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青少年在个体生理上进入了快速发育期,身体外形的改变,内心的某种渴望,给其心理上带来了震动和不安。近百年来,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显著提前,加之社会的发展使学校教育期限延长,特别是现代家庭教育被忽税,学校教育不注重生活教育,使新一代的青少年因缺少生活经历的磨炼而延迟心理成熟。生理成熟提前与心理成熟延后,造成了青少年的困扰增多。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在这一阶段中,青少年既想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又渴望拥有童年时的特权;既想得到更多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又不愿意独立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家长既要求少年子女减少依赖行为而又限制了他们的独立活动,这就使得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感到迷惑,成为身份不明,处境尴尬的“边际人”。
(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当今社会变化迅速,新观念层出不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连续性。父辈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能被子女认同,而某些青少年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又为父辈所不能接受。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增多,群体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倾听同龄人的声音,同辈群体的影响开始突出,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在顺从同辈规范与取悦父母之间,体验到动机与价值观的冲突。
(4)自我探索中的困惑
进入青春期后,人就开始自我探索,“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类似的问题萦绕心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关系到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和生活目标的树立。青少年需要从外界寻找榜样,但现实社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青少年还没有练就“火眼金睛”,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没有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往往会陷入困惑之中。
(5)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现代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普遍存在,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将来出人头地。这使得青少年在繁重的课余学习与频繁的考试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青春期的矛盾和困扰较多是正常的
青春期是一个情绪波动的时期,似乎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场感情的风暴,强烈的感情时时都在缠绕着青少年。他们会因某个人,某件事甚至一段音乐,一处景物或一只小动物就产生难以名状的情绪。情绪的涨落和变化使青少年平添许多不安、忧愁和焦虑,但成长的快乐体验却正在于学会正确地对待和表达自己的各种感情。
(1)自我认识中的烦恼与忧虑
发自内心世界的自我认识和了解,是青少年忧虑和不安的根源。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推动下,青少年为自己勾画了希望达到的自我形象方面的目标,确立了自我理想,而这种自我理想一经产生,他们就会立刻发现理想的自我与其自我的差距,烦恼也因此而产生。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青少年实在不必为它而担忧,因为这种烦恼和忧虑的体验是正确认识自我的结果,也正是成长的最好证据。在经历不安、怀疑、焦虑的同时,青少年应当想方设法解决自己眼下的困难,努力缩小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朝理想的自我一步步迈进。
(2)对身体的担忧和不安
烦恼和忧虑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青春期最先和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焦虑不安的是身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被称之为身体意象。一个具有良好身体意象的人会接受并满意自己的外观,而一个具有不好身体意象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也感到烦恼和忧虑。青少年常常把自己的外貌和身体与别人或理想的标准相比,这些都会进一步加深青少年的不安与忧虑。
男孩子和女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现象的担忧有一定的区别。许多女孩子担心自己是否超重或者是否体重不足,此外,追求健美的胸部和光洁健康的皮肤也常常增加女孩子的心理压力。青春期脸部的粉刺往往会使得青少年极不舒服,尽管粉刺会随着身体的成熟而消失,他们却仍然把它看得很严重。
男孩子的身高具有特殊的意义,比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矮会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并滋生一种不安全感。如个子矮的男同学常常会因为同学戏称他为“小不点儿”而苦恼万分。性器官的大小和夜间遗精也是男孩子的主要忧虑点。
初三男生小强在和班中同学一起冲澡和上厕所时发现自己的阴茎好像比别的同学都要小,这使他陷入深深的不安和担忧之中。在这种不安和自卑的折磨下,小强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眼看就要中考了,该怎么办呢?后来小强鼓起勇气,拨通了青春热线电话,向咨询老师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原来,青少年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殖器时,总是从上往下看,而在看到别人的生殖器时,通常是从侧面或接近水平线角度看,视角和距离的不同看的角度不同使人产生了大小上的感觉差异,使得看自己的生殖器偏小,看别人的生殖器偏大;如果站在大镜子前,左右观察自己,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小强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解除了心理的负担,又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少年。
青春期身体方面忧虑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因为青少年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要达到完全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每个人,因为遗传和环境的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有些青少年发育的时间早一些,有些青少年则晚一些,但终点却是相同的。经过适当的锻炼和补充营养,总是可以达到完全成熟的。
掀起青春的红盖头
该不该有异性朋友
案例:西西今年16岁,上高一,他听说同学小敏有一本好书,好学的西西特别希望一睹为快。可是,他也知道,小敏平时傲慢得像个公主,会答理自己这样“一介平民”吗?不过,西西还是打算试一试。没想到小敏特别爽快,第二天就把书借给了他。他发现,小敏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以接近,他也常常借书给小敏以示“礼尚往来”。
西西万万没有想到,好端端的“革命友谊”竟被弄得复杂起来。课下,只要他和小敏说话,班上的男生就会集体起哄,说他们就是“天生的一对”,有时,还模仿影视中热恋男女的语言和神态做“角色扮演”。西西越是为自己辩解,越是引来更响亮的哄闹。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围攻”,西西开始有意回避与小敏接触,以示自己的清白。这样虽然避开了同伴们尴尬的围攻和老师的追究,可是西西实在不明白,难道与异性交往是丢人的事吗?
小敏也为此遇到了麻烦。好朋友小萌差点与她绝交。她不会忘记,小萌刚知道自己与西西交往时,竟然当着自己的面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声称“失去了一个朋友”。而当小敏控诉西西“临阵脱逃”时,小萌又恢复了往日的友好。好友失而复得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小敏一点也笑不起来。
“为什么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不能同时存在?”她为此困惑不解。
虽说“喜欢异性不是错”,可是当我们鼓足勇气与异性交往的时候,常常会从周围人的态度中感受到一些“不快”。
相信许多青春期少男少女都会遇到与西西类似的经历。同伴的哄闹使本来自然的异性交往变得不那么正常了。在憎恨同伴奚落的同时,我们也会在内心中对自己提出疑问:我们该不该有异性朋友?
其实,在这个年龄里,如果不是为了寻找结婚伴侣,不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与异性交往本身没有错。我们的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与同性交往,也需要与异性合作。与异性合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与异性交往来培养的。
那么,这样一个正当的行为为什么会遭到同伴们的围攻呢?
一般来说,几乎每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都渴望与异性交往,特别是与自己喜欢的异性交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西西那样有勇气与异性交往。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不少人认为,如果不是夫妻,与异性交往就是不正当的事。这种态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给我们提出种种限制,影响着我们对异性的态度。也许你的同伴中就有这样的人,在理性上认为与异性交往是难为情的,可是又无法回避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于是,哄闹别人不失为一种宣泄的安全的办法:在表明自己清白的同时,积聚已久的自身压力也得到了释放。
如此说来,同伴的哄闹多半不是存心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也不意味着你的行为不当。消除憎恨情绪,你会更容易平和地面对你的同伴。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样面对同伴的哄闹,像西西那样有意回避小敏不是明智之举。
他的行动似乎在告诉别人:我错了。积极的处理办法是主动让哄闹停下来。
在青春期,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很强的自我肯定能力,同时又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喜欢随大溜。也就是说,围攻西西的人常常是“有首领”的。西西需要在每次遭到围攻时细心观察,究竟是谁带头起哄;你不妨当天单独找“首领”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你可以问问他,大家为什么会对你起哄?你可以告诉他,大家起哄时你所受到的伤害。你可以对他说,你发现他有能力影响大家,你还可以让他知道,你是多么需要让他帮帮你:在大家要起哄时“镇压”一下。“和平解决”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两个冤家对头竟然成了终生不渝的好朋友。需要提醒你的是,解决同伴之间的人际冲突,最好不要首先告状。你已经是中学生了。需要自己学习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师长。
小敏遇到的麻烦也是事出有因的。由于大多数青春期少男少女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肯定自己,因此,在小萌看来,好友与异性交往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威胁,这意味着小敏已经抛弃了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与自己分享百分之百的友谊,而她又是多么希望拥有好友的全部友谊啊!
这样的失落心情常常存在于那些发育稍晚的女孩。由于她们自己尚未对异性发生兴趣,她们很难理解,同伴与异性交往并不影响她与自己的友谊。小敏也不必为此放弃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权利,但需要关心小萌。等小萌再长大些,也开始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时,她就能够理解:同性友谊和异性朋友是可以并存的。
正常交往是“青春的权利”
小丁突然离校,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返校。其间,了解到近半月来,她跟一名社会青年李某平时有较多的接触,根据同学提供的情况,老师找到了对方的居所,李某的母亲称其子昨日离家后也一直未归来。李某家系外来暂居人员,三口人挤居在一片破败的两间出租屋中,无固定工作,平时帮助其母摆小食摊儿,据其母称,其子多与女孩儿交往,说不上小丁是哪个。小丁平时虽然谈不上表现优秀,但也不是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再者,小丁相貌不错,家境也可以,而且是一名大专生,却会看上和信赖这样一个外来无业游民,令其家长大为恼火。
小辛,因病请假“回家”就医,假期结束却未按时返校,紧接着,其父来校询问最近女儿的情况,称小辛自几日前回家取钱后一直未再与家联系。因小辛请假前在本校医务室就诊过,其请假时履行了正常手续,出具了医院的诊断证明,应该说小辛确实病了,但她去哪儿治病了呢?一天后,小辛携带医院证明返校销假,在向其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其在一名朋友所在地医院进行的治疗。该友系一名退伍军人,是先前的笔友。如此轻易地就对他人产生好感且产生依赖,小辛的行为看起来也有些令人费解。
小红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常会受到校外异性的“关注”。一天下午小红突然“失踪”了,学校与其家庭和亲朋取得联系,没有消息,最后了解到近来小红认识了当地叫王某的青年,第二天在城郊一个村子里,我找到了王某的家——一个破败的院落,其父是入赘来到这个村子,与其外婆住在一起。其母称王某在一家工厂做临时锅炉工,在厂子里有单身宿舍,平时很少回家,我们与王某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单位保卫科在王某宿舍找到了小红,小红是在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王某,王某称其是单位的业务员,家庭比较富裕,其爷爷有一小楼,家里开着一间铺子,家里已经给自己买了商品房,并带小红去看过(实际是其朋友的)。小红家境贫寒,却极爱虚荣,平时宿舍同学有的,她都要有,即使是火腿肠这样的东西,别人如果买一根,她一定会买两根。王某出现恰恰满足了她的需要。当把王某的实际情况告诉小红后,她显得极为惊讶,转而坚决不相信这是事实。
多年以来的教育管理中,我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众多的家长和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对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总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我们称之为“逆反心理”。尤其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明显地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然而对陌生人,尤其对异性却表现出了强烈的交流愿望,非常轻易甚至“令人费解”地就可以对对方产生情感依赖,而在众多的案例中,对方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有些是社会不良青年,但往往这些并不为女生们所熟知甚至未曾试图去思考和接触这些问题,致使这些问题成为交往的隐患,也使得许多幻想着“纯情”交往的女生幻影最终破灭,甚至产生一些有悖于初衷的令人遗憾的结局。因此,少女应学会与异性交往,其中,教师和家长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