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一定要知道的沟通艺术
49062400000034

第34章 温暖得体,平易近人--领导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4)

让下属配合自己的工作要有技巧

作为一个领导者,即使平时不需要做具体工作,也是很辛苦。这种辛苦体现在不停地说服下属来配合自己的工作。由于公司里每个下属的性格不一样,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也有差别,碰到性格内向的下属,你若与下属沟通不到位,就会导致对方因为误解你而不配合你的工作。难怪马云说,管理者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所以,领导在和他们沟通时,一定要掌握沟通技巧,才能让下属配合自己的工作。

一般来说,下属对领导工作是否支持和配合,并不取决于领导是否具有威严,而是取决于你是否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否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否支持他们的工作,是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等极其琐碎的事情。而要解决好下属的这些事情,则需要你与下属进行及时的沟通。

马超是公司里年轻的副总,他有一个叫吕帮的下属,是公司的老员工。吕帮仗着工作能力强,公司对他也挺依赖,就有点恃才傲物,不服从马超的管束,不但经常当众与马超顶嘴,而且经常自作主张,帮马超推掉一些他想成交的生意。

最初,马超本想直接告诉吕帮不能这样做,但又怕伤到他的工作积极性。左思右想,马超决定通过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作中,马超从不用命令或指派的语气来安排工作,而是用商量和委婉的语气问他:“你觉得这项工作这么做好吗?”由于马超说得比较客气,吕帮虽然在态度上盛气凌人,但语气上会有所收敛。

除此以外,马超在工作中尽量约束自己,以身作则。当着下属的面,他对自己的上级彬彬有礼;而对每一位下属,他都会充分地给予尊重。每当吕帮冲撞他时,他会大度地一笑,然后用温和的语言来化解。对于吕帮给他推掉的客户,他先是细致地了解前因后果,并进行换位思考,然后再耐心地和吕帮沟通,说出这个客户对公司的重要,以及自己为何要争取与他合作。最后明确地表达自己不希望他这样自作主张。

通过一次次沟通,马超对吕帮越来越了解。他发现,吕帮这个人吃软不吃硬,于是,在与他说话时,马超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渐渐地,吕帮被马超那种处处为公司着想、以做好工作为目的的精神所感动,并且受到影响。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跟马超对着干了,而是变得尊重领导,一切以做好工作为目的来配合马超的工作。

马超最后之所以取得吕帮的配合,是因为他懂得与下属的沟通技巧,在面对与他作对、工作能力又强的吕帮时,并不急于显示自己的权威,试图用权力去控制对方,而是在与吕帮的沟通中了解他。

领导要想下属配合自己的工作,就得像马超那样,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而意愿则决定员工是否愿意将工作做好,具有能力且愿意由衷配合才能够保证高绩效。所以在努力提高员工能力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下属合作态度的培养。

要想达到让下属配合自己工作的预期目的,领导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沟通艺术:

1.目的明确,思路清晰

领导要想得到下属对你工作的支持,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的意见,每次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仅你要清楚,还要尽量让下属也清楚。

2.以诚相待,相互尊重

领导在沟通过程中必须把自己放在与下属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始终保持一种与下属平等的心态,在说话时要更多地强调下属的重要性。当下属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时,自然能激发出与组织同甘共苦的工作热情。

3.把握时机,因势利导

影响领导与下属沟通的环境因素有很多,比如组织氛围、沟通双方的关系、社会风气等。领导要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尽量抓住最有利的沟通时机。时机不成熟时也不要仓促行事;贻误时机,则会使某些信息失去意义。

4.塑造“亲近”下属的管理文化

领导要想实现以下属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就得为每位下属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尽量为每位下属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实质的培训,也就是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下属,让他具备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能力,并将此沉淀为一种文化,让这种文化在公司中得以体现。一般来说,公司良好的管理文化的魅力在于能够培养下属对领导的感情,进而让员工热衷与你合作,使他们乐于工作,然后把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

5.摒弃“君臣”式的官僚作风

官僚作风在政府机关很盛行。但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会滋生官僚作风。具有官僚作风的工作氛围,会导致下属大部分精力被不能产生绩效的人为障碍所损耗,加上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就会严重打击下属工作的积极性,这时自然不会很好地配合领导工作。其实,下属不配合领导,很多时候是因为领导的管理方法或流程限制了下属的由衷的合作。所以,领导要把视线的重点放在系统、流程的优化上,以保障依赖系统、流程工作的下属更有效率地工作,与你合作更顺畅。

6.融洽的“师长”式上下级关系

在公司或企业中,领导光靠权威是无法获得下属真诚的合作的,只有建立与下属融洽的关系,才能够促进彼此的合作,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为重要的是能保证下属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工作。下属与你关系好了,你们沟通起来会更顺畅,下属工作也会更卖力。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身为领导的你一定得想办法赢得下属的信任,让下属相信你是他们的支持者和坚强后盾。当你与下属之间形成这样一种合作关系时,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除此以外,还要让下属感觉到你对他们的重视与关心,同样做一份工作,效果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你要了解下属深层次的动机和需求,这样你才能帮助他们达到目的。而要想真正了解下属,一定要让自己融入到下属的队伍当中,与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了解工作以外的相关信息。你只有做到这些,下属才会从心理上接受你。

7.用心聆听,获取信息

任何沟通都要讲究“听”的艺术。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也要善于倾听。只有善于听取下属的信息,才能让自己成为有洞察力的领导。倾听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有智慧的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都是先听明白下属的话,然后再说自己的观点。

8.用好体态语言

在与下属沟通过程中,领导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一般要注意如下四点:

(1)目光接触。要诚恳而沉稳地看着对方。

(2)姿势与动作。要保持良好的坐姿,手放在椅背上,不要随意滑动。要昂然站立,放松自己。切记不要双臂环抱、两手交叉,这些则是封闭和防御的肢体语言。

(3)脸部表情。谈话时要轻松自然,记得要微笑。微笑表示友善礼貌,皱眉表示怀疑和不满意。

(4)声音与语气。要将你的声音当成工具,带着精力与热诚,设法让语调、节奏和声音的大小有所变化。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要使用合适与清楚的语言,中间应有适当的停顿,抑扬顿挫表明热情,突然停顿是为了制造悬念。

9.畅通渠道,完善机制

领导要想和下属顺利沟通,一定要摒弃那种只是由组织领导层向下属发布命令,而下属的反馈和意见却很少有人倾听的单向沟通模式。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但无益于监督与管理,长此以往,还会严重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说服下属时要循循善诱

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一定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下属,而是要本着让企业或公司实现高效率和充满生机的目的,打破等级制度,让下属从你的说话中,感到公司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激起下属的责任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促使下属以强烈的事业心完成任务,报效企业。

优秀的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中会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耐心商讨,让下属心服口服后接受你的意见。这正如某位中层领导所说:“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

成然是某饭店的服务员,有一次,她拾到了顾客遗失在店内的钱包,不但没有按照店里的规定上交,反而想占为己有。

经理知道后,就让领班人员温丽处理这件事情。温丽找到成然,还没等她说话,成然就明确表态不会上交的,看到成然态度如此坚决,温丽并没有生气,而是先问她:“小成,你知道什么是不劳而获吗?”

成然知道这话是针对自己的,就坚决地回答:“不知道!”

温丽耐心地说:“好,那我就解释给你听,不劳而获是指不经过劳动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具体点说,劳动成果包括很多方面。”

成然不耐烦地说:“你跟我讲这些干什么?”

温丽温和地说:“好,那我不讲了。不过我问你一个问题,小成,你说抢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

成然想也不想,说道:“这个当然是了。”

“那么,偷别人的东西算不算不劳而获呢?”温丽趁机追问。

“是的。”成然心想反正自己又没有偷,就如实回答道。

温丽顺势说道:“那么,拾别人的东西算不算是不劳而获呢?”

成然一下子变得吞吞吐吐起来:“这,这……”

温丽继续说道:“其实,拾别人的东西和抢别人的东西、偷别人的东西,在不劳而获这点上是相通的。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定拾到的东西必须上交,但是却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更何况我们还有店内的工作守则呢?”

一席话之后,成然自知理亏,乖乖地把拾到的名表上交了,并通过饭店还给了失主。事后,经理直夸温丽事情办得圆满。

从上例可以看出,温丽使理直气壮的成然心服口服地上交了所拾的名表,这一过程不能不显其高超的沟通才能。她首先避开成然无关重要的“歪理”,将“不劳而获”这一观点贯穿始终,逐渐诱导成然从大到小、从面到点,进而步步推进、层层剥离,最后切入实质性问题,使成然受到了教育,打消了错误念头。

一个领导者,做好与部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确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艺术。领导干部只有在实际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克服与下属沟通的障碍,逐步提高沟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与下属沟通时的注意事项。无效的沟通犹如空中楼阁,总有坍塌的那天。每一位中层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都要使下属真正理解自己的意图,并让沟通显示出实际效果来。这里有几个事项需要注意:

1.让员工对沟通行为做出及时反馈

为了使沟通的有效性更大化,中层领导可以让下属对自己的意图做出反馈。例如,你可以观察他们的眼睛和其他体态举动,了解他们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当然,还可适当使用询问,以使员工做出反馈,如当你布置了一项任务后,可以问:“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觉得有能力完成吗?”同时要求员工把任务复述一遍。如果复述的内容与自己的意图一致,说明沟通是有效的;如果员工对自己意图的领会出现了差错,就要进行及时的纠正。

2.沟通时避免情绪化

情绪能使人无法进行客观、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化的判断。沟通时,接收方的情绪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因此,中层领导在与下属员工进行沟通时,应尽量克制和保持理性,一旦情绪失控,则应当暂停进一步沟通,直至恢复平静。

3.沟通时要消除员工的紧张感

出于性格原因,有些员工在与领导沟通时,难免会出现紧张情况。中层领导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帮助员工消除这种紧张感。例如,尽量以轻松的语气与员工交流,表现出随和、平易近人的姿态等。比如,我国着名的文学史专家唐韬年轻时,有一次去拜访鲁迅先生。由于是第一次拜访鲁迅先生,心中难免有些紧张。然而,鲁迅先生的一句“我以前也姓过唐”的话,消除了唐韬内心的忐忑,使接下来的谈话顺畅自然。作为一名领导要意识到,在与下属交流时,只有下属无拘束感,才会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从而有利于你对下属的了解,也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