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56

第56章 顺其自然的法则

【原文】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庄子·天地》

【译文】

用无为的态度去做事叫做符合天道,用无为的态度去说话叫做符合天德。

【解读】

人们做事应该保持一种自然的态度,一切都不必强求,无为的自然做事往往也会开花结果。如果你总是强行地控制他人的行动,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人们总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劳碌终生;对于爱情也是如此,总是想把对方牢牢的握住,生怕有一天对方会消失不见,可是越这样,事情就会变得越糟糕。

《老子·第二十八章》写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意思是说:深知雄强的道理,却进行雌柔的本分,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消失,回到孩童时代那种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昏暗的本分,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才没有过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态势。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下的本分,甘愿当天下的川谷;只有甘愿当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能得到充足,回复到开端时的朴素和纯真的状态之中。”一个人越是有私心,就越难以做个真正的自己;越想有所为,就越难以有所为。如果你与万民去争国家,与天下人去争天下,与各自领域中的人去争成败,结果必然是一无所获。

如果不和他人相争,恬淡的无为,或许还会有所得,“不争之争,天下反莫能与之争。”

在《天地》一章里,庄子还说:“知其不可得而强之,为惑也。”也就是说,明知目标不可能达到却还要勉强的去做,这是一次大的迷惑。庄子认为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而为之,结果只能是徒劳的。

有位女士的生活让人羡慕,他的先生是企业家,对她也是百依百顺,以世俗人的眼光看起来,她是很幸福的,可以说是幸福中的幸福人。但她仍觉得自己很辛苦,每当遇到一个自己的朋友时,她都哭得很伤心。

朋友问她:“你对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她说:“你是不知道啊,他对我感情付出得太少,使我感到痛苦、不安。”

朋友劝她说:“到底你要追求多少的感情才能得到满意呢?”

她问:“我也说不清楚,就是感觉他在感情方面给予我的太少了。”

朋友说道:“放宽心中的尺度吧,你爱的范围太狭窄了,就好像把感情当成了一根绳索,缚得他对你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才使你感觉那么的痛苦不堪。你应该以柔和的态度来宽容他所做的事情,不要把占有欲和威力施加在感情上面,否则他表面上对你又顺又爱,但内心里却是又烦又畏,也难怪你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你若能把感情扩展到去爱他所爱的人,他一定会非常的感谢你,同时也会更加的珍惜你的这份感情,因为你给予他的爱是那么的自在。”

人的感情如同一个皮球,愈硬碰,它跳得愈高愈远。感情又像是一座火炉,只要你给他宽大的爱,满足他的感情,再冷再硬的心也会被融化。这位为情所困的太太,按照朋友的说法去做,果真心情舒畅,得到了心理上最大的满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婚姻是一种“缘”,能因缘聚而相知相惜,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彼此能互相的包容,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方能圆融一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彼此相互扶持、相互勉励,放宽彼此对爱的尺度,不强求于对方,也不强求于自己,在知足中找寻到属于感情的快乐。

谁都想吃到又甜又大的西瓜,不愿意去品尝那未成熟的西瓜,就和谁也不愿意吃夹生饭一样,但在社交场合中,常会遇到欲罢不能,只能勉强应付的尴尬境地,与其强扭在一起,不如放开、退却来得海阔天空。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对于那些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人,你即使是施展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和他们接近,或者因为性格合不来,或者猜不透他们的脾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犯了他们,和这种人进行交往,与其勉强不如放弃。

人的精力和能量是有限的,不论你的智商有多高,力气有多大,都有你达不到的境地,所以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