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48965600000037

第37章 课外学习如何进行

课外学习,主要是指课程学习之外的阅读和实践活动。

从时间上讲,学习活动有课内外之分。从内容上讲,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一定联系,可能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要搞好课外阅读,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人说,课内打基础做准备,课外才能出人才。这话很有道理。

王晓东是上海市的一名中学生,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刻苦学习拉提琴,进步很快。14岁那年,他应美国圣地亚哥青年交响乐团之邀,担任门德尔松E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独奏,获得圆满成功。他继获得第一届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寒少年组第一名之后,又获得青年组第一名。由于他的演奏获得极大成功,在国际上被誉为“小奥依斯特拉赫”(奥氏为现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王晓东何以达到这般艺术高度呢?这与他兴趣文泛和善于拓宽知识面有直接关系。王晓东很注意课外阅读,他对地理、历史、体育、科普、文艺、戏剧都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丰富的课外知识陶冶了他的情操,丰富了他的情感和想象力,对他的理解和演奏能力有巨大帮助和影响。请看一位记者的描述:“广泛的兴趣和修养,使王晓东能自如地把握音乐中的多种情绪和色彩。夜空的深邃,地貌的丰富,历史人物与前辈音乐家的坎坷命运和追求,以及相声的幽默、数理化的严谨、足球的运动感等广泛修养都融进了他的琴声。那些关于飞碟的知识,也许又催化了他的艺术幻想。他用自己的琴声给人们讲述着一个绿色的童话般的梦……”

一个希望取得成功并为祖国做贡献的青少年,必须形成自己的特长。而特长的形成与发展仅仅依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使课内外的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个经验,对每个同学都是适用的。

2.安排好时间。只要有课外阅读的愿望,时间总是会找到的。例如,可利用假期。假期是进行课阅读的大好时机。寒暑假较长,如果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搞课外阅读,就能集腋成裘,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知识的积累必须靠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下去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的青少年。有的同学不善于度假,只会玩,这种消极性度假对青少年的进步是一大障碍。正确的度假方式应当是休息、娱乐、学习和锻炼的有机结合。

要抓紧零星时间,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平日时间虽然宝贵,但对于好学的人来说可利用的零星时间还是有的。假日、周末、星期日、平日空闲时间等,如果能抓紧利用起来,可以阅读大量资料。积累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积水成渊、从长计议。生活中的零星时间,对于求知者来说既珍贵又有价值,对安于现状的人来说它永远是“稍纵即逝”的。

3.选好内容。课外阅读虽然不像课内学习那样正规,但也必须正确选择。

其一,学与课内有关的书籍。要在学好课内功课的基础上,选择与之有关的参考书,可以自选也可请老师做指导。二者恰当结合能使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阅读此类书籍的目的,主要是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其二,选择适合自己爱好和有助于发展特长的资料。选择课外阅读资料,要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有的同学热衷于看武侠小说,甚至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样非但不能受益,反而会受到不良影响。“开卷”并非皆有益,只有选择有益的书籍、报纸阅读,才能充实自己和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从而使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我们现在的教学班人数较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人,难以满足每个人的求知需要。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课外阅读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4.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应当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读不同的书籍。

其一,精读。要逐句、逐段、逐章地仔细阅读,重要的段落可以重读,读后再回忆以便掌握要点,也可用彩笔勾画重点,写上批语和做笔记。据研究,读书大致可分为理解字面、理解精神、做出评价和创造性阅读四个层次,精读属于第三、第四层次。

华罗庚认为,善读书,则书读薄。这是因为理解、掌握了书的精华,就“读薄”了。作为精读的书籍,要努与课内的重点知识相结合,要及时回忆、复习和巩固收获。

其二,略读。略读是指在阅读时,只着眼于自己感兴趣的重要段落和章节,在大体了解全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部分内容,这即是有选择地拿来“为我所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用大量时间搞课外阅读。因此,要常用略读方法去猎取知识。

其三,浏览。想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就必须浏览其目录和前言,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感兴趣的段落,目的是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和获取新信息。浏览书籍可以扩大知识面和掌握最新信息,对于提高选择能力很有帮助。

其四,提高阅读速度。初一的同学往往还保持着小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上中学以后则需要加以改进。朗读时,每分钟一般约读200多字,而默读则可提高一倍以上,因此要学会默读。阅读中要懂得“眼动”的学问。读书时,眼球并不是沿着每个字连续不断移动的,而是经常“眼停”、抓住一些字,静读后再移到另一些字上。只有眼停时才能阅读懂字和句,每次眼停可以看懂3~4个字。比如,一个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懂“首都北京”四个字,无须逐字识读,如果经常训练人们一次眼停可看懂5~6个字。阅读能力强的人,眼动次数少,每次抓住的字数多,回视的频率低效率就高了。经过训练的人,每分钟可阅读600字以上。当然,提高阅读速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非短期所能达到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宝贵的阅读能力。

5.巩固阅读成果。课外阅读是个“软任务”,因此一定要注意巩固成果。

其一,做笔记。对重点知识和自己的收获、体会,要趁热打铁,加以摘录和记录,通过笔记加以提炼和巩固。

其二,剪贴成册。可将报刊上的重要资料剪贴保存。剪贴时,一定要分门别类、井然有序,这样做才能便于查阅和保存,否则资料一多就会乱作一团,难以选用。每一类资料,都要有纲目,以便于归类和查阅。

其三,建立知识卡。可以说,所有的学问家都是建立知识卡的专家。老作家姚雪垠为了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就建立了15箱共20000多张卡片。卡片一般可做成12cm×8cm大小。一种用来抄录原文,另一种写书名或文章题目并提示哪里可查到原文。上述两种卡片均需注明:书名、文名、作者、页码、出版社名称、发行年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