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32

第32章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②

凤城歌管有新音。③

风凋碧柳愁眉淡,

露染黄花笑靥深。④

初见雁,已闻砧。⑤

绮罗丛里胜登临。⑥

须教月户纤纤玉,⑦

细捧霞觞滟滟金。⑧

注讲

这首词是晏几道于重阳节所作,他不随民俗登高,表面上也不肯承认自己因秋天的到来而伤怀,只一味地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酒宴里,与歌女们纵情欢谑。但细读之下,会体会出晏几道那种深刻入骨的伤怀。

②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民俗逢此日当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③凤城:传说春秋时代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擅长吹箫,嫁给了同样擅长吹箫的萧史,两人一起吹箫引凤降于京城,乘凤升仙而去,秦都咸阳从此被称为丹凤城,后人也因此称京城为凤城。歌管:唱歌奏乐。新音:新的乐曲。

④黄花:菊花,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笑靥(yè):脸上笑出的圆窝。

⑤砧(zhēn):捣衣石。捣衣是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秦汉以来,士兵的武器装备和粮食一般由政府统一供应,衣服则多属自备,所以每当秋风起时,家人就要准备好换季的衣服寄到前线,所以每年秋季都是女子捣衣的时间。

衣服之所以要“捣”,与其质地有关。今人对“布”的概念主要是棉布,是由棉花纺织而成的,而追溯到古代,植棉业直到宋代才开始发展起来,棉布衣服的流行要到元代才有。在此之前,棉花罕见而珍贵,海南黎族甚至把棉布当做贡品献给汉武帝。在棉花大行其道之前,中国最主要的纺织原料是葛、麻和丝,那时候人们说的“布”主要就是指葛织品。葛是山里野生的,要把它割下来用水煮后才能织成布。葛布和麻布不如棉布柔软,也不平整,所以穿起来并不舒服,也不便裁剪,这才需要在穿之前用杵捣得柔软、平整。衣物平放在砧板上,用杵反复捣击,于是每逢入秋,凡有征人在外者,家家户户都开始捣衣,满城砧声一片。

⑥绮罗丛:指衣着华丽的歌女们。登临:登山临水。古代民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⑦月户纤纤玉:形容女子莹白润滑的手。月户:传说中修补月亮的人家。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曾经与一位姓王的秀才游玩嵩山,在山上迷了路,天色已晚,不知道该怎么走。正在彷徨的时候,忽然听到树丛中传来鼾声,进去一看,见一个人穿着一身极白的衣服,枕着一个包袱,正熟睡着。两人叫醒了他,向他问路,又问他从哪里来。这人笑道:“你们知道月亮乃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吗?月亮是弹丸的形状,其阴影就是太阳照在它的凸起处形成的。常有八万二千户修补月亮,我就是其中之一。”这人又打开了包袱,里边有凿子和玉屑饭等物。他将玉屑饭分与二人道:“吃了这些虽然不足以长生,但可以一生无病。”之后,他为二人指明路径,便突然不见了。

⑧霞觞(shāng):对酒杯的美称。滟滟(yàn)金:形容美酒泛着金光。滟滟:水波发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