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48772800000027

第27章 受众驾驭(10)

三、情感因素在节目主持中的应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广播电视节目的认知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无不通过感情起作用。对于主持人来说,一台晚会的主题氛围、节目的情感色彩应在其语言中贯穿流淌;观众的情绪、舞台上下、屏幕内外的沟通,都需要通过主持人饱含感情的语言组织调动。

例如,主持人作为综艺节目的一个组成元素,对一台晚会特定的情感色彩和氛围要有整体要有整体的把握,即一个节目的主题、总的基调、风格特色及所张扬的总格调,应胸有成竹,不仅感情的酝酿、激发要有准确到位,而且有较大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以饱满的感情贯穿始终,浸透在主持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声音、语言、表情、体态鲜明而生动地穿透出来,与整台节目、舞台设计、灯光所渲染、烘托的气氛相和谐、相呼应。中央电视台2010年全国农民春节晚会,就围绕着“虎虎生风庆丰收,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主题,突出一个“喜”,强调一个“农”,凸现一个“富”。晚会以“喜从何来”为主线索,以“四喜临门”(一喜手里有粮、二喜兜里有钱、三喜乡村和谐、四喜国家昌盛)为四大主题内容,以“喜庆粮食六连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庆祝新中国60华诞”为重点为,来打造的节目的亮点,;同时,通过“艺术化地展现2009年三农工作的辉煌成就”来“憧憬来年的幸福生活,营造庆丰收、过大年的喜庆热烈气氛。”整台晚会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个节目的主题和特色均要做到深入领会,以饱满、喜庆的感情贯穿始终融会贯通。也正因如此,晚会才举办得非常成功。主持人作为综艺节目的一个组成元素,对一台晚会特定的情感色彩和氛围要有整体要有整体的把握,即一个节目的主题、总的基调、风格特色及所张扬的总格调,应胸有成竹,不仅感情的酝酿、激发要有准确到位,而且有较大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以饱满的感情贯穿始终,浸透在主持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声音、语言、表情、体态鲜明而生动地穿透出来,与整台节目、舞台设计、灯光所渲染、烘托的气氛相和谐、相呼应。当然,主持人对基调的整体把握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让晚会总体基调弥漫其间时,主持人还要善于依照既定的章法及现场的情况,调度层次和节奏,使之有张有弛,和谐而富于变化,既要把握住分散于具体节目中的不同感情色彩不与整体气氛产生抵牾,又要注意避免因“单一”而产生的疲劳和苍白。

中央电视台1999年的春节晚会就围绕“欢声笑语张灯结彩春节大团圆,载歌载舞万众欢腾迈向新世纪”的主题,突出一个“乐”,强调一个“美”,凸现一个“情”,通过“五湖四海人”,沟通“天南地北情”。主持人对每台节目的主题和特色均要做到深入领会,融会贯通。主持人作为综艺节目的一个组成元素,对一台晚会特定的情感色彩和氛围要有整体的把握,即一台节目的主题、总的基调、风格特色及所张扬的总格调,应胸有成竹,不仅感情的酝酿、激发要准确到位,而且有较大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以饱满的感情贯穿始终,浸透在主持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声音、语言、表情、体态鲜明而生动地穿透出来,与整台节目、舞台设计、灯光所渲染、烘托的气氛相和谐、相呼应。当然,主持人对基调的整体把握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让晚会总体基调弥漫其间时,主持人还要善于依据既定的章法及现场的情况,调度层次和节奏,使之有张有弛,和谐而富于变化,既要把握住分散于具体节目中的不同感情色彩不与整体气氛产生抵牾,又要注意避免因“单一”而产生的疲劳和苍白。

情感的把握需要认知和体验,需要积淀和调动。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真诚地信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客观规律,重视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对崇高的正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美好的情操有深刻的认同。例如中央电视台1992年“五一”晚会,导演决定用专题片形式介绍华北油田一位全国劳模和他患骨癌的妻子,倪萍主动要求下到油田实地采访,真情实感激发了倪萍的创作愿望,自己动手撰写了专题片的解说词,并满怀真情地在现场讲述了他们的事迹。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以《倪萍故事感动亿万观众》为题报道此事。倪萍在另一台晚会上朗诵肖复兴的散文《继母》,文章是她自己选定的。她没有停留在初步的感动中,曾先后与6位继母交谈,走进她们的内心深处,朗诵时真切地表达出世间继母及那些儿女们的心。

情感应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主持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应注意分寸的把握

“激情”与“控制”,是节目主持人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是主持人的基本功,也是主持人语言艺术中的重点和难点。激情与控制,前者关系到有没有真情实感,后者关系到情感分寸尺度的把握。主持人缺乏激情,其表达会因“寡情”或“偏情”而与晚会及观众心理不协调,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如果主持人失去控制,情感铺排过于浓烈,分寸不当会导致色彩的差异,观众甚至会对主持人情感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认为主持人在“煽情”,在“作戏做戏”,从而对主持人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产生抵触心理。

2主持人在表达情隋感时,还应注意酝酿,让观众感同身受

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是一档晚间热线谈话节目,节目宗旨是为在深圳的各种人搭建一个倾诉、沟通的平台,提供一个思考与反省的空间。主持人胡晓梅在多年的主持中与听众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与理解关系,这都归功于她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当做指点迷津的智者,更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而是做一个真诚的、用心的倾听者,并且进入听众的故事、进入听众的角色,站在听众的立场上分析听众遇到的问题。胡晓梅说的话让听众听起来很窝心,感同身受。例如在《“与艰难面对》这”一期的节目中,有个身患癌症的听众打进热线,胡晓梅没有轻易地安慰,而是让那位听众自己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把自己的苦倒出来。最后,那位听众哭得实在说不下去了,挂断了电话。晓梅接下来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的一生,在面临他最后的困境的时候,才是面临真正的考验。对于勇气、对于意志、对于毅力、对于精神,这些才是人生真正的考验。在我们听来那只是一个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声音,声音里诉说着他自己的在现代的医学技术上无法解决的病痛,对于我们那只是别人的遭遇,对他来说,是他自己几乎不能相信的噩梦。几十年的人生都过来了,突然有一天,一份医疗报告说,这是你最终的命运。是,是无法相信。人生残酷吗?面对残酷,你能如何?!你却依然善良得不敢哭给我们听。我真的不想放掉你的电话。我们对你的生活无能为力,可是想握住你的声音久一点,想让你听见我的声音久一点。谢谢你告诉我们,生活当中真正应该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到面临最后的困境,我们才能明白生命中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呢?”胡晓梅这段至诚至情的话,谁听了不觉得感同身受呢?

有些观众曾对倪萍主持节目时的眼泪产生误解,批评她是“表演”,是“煽情”,其实倪萍是个感情细腻而真诚的人,有一颗善良而易于感动的心。播出前的一次次采访,与新闻典型人物一次次的倾心交谈,都使她心中充满了感动,但是很多细节在播出现场不可能说出。例如麦贤德的妻子对倪萍说起因丈夫脑部损伤后遗症在生活中承受的痛苦;“东方神鹿”王军霞向她展示的磨秃了脚趾盖儿的双脚……到了现场,往往一提到她们的名字,那些背后的东西便一触即发,禁不住泪光闪闪,声音哽噎。然而,这背后的一切,观众无从知晓,因而感到突兀,感到不解。崔永元在《实话实说》的几次谈话过程中曾经和观众一起流过眼泪,没有人指责他“煽情”。同样是流泪,同样是真情,为什么一个被误解,一个得到认可?原因在于:崔永元的落泪,由于节目展示了嘉宾的真切讲述而有一个感情积蓄到进发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观众与他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换句话说,观众知道落泪的缘由,观众也同样被感动了,达到共鸣的感情自然是被认可的;而倪萍的感动,其酝酿、积蓄的过程观众无从知晓,观众不知道倪萍落泪的原因,观众的情感还没有被点燃到足以下泪的程度,因而倪萍的情绪状态与观众的情绪状态脱节了,于是被误解了。

主持人想使自己的节目吸引受众,就必须与受众之间建立一种情感关联,用真挚的感情打动受众,同时,合理掌握感情分寸,在节目中,带动受众的情感共鸣,只有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真正抓住受众,使受众支持节目。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才是一档成功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