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修订版)
48772000000040

第40章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2)

凤凰卫视的杨锦麟在《有报天天读》中“吼报’’”的神情深入每个观众的内心。自陈鲁豫在《凤凰早班车》中开“说新闻’’”先河之后,“说新闻”和“读报"”式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纵观全国各电视台读报主持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依然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杨锦麟。杨锦麟在节目中意气风发,抑扬顿挫,一种社会知识分子书生言责的形象跃然屏幕之上,遇到一些腐败贪污、骄奢淫逸、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他的辛辣讽刺、责难点评都让观众感觉到“大快人心”。主持人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导演时间说得好:“制作《实话实说》节目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并感到意外的是来自受众的那么大的热情。我们收到了约一千多封并不普通的受众来信,畅谈自己的感想和观点,提供选题和线索。有些节目和嘉宾就是这样产生的,主动打电话、写信要求到现场当受众的人数约占全体观众的60%。我从业12年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喜人景象。这一切都成为我们克服困难,坚持把节目办好的动力。”这充分反映了群众参与社会、开放自如地在广播、电视媒体上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的热情,是一种观念和心态的调整。

5.它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造福于人民,当好政府的参谋。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报道真善美,批评假丑恶,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为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桥梁,是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宗旨,也是赢得群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例。它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所选择的话题都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又急待解决的问题,起了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引起广泛共鸣,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关心。2010年4月19日播出的《新闻调查——直击云南干旱》,通过深入的访问调查,得出调查结果,认为资金投入不足致部分水库难起作用。《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比如揭露309国道乱收费问题的《“罚”要依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对惩治腐败、维护行业秩序和凝聚人心起了重要作用。国务院朱总理说,看了这个节目后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费改税要首战必胜;一个是执法人员吃皇粮,财政要保证。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论是从舆论监督方面讲,还是从关注热点的内容看,批评报道是不可缺少的。“舆论监督要的是建设性思维。批评报道不怕多,只要产生积极效果就是正面报道。所谓积极效果一是为各级政府提供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地惩治腐败和纠正错误。二是替广大人民群众说话,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6.它的出现是传播媒介人格化,主持人人格化的体现,有利于形成并发挥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可确保传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权威性。为此,各级电视台、电台要着力培养新闻评论主持人,以期今后出现富有权威性的、在受众和社会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头牌主持人——即新闻评论员。

目前,我国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在各地发展不平衡,水平也参差不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受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制作群体机制上,主持人所占的“分量”还不够,许多新闻类主持人只是播报新闻,甚至不参与了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采编环节及内容,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主持”,与国外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还缺乏有权威性影响力的头牌主持人。

以美国公共广播网的名牌节目《麦克尼尔/勒里新闻一小时》为例,它的特点是以分析为主,不走极端,不哗众取宠,因此许多教育程度高的观众都愿意收看这一节目,包括一些国会议员以及对美内外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影响力的院外人士。统计数字表明,该节目观众中有40.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全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为23.1%。《麦克尼尔/勒里新闻一小时》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由麦克尼尔在纽约、勒里及华盛顿同时主持。由于这个节目专注于深层报道的特点,使它赢得了5次著名的乔治·福斯特·皮博迪广播奖和6次全国新闻埃米奖。时代——明镜盖洛普民意调查把它列为美国最可信的电视新闻节目。

相信随着日后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也会出现更多新闻类名牌主持人。

二、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类型

作为新闻类的主持人节目,虽与过去的新闻节目有所不同,特别是采用了主持人的形式,因此具有了主持人节日的一系列特征。但是,作为大的新闻范畴,在形式上,又与过去的新闻节目有共同之处,尤其体现在分类上。

(一)消息类主持人节目

过去消息类的新闻节目,在我国各地电台、电视台都是作为“主打节目”推出的,收听、收视率也都最高,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消息的最后传播手段是通过播音员播音来实现的,主要风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讲气势,重激情,求规范。新闻节目完全是由记者、编辑完成的,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闻 60分》等。

在广播电视宣传深入改革的大潮中,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在报道内容、报道广度、报道深度、报道形式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举措,如播出次数、播出容量、整点新闻、滚动新闻、直播新闻、现场直播等纷纷上马。在消息类主持人节目的直播中还增加了演播室专访、与前方记者对话等环节,卫星异地传输、“双视窗”等新技术、新方式在新闻节目中捷足先登。新闻消息类节目在时效性、针对性、现场性、可视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消息类主持人节目的发展一直较缓慢,并且不平衡。消息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更显得相对滞后。

那么,消息类主持人节目与过去的消息类节目有何区别呢?很明显,是由于采用了主持人节目的方式,节目具有了主持人节目的一些特征(如串联词的使用)。“说”成了最大的不同,如香港凤凰卫视陈鲁豫杨锦麟的读报说新闻;中央台则采取了“播报”的语言态势,介于说和播之间。因此非常有效地加大了贴近性和亲和力。另外,适应了新闻报道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也为新闻性主持人节目策划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天地。主持人的参与,使不同的新闻现场、不同的信息时空、不同的报道形式都由主持人有机串联起来,使信息的传播更具整体性和灵活性,更加真切,也更加权威。

当前,理论界对消息类主持人节目和消息类节目主持人,还存在不同看法,或者说其本身尚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而称作“主持人节目”的,运作情况亦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了解分歧所在,对把握未来消息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可以提供方向、借鉴和帮助。

对主持人资格及作用的认识分歧主要有:

1.有的以美国ABC、NBC、CBS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标准,认为只有播报者充任主编职务,负责或参与策划节目、选择消息、确定编排、修改导语和串联词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消息类)节目主持人。

2.有的认为,目前适当参与修改串词的播报者应称为“主播”,以示与主持人职责有所不同。

3.有的对已经开始尝试的主编式主持人有不同看法。如担任主编后工作繁忙,不能坚持经常播出;有些“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起了一个“主持人”的名字,对他们的优势听不明白、看不出来。这种状况,尤其在那些水平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最明显。

4.有的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适当参与节目的采编环节,才能符合受众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期待”,也才能胜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这一观点,为许多台所接受并实践。原因是,在名牌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出现前,作为一种“中庸”的过度,更有利于操作,在心理上也容易为受众接受。

5.还有的干脆认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或不可能有消息类主持人节目。

(二)杂志型新闻主持人节目

相对于消息类主持人节目,新闻杂志型主持人节目以“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出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海峡报道》、《足球之夜》等都是典型的新闻类杂志型主持人节目。他们有各自明确的定位,有各具特色的节目风格,有相当广泛而稳定的受众群。

新闻类杂志型节目,是指“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方式,用不同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它既有消息新闻的板块,也可以作深度报道,还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

这种新闻类杂志型节目,由几个子栏目构成,编排有序、容量适中、形态多样;主持人在节目中灵活穿插,可述可评,既可以坐镇直播室,又可以游动在新闻现场。不仅增强了节目形态的丰富性,还增强了节目各环节的整体性。尤其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与新闻人物的访谈和串联节目的点评及独立成篇的言论中,主持人都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感受、独具的表达,使其所应具有的融亲和力、权威感、个性化于一体的传播特色更加丰满,从而增强节目的传播吸引力。

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已报道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优秀分子的《东方之子》为例。作为新闻类杂志型主持人节目,它一反过去人物报道以介绍事迹为主的报道方式,通过主持人的现场访谈,让人物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张光礼在《精神的田园——东方之子访谈录》中评价说:“直接地、面对面地、近距离地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袒露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主张,张扬自己的个性。”这种方式灵活、自由,更便于探索人物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既突出了人物的先进性、独特性,又显示了人物的丰富性、多面性。

《东方之子》中的人物与过去一些通讯、报道中所表现的人物明显不同,从不食人间烟火到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应有尽有。如“周身是刺”的原副总理张爱萍,无论什么情况下都“爱笑”的体操运动员桑兰,从小就爱锻炼身体的科学家袁隆平,曾被人称为“厉害的老太婆”的科技部长朱丽兰等,表现动人,令人信服;从全智全能的人到人无完人。在采访中也让他们说出一些“不动听”的话,如采访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时他说:“一天下来,好像人是空的,什么都感觉不到了,累到这个程度了,累得不会说话。”又如,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认为:“这一行真的不容易,太残酷了。”山东泰安检察院检察长公丕汉在办案过程中受到层层阻挠,腹背受敌,他说:“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上展示,取得了似贬实褒的效果;

从默默奉献到独立思考,注意发掘人物的独特思想、独特行为。如一代鸿儒季羡林,他具有的深厚学识,言传身教的文化传统乃至一生的际遇都堪称是“东方之子”。

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在从事基础理论研究40年后,于1993年成立于一家由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生物高科技公司,成为中国学界第一个下海吃螃蟹的人。刘新垣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很超前的,走出了一条科学家直接参与创造成果的经营生产模式,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特色。

新闻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节目形式。这类节目一般由若干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节目单元组合而成。节目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线贯穿,跌宕有致”。

心理学家认为,主体对客体的接受程度,因客体的秩序程度而增高,因此要求新闻杂志型主持人节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不仅易于增加受众对节目性质的了解,也是接受美学的客观要求。假如刚议论完孩子的早期教育,又谈城市出租车的现状;刚进行了一个劳动模范的动人访谈,又谈起了秋季养生保健,这样的结构无论和所设置的栏目多么贴近,也避免不了零乱之感。

例如,2008年12月21日《东方时空》播出了《团团圆圆明日赴台》,第二天紧随其后的《新闻1+1》再播《“功夫”熊猫》,前者出题,后者点题;同样,12月22日《新闻1+1》推出《“洋”跑跑》,25日《东方时空》再播《外企出逃调查》,不同的解读方式相映成趣,观众对事件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获得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的《今夜望北斗》的内容就体现了很好的关联性。其第一个栏目《二十世纪风云录》谈的是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然后是妇女地位与责任的话题,进而引出“世界妇女大会”,最后是一个抒情栏目《人生随想》节目虽长达一个半小时,但构思精巧,浑然一体,起承转合,富于韵律美。

从今后的发展看,新闻类杂志型栏目应当充分发挥主持人解释、引导、分析、说理的特殊作用。主持人要注重对事件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因此,从目前来看,由新闻素质好、语言表达能力强、成熟可信的主持人来主持新闻杂志型节目,是增强新闻性节目整体传播效应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