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辈溺爱中的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其心理的脆弱空前。那些被自己孩子杀害的父母,某种程度上是“自杀”。是他们把自己的骨肉培育成了索命阎王。多年的亲身教育经历,让笔者认识到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能有什么磨难!你就是真正创设磨难环境,家长与孩子能有多少愿意接受的。要知道改变学生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除了爱还应有道理
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领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孩子乘车。孩子把头伸到车窗外,司机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安全。母亲把孩子的头拉回车内,结果这个孩子对母亲拳打脚踢,母亲反复给这个孩子讲头伸出车窗外的危害,可是孩子什么道理都不听,直至打累了还在骂母亲。
那些将惩戒教育排斥在教育手段之外的所谓专家学者,皆是沽名钓誉。不是没有亲身教育经历,就是没有个人主见,趋炎附势。人性中存在动物的本能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仅靠讲道理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并且容易致使孩子形成脆弱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与坎坷。好与坏是相对的矛盾。孩子的感恩心理是在挫折与坎坷中形成的。这就是多年来,广大老师困惑的,好学生毕业后往往与老师的感情比较淡薄,那些淘气的孩子才与老师的感情较深一些。因为,老师对孩子的惩戒教育,在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的同时,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恩之心才油然而生。相反被老师夸(表扬)出来的学生,对于未来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坎坷挫折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学生感受不到自己人生路上出现过失时,老师对自己的理性呵护。被老师夸得晕晕乎乎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老师与家长什么帮助,向来都是做得很好,不知恩为何物,哪里还会有什么感恩之心!
世人对于惩戒教育的忌惮,是源于教育实践中对惩戒教育的滥用。结果矫枉过正,全面否定惩戒教育。这如同用电,因为滥用被电击死,结果人们不去反省滥用之过失,反而认为是电的过失,在现实生活中从此拒绝电。这样一种简单的道理,之所以难为世人接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教育理念的错误导向。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没有经历惩戒教育的孩子也不会懂得什么恩情,更不会懂得感恩。时下感恩教育虽盛行,却多流于形式,缺乏理性。如此感恩教育越多,孩子的逆子反心理可能会越重。他们明明感受不到恩情,却要他们感恩,他们会觉得大人们很虚伪。即便大人们的观点正确,他们也会认为是欺骗。亲情由此淡漠,师恩无从谈起。
三、自然启示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虽然帝王蛾的身体不大,但它的双翼完全舒展开来却有几十厘米长,它们却很顽强。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不但拥有一副倾国倾城的漂亮外表,而且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博爱的女孩子。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只帝王蛾从茧中向外苦苦挣扎的一幕,于是动了悲悯恻隐之心,决定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以减少它挣扎时的痛苦。于是,她拿来剪刀,轻轻地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这只茧中的幼虫没有花费太多力气,便轻易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克劳馥发现,被她从茧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的那只帝王蛾,无论如怎么努力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翅膀因为什么变成了累赘?此事令克劳馥十分懊悔,但无论怎样思考她也想不出答案来。于是,她去找动物学家询问原委。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当帝王蛾穿越它们的时候,必须要用尽全力地去往出挤,恰恰是它的用力挤压,才能把它们体内的血液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如果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了。
溺爱的最大弊端就是父母在爱子心切的情况下,凭借单方面的意愿送给孩子很多不必要的帮助,有的甚至成为子女生活的全权代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违背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大教育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低层次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的高尚的爱。专家有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智,要智爱不要溺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才。
四、娇生惯养把孩子宠“废”
8岁男孩聪聪(化名)的家庭条件极为优越,有3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其中两个是专门陪他上学的。由于聪聪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楚,身体运动不协调,被家长、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的孩子,所以保姆帮助他记录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聪聪从小就受到极度“关怀”,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门就有车代步。可是让父母着急的是,聪聪两岁多还不会说话,3岁才会走路,而且脾气很坏,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父母一直以为这孩子是低能儿,然而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商是116,达到中上水平。
专家指点: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溺爱之下哪有高智商?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多走路,经常有人抱着;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基本上不让他们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而且,家长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总感觉孩子发育有问题,在家长的这种“暗示”下,孩子也认为自己有问题。这样的孩子智商其实并不低,但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的发育水平普遍比同龄孩子晚两年以上。
五、过度放纵导致孩子叛逆
《儿童溺爱综合症》的作者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
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女孩玛丽曾长期服用毒品类药物,并且她每次离家出走都会长达几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玛丽并非出生在充满暴力、辱骂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而是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的父母曾受过良好教育,对玛丽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满足,对她的行为更是非常包容与理解。却不料,这种做法使玛丽变得极为叛逆。麦琪·玛蔓表示,这是“儿童溺爱综合症”的典型表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放纵正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在英国,类似的问题也很严重。家长的纵容使青少年过早地习惯于我行我素,进而做出许多有悖社会传统的过激行为,如吸毒、自杀、聚众斗殴、破坏公共设施等。
专家指点:麦琪·玛蔓认为,与其责备这些家长,不如帮助家长们重新夺回在家中的控制权,实现家长的教育初衷。家长们必须明确在家中的“教父”政策,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有权利在不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做些决定,因为年少的孩子在很多事上并不具备正确的判断力。
玛蔓还建议父母应当向孩子说明自己做决定的理由,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否则只会让孩子大发脾气,有时还可能导致他们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过分溺爱、放纵将可能造成孩子精神混乱,并对任何规定都存在逆反心理。
六、过多的爱和关注让孩子不知感恩
48岁的孙女士最近有了寒心的感觉。
孙女士夫妇生活并不富裕,丈夫10年前做了换肾手术,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的经济非常拮据。即使这样,女儿小盈初中毕业后,孙女士夫妇还是倾其所有将她送到日本读书。今年,小盈终于在日本读完了语言学校,就在她即将准备上大学的时候,签证出了问题,她只能回国。
看着经过历练而显得成熟许多的女儿,孙女士盼望着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地过几天舒心日子了。可是没想到,才回来几天,女儿便开始抱怨:家里没有达到自己在日本的居住条件,不能24小时上网……于是孙女士为女儿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还买了加湿器放在女儿的房间制造湿润环境。
但是不久后小盈又提出,家里房子太小,自己没有专门的练琴房,如果父母不能改变现状,她希望父母能再准备些钱,让她到新加坡生活。
“我们已经为女儿花了那么多的钱,现在我们没有力气去挣钱了。本想女儿能担负起这个家,没想到她不但不担这个责,还嫌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怎么做?”孙女士说。
专家指点:北京四中的赵燕梅老师说,不少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但家长们是否想过,你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感恩?独生子女在教育上具有天然的缺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的关爱,而当他们有问题时却又缺少适当的排解渠道,因此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家长、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常听家长跟孩子这样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你别管。我不指望你以后照顾我,你只要自己能在社会上立足就行……父母的这种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因为孩子不知情,当然也不会对父母感恩。一些孩子认为,父母的劳动与付出就是他们的义务,对自己好是应该的。
有家长称:“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只要把书读好,将来长大了、懂事了,自然知道感恩。”对此,上中小学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这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也可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得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下“苦涩的果”。那么,怎样爱孩子才是合适的呢?
七、对孩子的爱,应是有要求的爱
父母爱孩子,一方面应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多么地爱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父母帮助孩子洗衣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助搬凳子、端水,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这些事,孩子初步体验到父母劳动的辛苦,从而学会爱父母。这能帮助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中解脱出来,学习关爱他人,与周围的人平等相处。
八、孩子的爱,应是有分享的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父母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的快乐。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地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九、孩子的爱,应是注重情感的爱
孩子因为年小体弱,生活上一般需要父母给予照顾,有些家长便把对孩子的爱狭隘地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的爱,以至于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无知、麻木的状况。所以,父母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四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
十、对孩子的爱,应是注重理智的爱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准则,以望子成龙之心为孩子设计“明天”的规划,而一旦孩子大不到“设计”要求,就会爱之愈深、痛之愈烈,或谩骂体罚,或放任自流。这种缺乏理解的爱,不但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会使孩子成为父母主观愿望的牺牲品。因此,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顺其自然,给予点拨。
远离冷漠与仇恨
一、仇恨碰不得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不但没有踩破那个东西,反而使它加倍地膨胀、扩大。海格力斯非常恼怒,举起一根粗壮的木棒向它砸去,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一位圣人从山中走了出来,他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和最开始时一样小,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摩擦产生后,不要让仇恨占据你的大脑,要多一些宽容,这样,你的人生之路上才会少一些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