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认为,好马不吃回头草。
有些人觉得,员工一旦选择离开,就表示双方从此“恩断义绝”,不可能再有“牵手”的机会。有些人更担心,如果给离职的员工回来的机会,就意味着在告诉现在的员工:你也可以想走就走、想回来就回来。这会引起其他员工的效仿,导致团队不稳定。现实中有很多管理者,会对离职的员工说“你想好了,如果真走了,以后别后悔了想回来,想回来我也坚决不要”之类的绝情话,其实原因正是管理者自己心理不成熟、安全感差。
另一方认为,对于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表示公司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对员工之前为公司所做贡献的认同,对人才的善待和尊重。
其次,如果他们真的愿意回来的话,也可减轻公司再招聘的压力,降低人才再培养的成本。
第三,员工如果真的愿意回来,选择回来,多半是因为他们在外面经历了不如意,通过对比会更加珍惜公司给予的再一次机会,在岗位上更加尽职尽责。
第四,他们的回归会给更多在职的员工一个信号,与外面的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优势,外面的世界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精彩,这个公司是个很值得大家留恋的地方,由此会激发更多的员工去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
3)调整心理定位。
离开,是员工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而“背叛”与“忠诚”这样的词并不适合于当下的职场,把用于信仰的词用在职场太沉重了。使用这样的词汇也说明老板对自己的定位发生了偏差。公司老板应以公司效益为核心,附带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不是做独裁者。
沟通游戏二要不是为了你
出场人物:
妻子:某研究所主任、博士
丈夫:私营公司经理
咨询事由:
丈夫情绪不稳定,总是因为很小的事发脾气。
妻子: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爆发,有时是跟朋友一起吃饭时,有时因为在小区停车,有时因为我不回家吃饭。那个时候他像变了一个人,完全不顾及形象。我是个要面子的人,觉得这样在朋友和同事面前特别丢脸。
丈夫:这么多年,她很自私,并不关心我。当年我们一起在研究所工作,但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工资非常低。记得有几次,儿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吃香蕉,妻子想买衣服,我却拿不出钱来。妻子也认为:两个人都做研究工作,生活没办法过下去。她总是唠叨。我看不了自己的亲人受委屈,所以辞职出来创业。当时我的父母非常反对,因为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父母一直希望我事业有成。但我为了家庭,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没让她为钱操过心,儿子也已经出国留学。现在,她事业有成,却越来越不关注我。很少回家吃饭,总是说忙,忙。我在想,如果当初我不辞职,我也会非常优秀的。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怎么会选择这条路。
妻子:我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你太细腻、太敏感了。关注的都是小事。
丈夫:对,我关注的都是小事。因为家里的大事都由你决定,如何投资、在哪里置业。我很希望把自己妈妈接来,但你不愿意,只好作罢。
妻子:我做这些事是因为我确实有能力,我投资的收益确实很好啊!
丈夫:你不知道我当时出来创业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一个搞研究的人出来经商,处处求人,看人脸色,面对客户要特别小心,生怕说错话,每天好多细节都必须想到。现在好不容易生意上了轨道,我不需要再花那么多心思在生意上,所以想好好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但你总是忙,忙。
妻子:我有自己的工作,没有你那么多的自由时间,不可能拿出那么多时间陪你,以后也做不到。
丈夫:我当初为了你和儿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你现在为什么不能为了我牺牲一点呢?
妻子:我怎么牺牲呢?你让我辞掉这个领导的职务,我不甘心;你让我辞职,我更不愿意。
丈夫:我现在真是后悔当初的选择,在我的心中,家庭占到了90%,但现在我怀疑这是否值得?
这是在婚姻中常见的游戏。丈夫的心中深深埋着三句话:
要不是为了你和儿子,我怎么会辞职、放弃自己的事业?
要不是为了你高兴,我早就把妈妈接来尽孝了。
我从不考虑自己,一直在为你牺牲,但我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你的关注)。
所以丈夫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非常多,才会总因为小事发脾气。
因为感觉不好的目前是丈夫,所以我们的分析从丈夫的角度出发。我们把这种沟通游戏命名为“要不是为了你(你们)”,这也是这个丈夫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以下六个层面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这个游戏。
表面的事实,是丈夫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从最初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辞掉了适合自己的安逸工作,到为了发展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市场开发,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了解一下夫妻建立家庭的过程就可以知道,在这个案例里,维系两人关系的前提就是“丈夫要让妻子过好的日子,不能吃苦”,所以丈夫隐蔽的内心动机是:希望通过满足身边人的所有要求,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本案例中,丈夫从不让妻子为钱操心,给了她优厚的物质条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安全感。但他会认为自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妻子,所以他也会对对方抱有同样的期望:你也应该照顾我的感受。但他失望了。所以他的潜台词就是:为了家庭我勇于牺牲,而你太自私了。
心理定位: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在游戏的开始,丈夫是家庭的“拯救者”,丰厚的收入带来了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他感觉到自己不受关注时变成了“受害者”。最后他又开始指责妻子的自私,后悔自己的选择,认为妻子是导致自己辞职、不能当孝子的原因,又成了一个“迫害者”。(备注:箭头最后指向当事人最终停留的角色。)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表面上的沟通是丈夫像一个父亲一样保护自己的妻子(儿童),但心理层面的真实状况却是一个儿童希望得到母亲(妻子)的认可:“你看,我多努力啊。”而妻子并没有读懂这个信息,还在像孩子一样依赖对方:“不要对我提要求嘛,你的事我也没办法。”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这个沟通游戏中被漠视的主要是:
1)已经存在的问题。
丈夫坦言,自己的个性内向敏感,并不适合经商,面对客户做销售时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丈夫自己有一种“自我价值的条件化”:对这个丈夫而言,他的自我价值是以满足妻子和孩子的所有需求为条件的——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丈夫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两人的感情。
继续去看丈夫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会发现我们熟悉的情节:一个家境普通但个人条件优秀的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家世很好的女孩,开始时肯定有很多障碍,但男孩很痴心、很执着,发誓会一辈子对她好,不让她操心,让她一辈子都快乐……婚姻生活的规则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才是这段婚姻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2)问题改变的可能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案例中,当丈夫遇到这样的难题时,漠视了问题改变的可能性,也漠视了个人在坚持不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前提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丈夫可以如何调整
1)丈夫应发展自己的“成人状态”,即价值的“去条件化”。当我们成为一个成年人,自身的价值评定要更多来自内在的肯定,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肯定。
2)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丈夫有了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去利用,逐渐空虚、无措。这才是自己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3)不再扮演“受害者”,要像一个成人一样照顾自己。恋爱和婚姻是不同的,恋爱过程中,我们都会把对方像孩子一样照顾,体会那种最亲密的依赖关系,爱情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儿童状态”都很多,同样,照顾型的“父母状态”也很多。但婚姻本质上讲,是一种“组织”的生存方式。虽然这个“组织”人数比较少,但组织的规则却是一样的,即要求双方都要心理成熟、独立,不能时时像孩子一样依赖对方。丈夫要接受当初为了家庭的利益辞职是自己的选择,不要总以委屈的心态面对家人。在目前的阶段,让妻子放弃自己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丈夫需要做的是像个成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打发时间的方式。
妻子如何应对
适当地关注与认同丈夫,承认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贡献。其实丈夫的要求很简单,就像一个孩子考了高分想得到父母的夸奖一样,妻子只需要经常表达自己的这种认同就行。如果认为丈夫做的都是分内事,理所应当而已,就会让丈夫的“儿童状态”受到伤害。
和丈夫一起去面对他目前的问题,陪他找到打发空闲时间的方法。在这类沟通游戏中,这个解决方法是最有效的。游戏的发起者之所以现在不满,是因为他现在的生活不理想,遇到了困难,感觉被忽视,所以才归因于“我现在这样,都是为了你们”。所以真正要结束游戏,就是要陪伴他面对并解决他自己目前真实存在的问题。
沟通游戏三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经理人
出场人物:努力的经理人A,领导
职场上有这样一种经理人,按时上下班,领导有任何要求他总是第一时间反应,快速做出应对计划,列出时间表。你找不出他的任何错误,但如果你真的把某项任务交给他,永远会不了了之。于是,领导把他叫来谈话。
领导:我们上次谈到降低咨询成本的事怎么样了?
A:我已经列出计划了,会分别找几个区域的人谈。
领导:你估计会有什么困难吗?
A:没关系,困难有,但我的部门肯定能克服。
(一周后)
领导:事情进行得怎么样?
A:××已经谈了两个城市,说是合作伙伴有点想法,觉得我们出价太低,但也没说不行。因为他们还是想和我们合作的。
领导:好,那抓紧进行吧。
(一个月后)
A:都谈完了,有几个特别难缠的也被我搞定了。看来都是看重我们的名声,想跟我们合作。
领导:好啊。不错。
(两个月后)
领导:我们的咨询最近多次被投诉,怎么回事?
A:负责咨询质量监控的是××,他对合作伙伴太没有力度了,很多时候没有原则。
领导:那你要加强管理啊。
A:好,我回去马上找他谈。
这样的经理人一般因为反应快、执行力强(表面的)而颇受上级认可,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一旦出了问题往往急于推卸责任,而上级因为其一贯的周到、主动也不会予以追究。表面上看起来这个经理人是游刃有余,但他自己却会永远处在焦虑之中,担心能否被领导认同、担心谎话有一天被揭穿。因为表面事实是该经理工作积极主动,计划做的很快,所以一些业务能力不强的上司是很容易被这样的下属迷惑的。而这种下属的态度让上司永远无法挑剔。所以经理A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你看,我是反应最快的吧!我是最听话、最忠于你的。”而这种态度让上司有了极大的满足感,久而久之,经理的心理定位就形成了:你只不过是需要这个,我听话就行,最后事情成不成,不重要。(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经理A表面上是执行力强,像成人一样完成任务,但只是在表面上做流程性的工作,实质性的工作却没有进展,就像一个随时怕父母对自己不满的孩子,敷衍地只去做表面工作。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经理A漠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只要让领导当下高兴满意就好。如果遇上比较有经验的领导,这样的“游戏”很快就会被识破,如果遇上虚荣爱面子的领导,“游戏”则会一直继续下去。其实经理A是漠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A认为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瞒天过海、逢迎的能力,而且认为后者更重要。最深层次的原因是A对自我价值的漠视。
经理可以如何自我调整
1)貌似游刃有余的应对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轻松,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只有自己知道。这种混日子的生活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那就赶快改变吧!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并接纳自己。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你也不例外。找到自己的优点,真正用心做工作,解决问题并不是不可能的。另外,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是回避、不懂装懂。看到自己的短板并主动学习才是正道,人的成长就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的。
2)勇于信任别人。信任来自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要坚信自己值得他人去包容,不论是下属还是上司。你只要用心地去解决问题,哪怕出现不足领导也会包容,并会给你提供机会。总担心别人挑剔自己是内心的一种投射,是内心对自己要求太过完美的外部表现。你挑剔自己也挑剔别人,同时担心着被别人挑剔。
领导可以如何管理
管理这样的下属,领导需要头脑清晰。因为作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尤其那些表面上既顺从又认同我们的人,被他们迷惑是很容易的。所以领导对于要交给其完成的任务,事先要明白关键点,提出具体考核目标。工作什么时间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无效,需要哪些指标,心中要非常有数。这样,考核的时候一针见血,就不会被套话迷惑。总之,领导要做到客观有主见,不要做有偏好的“父母”。
情境2:抱怨的丈夫
出场人物:
尽职尽责的丈夫:每天开车接送妻子,回家做饭,陪妻子逛街买衣服。
抑郁的妻子:几乎不用做任何事,孩子由保姆带,家务由丈夫做,只需要上班,但一直处于抑郁状态,没什么朋友。
丈夫:我觉得她的性格有问题,太内向了。在这个城市没朋友,跟同事的关系也不大好,一上班就紧张(丈夫描述的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事实)。我偶尔出去和老乡或朋友吃饭,她不停地打电话。我要带她一起去,她又不愿去,说不喜欢这种场合。
妻子:他从不关心我。
丈夫:我还要怎么关心?上下班每天接送,你想逛街我也陪着。你几乎什么都不用干,还要我怎么样呢?就这样,你还和我的父母吵架,我觉得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性格有问题。
妻子:我觉得我很在意你的感觉:你高兴不高兴、你喜欢什么。但你从不在意我是否高兴。我只希望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你能哄哄我、迁就我。
丈夫:我觉得婚姻就是每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我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
妻子:我不怕干活。如果我高兴了,很多事我都愿意去学去做。他是我谈的第一个男朋友,当时我刚到这个城市,感觉很孤单。认识以后我很依恋他。但我现在感觉不到他对我用心。
丈夫:她总是这个样子,每隔两个月就闹一段,我都受不了了。当时只觉得两个人是老乡,各方面的条件很合适,虽然感觉不到那种激情,但觉得她也很文静,应该不会有什么争执,没想到现在过成这样。我觉得她离了我就没办法生活。有时出去应酬吧,她也不愿去,还总是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让我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
妻子:我怎么没办法生活呢?我一个人能上班,也能照顾自己。你回来晚了,我都不能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