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稳定注意力和激发兴趣
集中和稳定注意力是增强记忆的前提,激发兴趣则是记忆的动力。只有把全部精力集中。明确学习对象,才能感知、理解、记忆它。没有高度注意做保证,记忆就无从谈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因此要以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和记忆。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迷恋于一件事或一个活动的时候,你就会身不由己地非去做它不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动机,而强烈的动机就会驱使一个人去争取行动。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他听起课来就会津津有味而生怕漏掉一点知识。许多知识就可融于兴趣之中而流进大脑、被牢牢记住。希望大家能自觉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以便搞好记忆。
2.善于提出记忆目的并定期复习,科学保持记忆寿命
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学会明确提出记忆任务,要求自己较长时间地记忆知识,并能自觉地检查记忆效果,绝不可一曝十寒地只是被动地记忆。
记忆知识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就是记忆寿命。怎样才能节约精力和时间而取得较长的记忆寿命呢?首先要了解遗忘的规律。一般而言,遗忘是先快后慢,那我们的复习就要先密后疏。形象地说,复习,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长的记忆寿命。
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复习。学完功课的当晚、最迟至次晨要复习一次;然后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复习一次。有了这两次复习,记忆寿命就有了初步保证。正确复习的结果,是复习工作量递减而记忆寿命倍增。有的同学不会科学地复习巩固旧知识,结果学得多忘得也多。他们平常只满足于应付作业,从不主动复习功课,遇到考试就挑灯夜战、临阵磨枪,结果往往考不好。这就像民间故事“狗熊掰苞米”里所讲的道理一样,得到的东西不善于巩固住,到头来就剩下课堂上最后学到的一点点知识,结果是事倍功半、多劳而少获。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上一堂外语单词课,当堂巩固住,以后不做任何复习;48小时以后测验,单词的巩固率仅为55%。而如果在48小时之内及时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复习,每个单词不达意平均读写8次,一共只需花8分钟;48小时后测验,单词的巩固率为94%。在记忆诸法之中,该法最为重要,应当特别予以重视。
为了保持“记忆寿命”,人们创造了许多好的记忆方法。《中国教育报》曾给中学生介绍过一种保持记忆寿命的学习工具书——《中学生英语单词循环速记复习卡》。其内容如下:“借助一盒指头宽的卡片,10小时内可以记住300个英语单词,这种速记卡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单词或词组,背面印有最佳的复习间隔时间,它是运用记忆心理的循环记忆理论研制而成的。”同学们可根据上面的介绍和学到的知识自制这种卡片,试着做英语单词的记忆练习,这对学好英语是很有帮助的。
3.分散记忆和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让学生背一篇长文,平均读68次才背下来;他又让另外一些学生分散记忆,一共读38次,即可背完一篇长文。苏联心理学工作者也做过这样的实验:集中时间背一首诗需要读18遍,而分散读则只要7遍即可背过。某教师一次集中用了120分钟记住60个英语单词。而分散4次记忆,仅用70分钟即可记住另外60个难度相似的英语单词。分散记忆和复习可提高效率40%~60%。我们在了解了分散记忆和复习的优点后,还要认清突击记忆的害处。
(1)突击记忆和复习,花时间多但效果差。(2)即使勉强记住,记忆寿命也很短。(3)突击记住的知识防干扰能力差,在紧张疲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临时性遗忘,特别是在考场上往往越着急越想不起来,这叫作“知识的准备性差”。(4)不能活用知识,应试能力低。
4.多种学习器官协同记忆,多种复习方法配合使用
学习时,要听、说、读、写、用并举,尽量使耳、眼、口、手都参与学习活动。这样能沟通大脑皮层各机能区之间的联系,使更多的神经细胞参加学习活动,因而能加深记忆。
复习时采用多种方法才不会产生消极厌烦情绪,也不易疲劳。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进行过实验,被实验的学生有几百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种复习方法的二年级的成绩超过了采用单调复习方法的三年级的成绩。例如,复习英语课文,可以读、写结合,可以针对课文提问、再回答,可以复述、扩写、缩写,也可以做还原式翻译。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能力也可大大提高。
5.利用“凝固理论”巩固知识
先从事例说起。课后休息,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容易巩固;如果课后不休息,上堂课记住的内容就要被“冲掉”70%左右。还有这样的实验:学习之后睡眠,醒后能记住59%的内容;而如果学习同样的内容之后再从事一般脑力活动而使大脑得不到休息,活动后测验只能记住26%的内容。道理何在呢?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就是信息(对学生来说即是知识)之间互相干扰。例如,在图“A·B·C”中,两头的A和C受一次干扰,叫单干扰。B受两次干扰,叫双干扰。如果排除干扰,知识就会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动在大脑中得到“凝固”,这就叫作“凝固理论”。为了排除或减弱知识之间的干扰,就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休息、放松或交替,让已记住的知识有机会在大脑中得到“凝固”。
有人曾介绍过用“分组循环逐步提高法”来记忆外语单词,与上述理论完全吻合。做法是这样的:将要记忆、复习的单词分成组,每组3~5个单词、不宜过多,可减少“双干扰”。再按“识记—再认—重现”的规律,边读、边听、边写,逐步提高,达到重现。然后稍停以利凝固,此法宜于在当堂巩固、课后复习和总复习时使用,能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6.合理过度记忆
初步记住某一知识以后不要就此止步,要趁热打铁地合理过度50%,其记忆效果最佳。例如,读16遍可提高效率38%,获得较长的记忆寿命。但是也不要无休止地过度。有人做过实验,过度100%也只能再提高效率11%,这就得不偿失了。
7.随时小结,及时总结
小到几分钟的学习环节,大到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进行小结和总结。总结,是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只有掌握知识的内部联系及其本质,才可能进行概括总结。小结,则是对刚学过的知识重点进行巩固和加以系统。只要养成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小结和总结的良好习惯,巩固知识就变得十分容易了。例如,在早晨的自习课上可以把复习的英语加以小结,想一想:look out 与out of有何区别?(前者当“注意”讲,后者是“向外看”的意思)这样进行小结,就抓住了重点和难点,可逐步使知识系统化并得到巩固。
8.用联想和形象帮助记忆,多种形式记忆相互配合
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就可联想打扑克时手中抓了“一把司令”。可从值日生喊“起立—坐下”联想到“起力—左(左手定则)”,这样就可以与右手定则区分开,可以判断在解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问题时使用左手定则。
联想是人的本能,如果有意识地培养联想能力,就能更多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例如,化学课中有许多“相对”的概念,学习时可学会从某一概念联想到与其含义相对的另一概念,以比较二者的差别,这样一对一对地理解知识,记忆得就可以更准确。例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则是物理变化。这两类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其他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都可通过相对联想加以理解和记忆。
在记忆时,还可尽量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例如,记我国领土轮廓时,可尽量和雄鸡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记意大利的领土轮廓时,便和一只“皮靴”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读文章时,应尽量依据文学内容在思想上去想象描绘那些具体情景,这样记忆的印象将更深刻。
有位同学曾介绍过这样的记忆方法,他曾利用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歌词来记忆和理解物理课中的相对运动。他说:“以两岸群山为参照物,小小竹排就在江中游;以小小竹排为参照物,巍巍群山就在两岸走。”这位同学是将“抽象记忆”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了,既准确又生动。
再举地理课的两个例子。例如,记“五岳及其位置”时,可用下面的顺口溜帮助记忆:“东西南北中,鲁陕湘晋豫,泰华衡恒嵩。”其内容含义是:东岳泰山在山东,西岳华山在陕西,南岳衡山在湖南,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
再如,可以“三山夹两盆”记忆新疆的地形特点,其意思是:“北有阿尔泰山、中有天山、南有昆仑山,北面两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南面两山夹着塔里木盆地。”
9.交替记忆
在一段时间里复习几门功课,可使不同学科交替和空插,这样便于记忆。单一刺激容易引起疲劳,不同学科特别是文理两类学科交替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大脑记忆。这是因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使用的大脑机能区是不同的,轮流工作可使大脑得到某种程度的放松。另外,不同知识也不容易互相干扰,比较容易记牢。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一种“积极性休息”。
10.“过电影”式记忆
在总复习和考试前可采用“过电影”的方法帮助记忆。其做法是,将已掌握的知识提纲挈领地在脑子里回忆一次,就像一幕幕电影在脑子里连续放映一样。对于不熟练或记不清的内容应及时加以补记。这种方法敏捷、高效,但需要有较好的训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