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33

第33章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北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③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④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⑤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人小传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年)以极优的成绩考中进士,一生任职很多,官场最得意时几乎做到宰相,最落魄时几乎掉了脑袋。他治理过风景如画的杭州,也被贬到过国之最南的海南岛,最后卒于常州,被追谥为文忠。

在宋代党争中,苏轼是旧党的灵魂人物,因此而成为新党的眼中钉,屡遭迫害。而在旧党之中,他也较多地坚持己见,做事很少会从党派角度出发,所以也经常被旧党人物反感。

苏轼是才子型的人物,聪慧过人,博学多才。他在诗、词、文章、书法方面都是时代之翘楚,更是学术宗师,是宋代蜀学的掌门人。虽然在当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学术水平和政治能力,但现在人们谈到苏轼,往往只把他当做一个文人。对于词,苏轼走出了以诗为词、以文章为词的一路,开豪放一派,是北宋词坛重镇。但在当时,人们还很难接受苏轼这种词风,毕竟天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苏轼的词作辑为《东坡词》。

词牌故事

《水龙吟》来源不详,词牌的名字应是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

注讲

章质夫:名楶(jié),苏轼的好友,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先后次序写诗或词。其时章质夫先填了一首咏杨花的《水龙吟》,大受称赏,苏轼技痒之下填了一首次韵之作。这番原委,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信里如是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确实,苏轼这首《水龙吟》是历代咏物作品中的第一等经典,咏物诗词的极致也就是如此这般了。

杨花:即柳絮。柳树一名杨柳,故柳絮亦称杨花。传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号召老百姓在运河两岸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者,赏细绢一匹。不但如此,隋炀帝还亲临植树现场,亲自植柳,并且给柳树赐姓为杨,柳树从此改称杨柳。

②似花还似非花:杨花虽然名为花,但实为柳絮。苏轼是从这个似是而非的名字入手,为后文的朦胧意境张目。

③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是将柳絮飘飞的迷离之态比喻为思念爱人的女子。

④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是将柳絮的飘飞比喻为思妇的梦,写得亦真亦幻,扑朔迷离。

⑤缀:连缀。

⑥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古人相信杨花入水之后会化为浮萍。

章质夫《水龙吟》原作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