弱及音色变化等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或轻松愉快、或动荡不安;或快速紧张、或优美平稳等。音乐情感对人的情绪调节,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情感来引导或感染人的情感,让合理健康的情感来指导人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情感,获得健康的心理。现代许多科学领域都开始研究运用这种功能,并在医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空军北戴河疗养院就是充分运用音乐的情感因素,针对不同的症状开出相应的处方,在病人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情绪调节作用。

音乐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艺术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是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一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或改变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狭义的音乐教育是指:学校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又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大类。(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进行塑造的独特功能。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人们的心灵的手段中,音乐掌握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音乐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媒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正确理解音乐,由此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那些粗制滥造、情调低下的音乐作品,多去接触优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乐作品,扩大其审美视野,提高审美素质。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话语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而巨大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2、音乐教育是落实以德育人的重要环节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正如有学者说:“不懂音乐的人不是完整的人”。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中改造学生的情感,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应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音乐中的词曲作者、歌词的内容、歌曲的旋律等,都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乐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他还认为:“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塑造人的品德的价值是历来中外哲学家、教育学家所认可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归类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而且音乐教育本身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而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上说,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3、音乐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音乐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诱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个音乐联想、想象与创造的过程,每一位创作者或欣赏者在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时,都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这与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认知水平紧密相关,每一个人的音乐体验都具有个性特点。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自然科学注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人文科学则侧重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形象思维通过想象、联想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增进思维开拓、求异和创新,推动想象和联想,触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育过程中最难、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知识与审美结合才能塑成智慧。物理学家劳厄也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音乐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艺术的非言语性、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音乐非线性的思维方式,音乐创作和情感体验中非冥想的闪念与顿悟,有助于发展人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曾说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综观高科技发达的经济大国,无不把用音乐开发人的智能作为教育的重要途径。英、美、日、苏、德、匈、奥等国家不仅将音乐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并像消灭文盲一样致力于消灭音盲。例如:在日本的学校里,音乐课是一门必修的主课;日本的高等学校考试中要加试音乐。在德国,音乐课同数、理、化一样,也是一门主课,升学升级必须要有合格的音乐成绩。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把音乐列为六大核心课程之一,低年级学生必须选修7、8种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史艺术“公共基础课”。这些说明一个问题,即通过不断知识积累,想点燃自己创造的火花,对音乐等艺术学习,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

4、音乐教育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生活比较紧张、枯燥,人与人之间交往较少,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不稳定、跌落起伏的现象。据了解,在学校中,有些学生患有心理障碍症,表现为或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或过度压抑,或过度消极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这就要求他们要逐步学会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以防止不稳定的情绪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陈一飞:《浅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及实现途径》,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音乐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为目标。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织体、绚丽多彩的音乐,无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吸引着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顺应他们喜爱音乐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选择一些优美、乐观、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加强心理情绪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促进他们健与美的自觉意识,和谐其个性,激发创造灵性,进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同时音乐教育能完善大学生人格。音乐的特点是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能直接进入人的情感,净化学生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

开展音乐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演唱或演奏音乐、进行艺术创作或艺术表演,他们的生活将充满着愉悦欢乐。这种充满着愉悦欢乐的生活,将消除他们心中的烦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健康的情绪,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赵星:《浅谈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载《美与时代》2006(1))

音乐以其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音乐教育在各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