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迷幻漫游
48786100000070

第70章 流星的诞生

流星是什么呢?科学地说,太阳系行星际空间存在一些尘粒和微小固体块闯入大气层、一种行星际物质在大气层中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而流星雨就是地球遇到了一大群宇宙尘粒流星群造成的如同“下雨”一样的天文现象。流星体从哪里来?说来它与彗星有不解之缘。

我们以比拉彗星为例来介绍。

比拉彗星早在1772年就被人发现了,1805年又被人发现过一次并确定是周期彗星(6.6年)。奥地利人比拉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他在相隔21年后又看到了并证实就是人们多次看到的那颗短周期彗星,并预报下次它将在1832年出现,果然比拉彗星在1832、1839年又两次重现。

令人惊异的事出现在1846年1月13日,比拉彗星分离成为“双胞胎”兄弟,都有自己的彗核、彗发和彗尾,先乍离乍合相随,继而一前一后,两部分慢慢拉开了距离,消失于视野。等到下一个回归年1852年时,尽管双双返回,却相差240万千米,形状和大小没有太大变化,但俨然是另起炉灶各自为政的两颗彗星了。

转眼到了下两个回归年1859年和1865年,却没寻到孪生彗星的踪影。经过计算,1872年10月6日,它们经过轨道近日点,人们还是做好准备迎接回归,可是虽经天文工作者用心探寻,但都没有发现,时间过去一个半月,仍一无所获。人们心里纳闷,它们退出江湖了又隐居在何方?在那一年的11月27日夜里,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地方,都看到了一场盛大的流星雨,流星从仙女座向四周辐射出来,像高空焰火,历时6个小时,从辐射点总共辐射出大约16万颗流星,高峰时一个小时达到几万颗。大家心里的问号逐一打开了。

原来,这正是地球穿过比拉彗星的轨道的时候,显然比拉彗星已经瓦解了,把组成彗星的小块和尘粒一路撒向自己椭圆轨道上,密集聚集成一大团的尘粒就形成“比拉流星群”,比拉流星群的辐射点在仙女座,当出现流星雨时就叫做“仙女座流星雨”。如果地球经过彗星尘粒分布稀疏的部分时,流星雨规模较小,我们可以只见流星不见雨。

从比拉彗星身上,一方面折射出彗星分裂、崩溃的规律和演变历史。另一方面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彗星与流星群、流星雨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回过头再看,20世纪末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的事情就清楚了。

狮子座流星群(雨)是跟“坦普尔·塔特”彗星有关,它的尘粒物质特别集中在一起,这团流星群只有每公转了一周以后,才会重新和地球相遇。平均33.5年回归一次的坦普尔·塔特彗星,意味着每隔33.5年狮子座流星雨才会有一次盛大表演。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流星雨就是1833年11月13日的狮子座流星暴雨,在长达六七小时的“降雨”过程中,流星总数在24万颗以上,其“流星交注”的宏大气势,在当时不了解内情,科学不甚发达的时代,足以让人们目瞪口呆了。

20世纪六十年代,狮子座也曾爆发出可观流星雨,“雨星”持续八九个钟头,每分钟约2400颗流星从狮子座一点辐射出来,布满整个天空,直到地平线。近200年来,1799年、1833年、1866年、1966年四次著名流星雨都发生在西方,狮子座流星雨最早纪录是公元902年,它只在公元931年向东方展现过它的风姿,这也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那次,而1998年的流星雨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可见在每次朝见的三四年间,狮王的表现到底如何让人难以预料。你注意观察一下,同一个流星雨,我们差不多总在一年的相同时期内看见它,有兴趣不妨亲自观察一下。

这是因为地球轨道如果和某一流星群的轨道相交,那么地球至少每年在相同的日期穿过这流星群一次,产生同一个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0日会出现,只是一般年份里流星数很少,在1997年11月18日凌晨2点至4点长达2小时观测中,可以看到二十几颗流星。

英仙座方向出现的流星雨,你可以在每年8月11日到12日看到有40~50颗流星,在1小时中辐射出来。这说明英仙群尘粒是均匀分布在整个轨道上,因此地球每年穿过轨道的尘粒差不多。

其他著名的流星群还有天琴座、天龙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