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之前,摄制组要策划好主持人现场采访时是否出镜、是否出现主持人的声音或者光出声音不出图像、还是出镜采访。只有摄制组事先统一明确主持人的现场介入方式,摄像师、录音师才能做好必要的事前准备,并在现场工作时配合出镜主持人进行合理的言行记录。
§§§第五节:主持人采访策划的技巧
节目主持人采访不同于一般报刊记者采访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许多情况下整个采访过程的声音或声像是直接传达给受众的。因此,采访的技巧关键也在于对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的运用把握上。良好的主持状态和得体的语言是迅速打开局面,并使采访顺利进行的保证。现将采访策划技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充满自信 积极沟通
节目主持人是代表媒介向受众进行传播活动的第,一人,在采访中必定要体现出一定的权威性。主持人无论面对什么身份的采访对象,都要充满自信,情绪稳定。就像擅长现场采访的著名主持人,全国“金话筒”优秀主持人之一的高丽萍所说的:“现场采访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要想打胜仗,记者首先要战胜自己,其次才能把握住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敏捷的思维状态,迅速与采访对象沟通。主持人的采访导语,应有主持感,简洁、明了或直接点题,或概括总体,应有一定的指向性,语气要肯定。
营造气氛,沟通双方心理是首要的。主持人要善于寻找共同点、近似点,比如同乡、熟人,兴趣爱好、家庭子女、相近的阅历等,使双方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也可以帮助对方消除镜头、话筒前的紧张感。使采访很少能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二、主题明确 提问简洁
主持人采访受时间限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明确、具体、简洁的。不要大而抽象、笼统而空泛,让人一下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头绪,难以回答。或者几句话不能讲述清楚,只好一句话应付回答了事。同时问题还应该是与采访主题密切相关的。有些主持人在采访时,连珠炮似的发问,看似成果颇多,回去一看素材发现可用的少而又少,这就是采访问题偏、选点浅的原因造成的。
著名主持人杨澜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05中国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期间曾说:“主持人的问题应该更有针对性,《60分钟》的主持人内部有句名言很值得我们主持人学习,他们说,有时提问比回答更重要。因为你的提问反映了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背景的了解。有时我们不是因为不知道才问问题,而正是因为我们知道了一部分还需要知道更多的部分才提问。”例如: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之后,一位记者采访这次邀请赛的编导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很笼统的问题:“你编导的‘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播出后,观众反映强烈,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对方顿时语塞,不如知何回答是好,采访只好暂停。
被采访的编导与采访的记者商量以后,把以上笼统的问题改变成了具体的、较小的问题。
记者:“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播放后一共收到多少封来信?
编导:已经收到八百多封,节目还没播完,信还在不断地来。
记者:写信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编导:大学生、中学生比较多,还有解放军、教师、工人、农民。有十几位年逾古稀的长者也感兴趣。
记者:有一个十一岁的小朋友参加辩论,他是专门请来的吗?编导:不,他是偶然参加的。他想来,开始老师还不愿带他来。观众喜欢他,给他写来了好多信,称赞他勇敢聪明。
记者:这样的节目以后还办吗?’
编导:还办。
通过以上的改变,采访获得了圆满成功。
常用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正问法。主持人的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设问法。根据事先的采访策划,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以诱导被采访对象,使之谈出真实感受并纵深发展。
3.反问法。主持人为了使被采访对象说出不想说的想法,而考虑从事实的反方向提出问题,达到目的。
4.追问法。主持人在采访时顺着被采访对象的思路进行提问,最终搞清事实。
5.潜问法。在采访的交谈中,主持人虽没有明确提出问题,但已经有意识地向采访对象“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进而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只需用语言稍微点拨一下就可达到目的。
三、提问技巧 创造发挥
主持人的采访提问技巧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提问是主持人采访过程中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标志。
《高端访问》作为央视最有影响的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
2006年,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于百忙之中接受了水均益的访问。如何轻松自然地开始谈话,而避免给受访者“又一次小型官方会议”的感觉,是摆在水均益面前的难题。面对高端,水均益又一次展现了高超的访谈技巧。
入座甫定,水均益开始唠家常:“我听说您刚刚爬了长城?”
穆萨笑:“是的。”
受访者尚未进入状态,水均益追问:“那么您一定知道中国的那句俗话喽?不到长城……”未等水均益说完,穆萨便略显自豪地说:“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好汉了!”二人大笑。
水均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您感觉如何?这是第一次登长城吗?”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很容易打开受访者的“话匣子”。果然,穆萨饶有兴致地讲述了他的长城之行:长城很陡峭,爬得很艰难,但是他一直登上了烽火台,感觉很好,否则会有遗憾,等等。短短几句话,让双方都进入了访谈的状态,成功预热。
1986年9月2日上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在北京采访了邓小平同志,采访非常有技巧。
从下面截取的短短的一段采访就可看出,迈克·华莱士的提问既表达了自己对此次专访的重视、表明了采访没有刁难的意思,又显示出他对邓小平的一对一电视专访是开创性的第一次,还传递了这次采访很重要的信息,意在引起邓小平对他本人的重视。
华莱士:我把今天同你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你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是不大容易得到专访的。
邓小平: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华莱士: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你是有趣的。
邓小平: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华莱士:你有没有接受过一对一的电视采访?
邓小平:电视记者还没有。与外国记者说的比较长的是意大利的法拉奇。
华莱士:我读了那篇谈话,感到非常有趣。法拉奇问了你不少难回答的问题。
邓小平:她考了我。我不知道她给我打多少分。她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人。基辛格告诉我,他被她削了一顿。
华莱士:是的。我采访过法拉奇,我也问了一些她很难回答的问题。
这段对话充分证实了采访提问中的创造力的作用,虽然华莱士采取的是漫谈方式,但每句话都透露出非常明确的意图。
赵淑萍在《电视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归纳了8种采访提问技巧:
1.充当对手,展开讨论:此种对策适用于观点、思想采访。
2.抛砖引玉,唤起回忆:此种对策适用于人物专访。
3.探索询问,留有余地:此种对策适用于比较敏感性的采访和关于个人生活的采访。
4.声东击西,旁敲侧击:此种对策适用于批评性报道采访或揭示问题报道采访。
5.恰当肯定,给予理解:此种对策适用于成就、经验报道。
6.提出疑问,澄清事实:此种对策适用于有争论的事件、人物采访。
7.接住话茬,深入追问:此种对策适用于了解细节、顺藤摸瓜的深入采访。
8.分门别类,主次分明:此种对策适用于复杂事件、调查报道的采访。
四、问题客观 事实说话
主持人采访与记者采访的最大不同点是主持人可以用第一人称“我”进行提问,或发表评述的观点。在此,主持人一定要明白、清晰地认识到,虽以“我”的身份提问,但问题要客观,要用事实说话。需掌握以下技巧:
1.问题要有特点。也就是说所提的问题要有个性,要提出能突显被采访对象特点的问题,能提出直指矛盾焦点的问题,以引起受众的关注。
2.不要提笼统和不着边际的问题。主持人在采访中所提的问题一般小一些较好回答,因为问题小就更具体,针对性强,回答就更易准确。应以提小问题为主,大小结合。
有时提的问题太大,就太笼统,采访对象一时根本就无法回答。比如,“你对我国加入WTO印象如何”你对中国举办奥运会怎么看?”这样的问题让对方不知从何答起,可适当的化小,更好回答。
3.要问实质性的内容。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受众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东西。采访时间一般都较短,应迅速抓住关键问题。
4.要问易打动人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和受众对最关心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很关注。主持人如果有针对性地准确提出问题,很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易产生更好的效果。
5.寓问于谈。主持人要善于把问题融入交谈之中,让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谈出问题的实质。
五、正确引导 思维宽泛
我们说正确引导,给被采访者思维空间,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在采访中,有时被采访者常常会用“是”或“不是”、“好”或“不好”等简单的话来回答问题,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被采访对象“不善言谈”,而是采访者没能抓住“噱头”,没有触动被采访者的内心感受和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不管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样的场合,总是那几句“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打算”、“你说是这样吗?”,被采访者的思维就不可能宽泛、就不可能被调动起来。
在引导时,要利用采访前的策划准备,用自己的真诚和信任找对方熟知的话题,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对方的兴奋点,通过真挚的情感交流,拨响对方情感的琴弦。
在《新闻调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个节目中,柴静采访出租车司机提恩海:
柴静:我看您这照片上,十年前真是挺精神的,这才十年您才四十多岁,怎么?
提恩海:是啊,这个行业,就是这个行业,它就是催着你老啊,没办法。请用“怎么”一词来提问,很女性化,也更委婉更关切,于是很快就引起了采访对象——出租车司机的感慨。这一方面是出于自然,另一方面是由于女性的这种委婉、关切的语气而引发出采访对象的情感。这一对话引起了相当多的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有一位主持人在一档医药节目中请一位老中医做嘉宾,可老中医进入直播室后却不善言谈,问一句,答一句。主持人试图通过拉家常来调动老中医的情绪,仍然没有成功,采访几乎无法进行。此时,主持人灵机一动,从老中医的行当切入,利用采访策划时掌握的老中医年轻时曾在山里挖到过一棵“人形参”来作话题,这样,老人的话闸终于打开了。
主持人事后总结这次采访时说:“这时我才知道,他古板的面孔和略显呆滞的目光后,掩藏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热情和简直可以说是澎湃无尽的话题,他说起来极其生动,语言也很丰富,充满乡土味。他被自己的回忆所唤起,被久远的记忆里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所陶醉。”
其二,主持人要善于提出独特的、尖锐的、使被采访者有兴趣回答的问题。主持人的问题要使被采访者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应付,这样往往能使被采访者得以充分发挥,使采访出彩。不过在一次采访中所提出的尖锐问题不宜过多,要张弛有度,否则就会使采访没有层次、缺乏节奏、淹没主题。
还是以水均益在《高端访问》里采访穆萨为例。在谈到战后伊拉克这个当时的国际热点问题时,水均益问道:“今天,看看伊拉克的情况,阿拉伯世界或者阿拉伯联盟,是否对这种现状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