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快婿
【释义】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典故】《魏书·刘昞传》有记载:“……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故事】春秋时,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弄玉爱上了善于吹箫的箫史,跟他学吹箫。秦穆公成全了他们,为他们修建了一座凤台。弄玉很快学会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很多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乐声飞舞。后来,箫史乘龙飞去,弄玉也乘凤飞去。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出。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典故】晋·王沈《魏书》卷五九七引:“《太平御览》陈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故事】陈琳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原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袁绍的书记官,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檄文历数曹操的罪状,辱骂曹操的祖宗三代。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不得不归顺曹操。曹操问陈琳之前为何如此辱骂自己时,陈琳回答说:“那时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爱才,见陈琳把问题讲清楚了,并承认了错误,就既往不咎,委以官职。
快刀斩乱麻
【释义】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典故】《北齐书·文宣帝纪》中记载:“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故事】高欢任东魏丞相时,想测试一下几个儿子的智力。于是,他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命令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高欢非常赏识高洋。后来,高欢死后,其政敌趁机作乱,高洋临危不惧,率领家仆迅速将其镇压。随后,他干脆废掉东魏皇帝,自己称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释义】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典故】《北齐书·元景安传》中有记载:“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故事】公元550年,东魏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孝静帝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来,高洋还扬言要杀孝静帝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元景安到高洋那里告了密,没多久元景皓就遭到高洋杀害。
一箭双雕
【释义】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典故】《北史·长孙及传》有记载:“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故事】长孙晟智勇双全,射箭百发百中,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皇帝为了与突厥人缓和关系,决定把公主嫁给突厥摄图可汗。为了安全起见,皇帝派长孙晟率兵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可汗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后,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摄图可汗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长孙晟接过弓箭,只听得“格勒勒”一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支利箭“嗖”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大家禁不住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可汗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一块儿去打猎。
有一次,他们打猎时,发现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摄图可汗递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
“一支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正打得难分难解的雕。
“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串在一起掉落下来了。
分道扬镳
【释义】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典故】《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有记载:“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故事】北魏有个人叫元齐,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看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个儿子叫元志。元志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有才华也很骄傲。孝文帝赏识元志,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孝文帝采取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为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朝着他驶来。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元志目中无人,当众责问:“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账,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两人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
最终,他们到孝文帝那里评理。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雕虫小技
【释义】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典故】《北史·李浑传》中有记载:“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故事】唐朝时,韩朝宗为人非常热心,常常推荐一些年轻有才华的人做官,深受人尊敬。
年轻的李白来到京城时,举目无亲,希望韩朝宗能推荐他一下。于是,李白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推荐。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松筠之节
【释义】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
【典故】唐·魏征《隋书·柳庄传》中有记载:“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故事】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年幼的宇文阐即位,是为北周静帝。内史大夫郑译和御史大夫刘昉伪造诏书,召随国公杨坚入宫,总揽军政大权。杨坚主政后,一些北周贵族不满,发动了反叛。后梁大臣柳庄奉梁明帝萧岿之意到长安晋见,杨坚召见了他,并夸梁明帝有松筠之节,以缓和双边关系,约定共同对付反叛的尉迟迥。
霹雳手
【释义】指断案敏捷的人。
【典故】《旧唐书·裴漼传》中有记载:“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故事】年轻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户参军时,刺史李崇义看不起他,给他出难题,把州中积压多年的数百件旧案交给他,令他短期内判完。谁知道,裴琰之轻车熟路,很快判完,且判词非常妥当。李崇义大吃一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裴琰之也因此获“霹雳手”的美称。
一代楷模
【释义】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典故】后晋·刘昫《旧唐书·李靖传》中有记载:“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故事】唐朝初,李靖率兵南征北战,建立许多功劳,多次得到奖赏。
有一年,******军犯境,李靖仅率三千骁骑就平定叛军。此后,李靖又为朝廷立下不少战功,官至尚书右仆射。
李靖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受赏也不少,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趁唐太宗派他去访察民俗的机会,他说自己的脚有毛病,奏请退休归家。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中书侍郎牟岑少去传他的旨意:“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的非常少,不论是愚人还是智者,都莫能自知。有些人没有什么才能,却硬是要占据官职;就是有了病,也勉强留着不肯辞官。你能识大体,实在可嘉。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李靖退休时,唐太宗特别优待他,赐给他良马两匹,绸缎千匹,还为他制作一根寿杖,以方便他走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释义】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典故】《旧唐书·元行冲传》中有记载:“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故事】魏光上书唐玄宗,请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便命元澹校阅《类礼》。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他注解得比较真实。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释义】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典故】《旧唐书·李元纮传》中有记载:“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故事】唐睿宗时,太平公主蛮横无理,大肆侵吞百姓财产。有一次,她的手下到农民家抢走了碾石。农民告上雍州官府后,司户李元纮判太平公主的手下交还碾石。李元纮的上司窦怀贞害怕因这件事得罪了太平公主,亲自要李元纮改判。李元纮气愤地说,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忘形交
【释义】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
【典故】《新唐书·孟郊传》中有记载:“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故事】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小鸟,池子不远的地方很幽静。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后一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
他在回去的路上,骑着毛驴苦思冥想。毛驴驮着他进城以后,他没有觉察,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身为高官的韩愈的仪仗中。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毛驴,而这时的贾岛还在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根本没有注意到毛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马前。
韩愈的卫士大喝一声,将贾岛拖下毛驴,带到韩愈马前。
韩愈一看是个神志不清的读书人,就询问原因。贾岛老老实实讲了自己面临的难题。韩愈一听,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饶有兴趣地停住马和贾岛讨论了好一会儿。最后,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
说完,韩愈请贾岛骑上毛驴,和自己并辔而归。之后,连续多日将贾岛留在府中,共同探讨关于诗歌中的学问。两人最终成为好朋友。
熟羊胛
【释义】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典故】《新唐书·回鹘传》中有记载:“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
【故事】唐朝时,北方少数民族铁勒有很多部落。其中,有一个部族叫骨利干,地处瀚海以北。那里的草多为百合,盛产的良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干北边临海,离唐朝京都长安很远。那里日长夜短,傍晚开始煮羊肩胛,等煮熟时,东方竟然天亮了。
精明强干
【释义】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典故】《新唐书·苏弁传》有记载:“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故事】清朝时,捻军起义,百姓因不堪忍受清政府重压和盘剥,纷纷响应。清政府调集僧格林沁、袁甲三、毛昶熙等率军镇压。毛昶熙认为,捻军起义是官逼民反,官员只顾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应该选拔一些精明强干、爱民如子的官员。
呕心沥血
【释义】原形容用尽心思。多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也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典故】《新唐书·李贺传》有记载:“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才华横溢,七岁就开始写诗作文。成年后,李贺一心渴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得志过。李贺只好全心倾注在诗歌创作上。每次外出,他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再重新整理、提炼。他母亲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紫芝眉宇
【释义】形容人德行高洁。
【典故】《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中有记载:“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管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故事】元德秀为人宽厚,少浮华。
他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人应该讲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俸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后来,元德秀隐居在陆浑,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娱乐。
宰相房管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庸人自扰
【释义】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典故】《新唐书·陆象先传》中有记载:“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故事】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有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批评他。属官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属官退下去后,陆象先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