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宝石名鉴
48825400000012

第12章 宝石风华(9)

◎ 佩戴与存放 珊瑚是需要细心呵护的宝石,它与珍珠相同,都很怕酸的侵蚀,所以珊瑚饰品一定是最后才佩戴,并尽量避免与肌肤直接接触,以免汗水残留,使其丧失原有的光泽;而且佩戴时尽量不要喷洒香水、发胶等物品,并避免碰触油脂、污渍等;佩戴过后以软棉布轻轻擦拭残留的污垢与汗渍,并与其它珠宝首饰分开存放,避免刮伤,可使珊瑚长保最佳状态。

象牙

大象的牙齿 IVORY

象牙指的是大象那两根长长的门牙,洁净的乳白色是它广受喜爱的原因之一。象牙雕刻品出现在许多著名的古文明国家,很早就与人类文化关系密切,一直以来都是最受人喜欢的工艺品之一。它所代表的文化意涵也是无人能出其右的。随着国际限制象牙买卖以来,象牙的数量已大幅减少,现今许多替代物品已逐渐取代象牙的地位。

象牙的特性

象牙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Calcium phosphate),折射率约为1.54,比重1.7~2,硬度2~3,易于雕刻的特性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印章材质,中国的牙雕业更是执世界之牛耳,著名的象牙球雕刻风靡全球,故宫博物院中的象牙雕刻品就是最好的例证。象牙的鉴定依据在于其结构纹路,用灯光照射可看到线条交错的网状格子纹路,称为螺旋纹效应(Engine-Turned Effect)。此外高热会导致象牙缩水或变色,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使象牙变黄,强酸也会导致象牙变质,应该尽量避免。

象牙的仿品

象牙买卖的管制让象牙替代品受到瞩目,最受推广的取代材质就是植物象牙(Vegetable Ivory),它是生长于南美洲热带地区的椰子树或非洲一种棕榈树的果核,这种果核被称为象牙果,能长到如鸡蛋一般的大小,虽然没有真正象牙那么大,却已足够做成小型的牙雕饰品,而且外型与真正的象牙极为相似,因为取之于植物,所以原料取得不虞匮乏,价格也较象牙便宜。

象牙的产地

质量最佳的象牙来自非洲象,象牙的纹路较不明显而且颜色纯净,其它象牙的来源还有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与欧洲。

目前超过20厘米以上的象牙都必须申报且禁止买卖了,这件象牙不到20厘米,是吴照明老师的收藏。廖家威摄影

Tip s选购象牙小秘诀

◎ 目前象牙的雕刻品已不多见,除了一些古董店有些象牙雕刻工艺品之外,市面上还可以看到的多半是印材。

◎ 正确的象牙颜色应该是乳白色,如果非常白的象牙有可能是漂白的结果,可用灯光照射象牙观察是否有所谓的交错的“螺旋纹”,如果没有的还是尽量避免购买方为上策。

琥珀

穿越时空的宝石 AMBER

多年前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在全球掀起一股琥珀狂热,许多人至今都还记忆犹新,片中那块内部有一只蚊子的琥珀让生存于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再现,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虽然这只是制片者的创意,却点出琥珀穿越时空的特性,留给世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百万年以上的化石

质朴中见华美的套链设计。

琥珀是古代松树流下的树脂埋入地底至少长达百万年以上,树脂硬化变成的化石,最早形成的琥珀可回溯至距今超过五千万年前脂化石都可称为琥珀。尚未硬化的树脂经常会将蚊子、蚂蚁等小昆虫包覆其中,待硬化成为化石后,这些长眠于琥珀内的小昆虫就此被保留下来,这些小昆虫的特征是提供专家学者们研究地质历史与生物演化的重要信息。琥珀历经数千万年的地质年代,成为地质研究上相当重要的年代考据资料,这也是琥珀吸引人的地方。

它除了是见证地球演化的最佳佐证之外,与人类历史文化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古今中外,琥珀在历史文化中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且琥珀也是佛教七宝之一,与宗教的关系更不在话下。

琥珀的传说

中国的古老传说中,琥珀是老虎的灵魂变成的宝石,古书上有些关于琥珀的记载,因此将琥珀写成“虎魄”,意指老虎的魂魄。无独有偶,希腊神话中也有一则与琥珀来源有关的神话,太阳之子费顿(Phaethon)央求父亲让他驾驶太阳的火战车,但因技巧生疏,拉车的天马突然失控冲向地面,费顿与火战车一起掉入河中身亡,费顿的姊妹们悲伤万分、泪流满面,后来变成了一株株的白杨树,树上不断流出的汁液流到了地面,凝固后成了琥珀。

除了神话以外,关于琥珀的传说很多,据说戴着琥珀说谎会让人窒息,趁着人睡觉时将琥珀放在他的胸前,就会招出所有的坏事。过去更将琥珀当成治疗疾病的药物,中世纪的医术将琥珀磨成粉加水,用来治疗胃痛及恶寒所导致的不舒服;还有利用燃烧后的琥珀蒸气帮助产妇轻松生产。但在古代医疗运用上,琥珀最大的功用在于治疗喉咙的疾病,在脖子上挂琥珀项链可以预防及治疗喉咙的异常现象。

琥珀与蜜蜡的特性

市售的琥珀以其透明度分成琥珀与蜜蜡两种。整体说来琥珀并没有种类的区分,而市场上琥珀的销售名称有以红色著称的“血珀”,还有以产地为名的“波罗的海琥珀”等,这些都是琥珀的名称而非种类,所以不管是什么名称指的都是琥珀。

蜜蜡就是琥珀

不少人相信蜜蜡的磁场功能可避邪、养身、健身,也是吉祥富贵的表征。其实蜜蜡就是琥珀,市售的琥珀以其透明度分成琥珀与蜜蜡两种,这两个名称只是透明度的差别,并没有贵贱之分,两者英文都以Amber称之。琥珀在佛门中被奉为七大圣品之一,认为其可带动灵气运转。而《本草纲目》也记载:“琥珀安五脏、定魂魄、消淤血、疗蛊毒、破结痂、生血生肌、安胎”堪称中医五宝之一。

琥珀的颜色自淡黄色、金黄、橘黄至红色都有,也有一些较少见的绿色或蓝色琥珀,折射率为1.540,硬度只有2~2.5,要小心容易刮伤,比重很轻只有1.00~1.08,有时会因为含有较重的内含物让比重稍高,但最高也不超过1.3,所以琥珀在饱和食盐水中会上浮,这使得它与其它材质所制作的琥珀仿品如玻璃等很容易区别出来。用布摩擦可使琥珀带静电,吸附细小的粒子与灰尘;另外,真正的琥珀摩擦后可闻到松香味,这也可作为辅助的鉴定依据。

琥珀的产地

最著名的琥珀产地是波罗的海地区,如立陶宛、波兰、俄罗斯等,其它产地还有多米尼加、墨西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与罗马尼亚等。

琥珀的处理

以浸油加热的方式让琥珀的颜色更为金黄耀眼,或者将原本透度不高的蜜蜡变成经营剔透的金黄色琥珀,这种处理相当持久而稳定,但是琥珀可能因此变得较为脆弱,遇热或加压可能导致碎裂,这种处理的鉴别需要以放大镜观察琥珀内部,是否有加热后产生的亮片纹路。

琥珀的仿品

合成制品 是以合成树脂或玻璃、塑料等物质做成的人工制品,这种以比重就能轻易区分出来,一般这些制品的比重都比天然琥珀高,在饱和食盐中会下沉,而天然琥珀会浮起来。

科巴(Copal) 与琥珀相同材质的新树脂(new resin),市场上称之为科巴,因为同为树脂硬化的产物,所以比重也与琥珀相同,只是年代少了很多,真正的琥珀必须在地底埋藏百万年之久,但科巴是近代形成的树脂化石,年代通常很短,甚至不到一千年,所以质地较脆,需以其年代与内含物鉴别为科巴或是琥珀,而且科巴的价位比起琥珀低许多。

再制琥珀(Amberoid) 将细碎的琥珀加热溶解后,以液压将之重新压制成块状的琥珀,有时在压制过程中还会加入亚麻籽油让颜色更浓,这种再制琥珀会破坏天然琥珀形成时的流纹结构,可以放大镜观察鉴定是否为天然琥珀或再制琥珀,两者价差也很大。

Tip s选购琥珀小秘诀

◎ 琥珀形式 琥珀以各种不同形状出现在市场上,许多是不经切割只有抛光的块状琥珀,有些会磨成圆珠串成念珠或项链,还有经过雕刻的琥珀饰品也很常见,不过含有昆虫内含物的琥珀通常不经任何切磨,而是直接整块销售,因为这种昆虫琥珀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内含物。

◎ 鉴定方式 天然琥珀在饱和食盐水中会浮起来,这是最佳的鉴定方式;另外摩擦琥珀产生的松香味也是很好的判定方式,一般说来科巴与再制琥珀比较不会散发天然的松香味,不过最正确的鉴别还是以放大镜观察为准。

◎ 质地与颜色 挑选琥珀时以其质地与颜色为重要考虑,通常是质地越透明、没有裂纹质量较佳;而颜色以深金黄或黄橘色等级较高,价位也会比较高一些,不过颜色的挑选以个人喜好为依归,也有人喜欢红色的血珀或颜色较淡的琥珀。

◎ 佩戴与存放 佩戴琥珀饰品要注意避免碰撞或刮伤,因为琥珀的硬度与韧度都比其它宝石低,所以佩戴时要注意之外,存放时最好与其它宝石分开放置,避免与其它珠宝碰撞而有刮痕。

翡翠

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 JADEITE

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宝石非“翡翠”莫属了,翡翠温婉含蓄的气质仿若大家闺秀,是其它宝石无法相提并论的,这就是翡翠独特的魅力所在。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名女人都是翡翠的爱好者,慈禧太后、宋美玲都对翡翠情有独钟,政治圈的名女人宗才怡也曾因手上一只通透的翡翠玉镯,据说价值上千万而喧腾一时。翡翠温润的质感与潋滟的光芒使它在中国人的珠宝销售市场中一枝独秀,连国际知名珠宝品牌香奈儿都曾专门为翡翠设计珠宝款式。

认识翡翠前先要了解“玉”

要谈翡翠首先要先了解“玉”,汉朝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中,为“玉”下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这个定义不但说明了玉与中华文化的渊源,更彰显了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当时许慎所指的玉并非我们今天所谈的翡翠,因为在汉朝的时候被名为翡翠的硬玉还没有被传入中国,所以在当时所谓的玉并不是翡翠,而是泛指所有美丽的石头,古人将所有稀少珍贵的石头都以玉为名。玉被界定为宝石的名称其实是在人们开始研究宝石学之后,宝石学上所指的玉(Jade)只针对硬玉(Jadeite Jade)与软玉(Nephrite Jade)而言。

翡翠的名称由来

翡翠英文名称Jadeite,源自Jade这个字,其历史远溯至西班牙人远征中南美洲的时代,他们发现当地的土著用一种韧性很强的石头当作武器或斧头,这种石头不易断裂,被称为piedra de ijada,意思是臀部的石头,当地人认为这种石头有治疗与保护肾脏的功能,并以此为名。这种宝石很快被带到欧洲流传开来,1863年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分析出这些被称为玉的矿物有两种,依照这两种不同特性与硬度的玉,将两者分别命名为硬玉与软玉,此后宝石学便以此标准当作玉的定义。

然而这并没有说明中国人为什么将硬玉名为翡翠,严格说来,翡翠是硬玉的一种,珠宝市场上已经将翡翠运用于所有绿色的硬玉上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提高所有硬玉的身价,再者又可以跟同被称为玉的软玉区隔开来吧!

翡翠本来是一种鸟的名称,有长长的鸟喙,羽毛是鲜艳的翠绿色,在古代是象征吉祥的美丽小鸟,而和牠羽毛一样美丽的翠玉就以牠为名了,这便是翡翠中文名称的由来。但也有人说“翡”指的是红色,“翠”指的是绿色,所以应该是同时带有红色与绿色的硬玉才能被称为翡翠。不管怎么说,翡翠听起来都比硬邦邦的硬玉要悦耳多了吧!

颜色满绿,质地通透的上等翡翠玉镯。

翡翠与中国的渊源

既然提到中国人对翡翠的情有独钟,我们似乎该来了解一下翡翠是什么时候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坊间的说法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较可信的是在清朝乾隆国力鼎盛的时候,公元十八世纪左右,当时现今缅甸一带的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而翡翠应该就是藩属进贡才带入中国的。

乾隆时期的云南知事所撰之《滇海虞衡志》中曾提到:“玉出于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中多玉,夷人采之……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所说的内容与现今的翡翠最为符合;另外根据《光绪云南通志》的记载,自清乾隆十六年以后,缅甸国王才开始进贡,贡品中除当地物品外还有贵重的翡翠与红蓝宝石等尊贵赠品。另外,故宫文物中,清代以前的玉石收藏品中并没有翡翠制品,也可以作为佐证。不过历史的考据是以目前所发现的资料推估出来的,也许以后会有更新的发现,证明翡翠其实更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中也是有可能的呢!

翡翠的美丽传说

中国人对翡翠的执著爱恋,可能是任何其它宝石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要深究为什么中国人会对它如此痴狂,大概是翡翠口耳相传的种种故事吧!中国人相信佩戴翡翠能趋吉避邪,当佩戴者大难临头时,它会为主人挡掉噩运以保护主人,甚至不惜粉身碎骨,经常听说某人戴了翡翠玉镯意外失足从高处跌下,镯子摔断了但人却奇迹似的无任何损伤,到底是命大还是翡翠真有神奇力量,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以翡翠当作护身符的人确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