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婚姻中很常见的情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完美的妻子或丈夫。他们尽职尽责,非常努力,但伴侣的感觉并不好。游戏的发起者其实是看上去完美的一方,所以我们把游戏命名为“看我多努力啊”。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会站在丈夫一方,责怪妻子:你老公都这样了,还不知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婚姻的真实情况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每个在婚姻里的人是甘苦自知的。
表面事实是:丈夫努力尽职,做了能做的一切,妻子却并不买账;丈夫觉得妻子有问题,不可理喻。但其实丈夫做了好多行为层面的努力,唯独留下一样:情感上的付出。这才是丈夫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我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要再要求我的情感。丈夫借此回避伴侣间真正的情感交流,通过游戏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并且婚姻质量不好和自己无关。
这位丈夫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来源于他最初的婚姻动机。以前谈过一次恋爱的丈夫,没能与初恋结婚,选择妻子的原因是两人是同乡,妻子性格安静、工作稳定,是结婚的合适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潜台词是:你并不是我真正欣赏的人,我们只是合适;我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
心理定位: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丈夫最早扮演的是“拯救者”,对一个在陌生城市感到孤单的女孩付出关心。到真正走入婚姻时他却有自己的决定:妻子只是条件上合适,自己情感上并没有感觉到爱的激情,所以自己只要尽责就好。一个不付出真心的丈夫这时就是“迫害者”。等到妻子感受不到真心的关爱而不断抱怨时,他却又表达自己的“无辜”成了“受害者”。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婚姻是我们从父母身边离开后寻找的另一种亲密关系。在这个例子中,表面上丈夫尽职尽责,做了所有好丈夫该做的事情,但唯一没付出的是情感。这种前提下,丈夫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倒对妻子有一种没有表达出来的指责:“你这么不成熟,离开我你根本都不能独自生活。你也不值得我付出那么激烈的感情。”所以他做了那么多,妻子都感觉不到关心和爱。妻子感受到了他的漠视和指责,所以总像一个委屈的孩子。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所有的沟通游戏中都有漠视。在妻子的表达中我们看到了她被压抑的激情和对丈夫深深的依恋,这一切,都是被丈夫漠视的。在这个案例中,丈夫完全漠视了妻子作为一个女人希望被丈夫欣赏、接纳并投入感情的需求。他认为,找一个条件合适的妻子只是为了过日子,不可能再有那种心动的感觉和爱的激情。而在漠视妻子的背后,是丈夫对自己价值的漠视:认为自己不能找到真正爱的人,只能找到“合适的人”过日子。
丈夫可以如何调整
本例中的丈夫其实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妻子。他只看到妻子好像不善于处理日常的事务,所以认为对方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其实娇弱的妻子也是一个独立成熟的女人,她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并不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她需要的不是保姆的照顾,而是一个男人的爱。
丈夫其实并没有从过去情感的创伤中走出来,所以不去正视妻子的爱,也不去正视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丈夫需要做的是慢慢放下自己的过去,体会妻子对自己的感情,真心地关心她、爱护她,了解妻子的长处、优点及能力,这种欣赏和认同会让对方感觉到爱。
妻子可以如何调整
妻子不能像孩子一样被动地等待丈夫的关心和照顾,应该从承担家庭的义务开始,照顾孩子、做家务,陪伴丈夫出去应酬,让自己的外在表现更符合一个成熟女性的要求。妻子表现出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丈夫重新审视自己。
无论情境1还是情境2,“看我多努力啊”这一沟通游戏的关键词是“看”。核心内容是:做给别人看,而不曾真的用心。所以沟通的关键在于把话说透,敢于面对真实状况。
沟通游戏四都是你的错
情境1:妻子购物归来
出场人物:购物归来的妻子、想帮忙的丈夫
妻子周末去超市购物,大兜小兜提回来。一进门,丈夫迎上来,一边说“买这么多东西”一边去接,谁知道一手没接住,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一地。
妻子:干吗呢你?看,这下好了吧!怎么这么笨!
丈夫:我又不是故意的,收拾一下不就行了。
妻子:烦死了,过个省心的周末都这么难。
结局:妻子生气地关门进屋,丈夫自己收拾。
这种情景有时发生在夫妻间,有时发生在父母和孩子间,但过程都是相似的:沟通的一方想表示亲近,如情境1中的丈夫想表达对妻子的关心,这其实是一个“孩子”想获得“父母”的关注。这个游戏中,两人都是游戏的发起者,但一个是“控诉者”,一个是“辩护者”。游戏是从一个错误的行为、一个暧昧的批评“你不对”开始的,然后彼此不欢而散,让原本可能亲密的两人彼此疏离。双方回到独处的状态中,逃避亲近。
我们看到的表面事实是:妻子对毛手毛脚的丈夫生气;丈夫为自己辩解,妻子发脾气关门是游戏的高潮;最后两人成功地回避亲密,各自生气。但妻子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我心情不好,不可能和你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可妻子又不愿承认是自己心情不好,于是找到一个契机:“看,都是你的错!”“是你让我心情不好的。”
潜台词:你根本不知道我现在的心情,我只能自己处理。
心理定位: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妻子一大早出去购物,扮演的是“拯救者”,努力地承担家庭责任。回到家,鸡蛋被丈夫打碎时,成了“受害者”。她指责丈夫,摔门而去时又成了“迫害者”。留下丈夫一个人沮丧地收拾东西,很委屈地想:“为什么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或是抱怨妻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可理喻?”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这个沟通表面上是妻子像一个严厉的“母亲”那样在批评犯错误的“孩子”,但其实是处在负面情绪状态的妻子像小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慰。妻子不能直接表达情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她自己强势的个性成为习惯;二是对丈夫的不信任,觉得他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自己。
出现第二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妻子在过往的经验中很少被人理解,也可能是与丈夫多次的沟通失败让她丧失了信心。而此时的丈夫并没有听懂妻子的真正需求,所以还是像一个被批评的孩子一样回避,出现了“交错沟通”。
妻子可以如何调整
不要强迫自己去扮演“拯救者”。自己心情不好,可以坦然地表达,没必要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还要求自己一定要去为家庭而购物。妻子应该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问自己“怎么了”,需要什么帮助?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不想做家务可以暂时不做。勇敢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期望和自己的情绪,相信他可以安抚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像孩子一样找茬、发脾气。
丈夫如何沟通
聪明的丈夫能看出来,妻子只是在发泄情绪。指责丈夫并不是妻子本来的目的,真实的情况是妻子希望丈夫知道她心情不好。所以,被批评后丈夫不要像孩子一样沮丧,也不要回避,应该继续主动地靠近并安抚妻子,耐心倾听,让妻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可以尝试这样:
丈夫收拾完残局,倒了一杯水端到妻子身边,说:亲爱的,和我说说吧,今天心情怎么这么差?
妻子:我讨厌你总是教育我,昨天单位的事已经让我很生气了,但你不但不理解我,还指责我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好。
丈夫:我看你那样是为你着急,才出主意的。
妻子:我又不是你,你的那些方法根本不适合我。
丈夫:是,我说的都是男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方法。
妻子:但男人之间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每次我回来说单位的事,你总是这样。让我觉得自己特别笨,也觉得你对我特别不耐烦。
丈夫:那你愿意再把昨天的事说说吗?
妻子:其实单位的事是小事,主要是生你的气。现在说出来舒服多了。
情境2:貌合神离的夫妻
出场人物:雯雯,30岁
雯雯长得很漂亮,上学时就是学校的校花,很多人追求。后来选了外表也很英俊的同学阿明。两人毕业后很快就结婚了,是大学同学里令人羡慕的一对。婚后两人都进入政府机关做起了公务员。没想到,外人眼里的幸福家庭,问题却越来越多。
阿明在机关里只是一般科员,工作是稳定的,但工资并不高。因为钱的问题,雯雯多次埋怨阿明没本事。看着机关里的女同事一个个挎着名牌包,每天花枝招展,每年国内国外旅游,雯雯心里都不是滋味:自己从上学时就很骄傲,现在看到周围的同事,论上学时的成绩、论相貌都不如自己,现在的日子却都比自己好。雯雯回家就更多地埋怨阿明。
在这样的争吵中,儿子出生了,两人的经济压力就更大了。雯雯的要求越来越多,阿明工作也一直很努力,待遇在慢慢提升,家里换了大房子、买了车。
按说,日子应该没什么压力了,但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差。阿明在外边的应酬越来越多,回家越来越晚。后来甚至主动申请到外省工作。雯雯的指责和抱怨也越来越严重,阿明却不想再作任何努力,觉得日子就这样了。两人都不想离婚,但情感的裂缝却越来越大。
在这个例子中,同样的沟通游戏,严重程度却远远高于情境1。在情境1中,沟通游戏只发生在夫妻二人日常的相处中,而在这个情境中,夫妻关系本身都进入了游戏。
婚姻中的雯雯把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所有原因都归结在丈夫不够成功上。“都是你的错”升级成了“我过这么糟糕的日子都是因为你太失败了”。升级是因为程度的提升和否定范围的扩大。在情境1中,妻子否定的只是丈夫某一种沟通的方式,情境2中妻子否定的是丈夫作为一个男人最根本也最重视的价值感,这种否定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是非常致命的。
雯雯在成为一个婚姻中的女人后,有了许多被评价的焦虑,她把所有的焦虑转移给了丈夫,心中的隐蔽动机和潜台词是:“我本来是个这么优秀的女人,应该有更幸福的生活。现在我过得这么糟糕,都是因为你能力差!”
毫无疑问,心理定位是“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雯雯在婚姻的开始就是以一个“拯救者”的心态自居的:我这么好的女人嫁给了你。在这样的婚姻中,很多的“阿明们”开始肯定说过:我一定给你最好的生活。
当这一切没实现时,雯雯就变成了一个“迫害者”:“就是你,就是你,因为你我现在还不如谁谁谁……”此时的阿明肯定是“受害者”,被自己深爱的女人否定得一无是处,甚至有时自己也在怀疑:自己真是这么差劲吗?每个人都害怕自己被否定,所以阿明会越来越疏离家庭,此时的雯雯又变成了“受害者”。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这个沟通表面上是妻子像一个严厉的母亲在批评不够成功的孩子,但其实是妻子在婚姻过程中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妻子像一个儿童一样感觉到焦虑、恐惧,然后去指责另一个也不知所措的“儿童”:丈夫。丈夫像一个叛逆的“儿童”:好啊,你觉得我不好,我去找个觉得我好的人。
这其实是两个不成熟的“孩子”在互相指责。
妻子可以如何调整
婚姻是一个女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所以有些人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给一个成功的人是社会肯定一个女人的重要标准,而这个成功的标准在现阶段大多是物质化的:财富、职位。曾经在一个面向女性的培训班中,一位很有气质的女处长走上来跟我说:“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丈夫的级别比别人高,这太正常了,大家都这样啊。”
女性走入婚姻中,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被评价的焦虑让她不得不去更多地要求自己的丈夫——很多时候这种要求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是为了满足妻子内心的需求和安全感。
有的时候我们说,“父母”这个角色最需要执照,却从来没有培训和考试,其实,丈夫妻子这两个角色何尝不是如此。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中并不认同婚前心理的调整和咨询,大家都是按照父母的模式走入婚姻,也继承了“母亲们”对“父亲们”的要求,过分看重物质的社会环境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一个成熟的女人,不论她在婚姻中还是婚姻外,都应该具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和价值感来证明自己,而不能依赖外界:配偶、学位、财富、职位等。但现实中很多妻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价值感寄托在老公、孩子、财富上。很多女性把自己的全部潜能用来鞭策老公,而自己却不往前迈步。这是因为她们无法独自面对自己转变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过程中遭遇的紧张和挫折。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谁的错误,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方法去解决。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人不去做积极的婚姻咨询和调整,认为走进咨询室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很多人解决的办法是夫妻间的冷战、争吵,或者借鉴一些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如“管住钱就管住了一切”。而男人面对这样的妻子,所选择的“解决办法”,或是沉溺于工作,或是寻找婚外的情感。
作为妻子,可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1)我理想中的婚姻是什么样子?像父亲和母亲的婚姻还是其他什么人的婚姻?
2)我对伴侣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3)婚姻中,哪些会影响到我的情绪:财富、夫妻情感、双方父母的支持?
4)夫妻有了矛盾,我该如何解决?父母有没有教我一些化解矛盾的方法?除此之外,我还可以寻求哪些人的支持?
5)我希望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妻子?
如果是像雯雯这样已经走入婚姻并出现问题的人,处理自己的问题就应该更加冷静:
1)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恰当评价自己的生活,反省一下原来的预期是否合理?
女人除了妻子这个角色,还承担着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如情境2中的雯雯,她还有母亲、女儿、公务员等等角色。对于一个人的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综合性的社会评价。丈夫的财富与成功并不是一个女人唯一的光环,提高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自信心,就不会更多地苛求丈夫在财富与职位上的成功。
2)学会等待。男人的成功是需要等待的,也是需要机缘的。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很快地积累财富获得权力,没有获得这些并不能说明对方没有能力或没有努力。用自信平和的心态等待丈夫的成功是一个成熟女性的智慧表现。
3)婚姻情感是夫妻两人的责任。如果不想结束婚姻,就不要再提另一半的过错。如何改善相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4)参加父母或夫妻关系的支持小组,积极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有助于雯雯自身的成长。
5)必须学会去欣赏和认同自己的丈夫,妻子的否定不可能让丈夫真正成长。阿明虽然在努力证明自己,但却并没有从雯雯这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才选择了心理上的远离。
情境3:项目搞砸了
出场人物:经理老张和员工小李
老张:小李,这个项目就靠你了,它对我们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啊。
小李:啊,经理,这么大的项目交给我,我刚来没多久。
老张:没事,大胆去干,你这么年轻,学东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