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19

第19章 南方地区(9)

九乡溶洞群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处于昆明至石林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距昆明约90千米,离石林30千米。九乡洞群拥有上百座洞穴,拥有总长度为13千米的四条地下河系统,10余处洞内洞外叠置的天生桥,集中分布于叠虹桥、三脚洞、大沙坝和上大洞等景区内,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为奇特的洞穴群之一。洞内的钙化沉积物色彩斑斓,除一般常见的黄、白两色之外,还有红、绿、紫、蓝、青,七色俱全,美不胜收。溶洞内大多有暗河,总计长达数十千米。最大的暗河有4条,即三脚洞暗河、天生桥暗河、盲鱼洞暗河和叠虹桥暗河。暗河内有奇鱼。暗河河床落差起伏悬殊,形成大小瀑布和深潭,令人叹为观止。九乡溶洞群落的另一特点是洞内天生桥随处可见,有的地方还桥上生桥,形成双层立体交叉桥。其中三脚洞口一座巨型的天然立交桥,横跨于麦田河与比柯河上,蔚为壮观。九乡洞群类型和风格之多,堪称溶洞博物馆,具有游览观赏、科学考察、洞穴探险、洞穴考古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

主景区叠虹桥景区,洞穴垂直分布,可分为5层,由卧龙洞、白象洞、神女宫和荫翠峡地面风光四部分组成。卧龙洞实为一地下河系统,全长2000米。

白象洞高出卧龙洞约80米,因洞口形如巨象,石体纯白而得名。从宏观的地表看,它是一座横跨地面河的巨型天生桥,桥面宽约300米。从桥下向洞内看,地下河又深潜白象洞下,形成桥叠桥、桥下桥的双层天生桥的独特景观。双层天生桥凌然在空,悠悠的地下河水喷涌其下,形成虹影桥姿叠映水面的景象,故命名为“叠虹桥”。现已建成开发的有10大景域,即:

荫翠峡、地下大峡谷、古河穿洞、雄狮大厅、神女宫、雌雄双瀑、神田、彝家寨、地下倒石林和旅游索道。

荫翠峡全长1千米,可游览的峡谷长700余米,整条溪流浓荫凝翠,故名荫翠峡。峡内一线碧水,蜿蜒曲折,掩映于东西两壁悬崖间,水面宽5米左右,水深10余米,水清波平,可泛舟游览。

两岸为高达40余米壁立陡峭的绝壁,怪石峥嵘,两壁相距最窄处不足10米,崖顶绿树披荫,遮天蔽日。峡壁上钟乳石高悬,有的如莲花盛开,有的似山鹰展翅,千姿百态。两壁崖石凹凸嵯峨,造型怪异,碧苔覆盖,古藤缠绕,更显苍老久远。崖壁巨石贴水处奇景迭出,有的如蛟龙出水,有的如笨熊饮涧,有的如虎豹临溪。峡中行舟的尽头为一溪中小渚,江石杂陈,两岸野花飘香,藤木扶疏。

地下大峡谷上接荫翠峡,下连卧龙洞,本为地下河,因地面塌陷开裂而成。从入口处沿悬空钢梯盘旋而下,下峡谷如入地宫。下到深达百米的谷底,谷底是奔腾咆哮的地下河,只见两壁如削,宽仅4、5米,仰视地面天空只余一线,尚有岩石和树枝相连。游路全为悬空栈道,令人惊心动魄,故又名惊魂峡。

雄狮大厅是白象洞的主体,整个大厅长宽均在200米以上,面积达15000平方米,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大厅左侧有一巨石犹如一头雄狮昂首远视,换一个角度则又如同一位老人的头像。

神女宫是一个支洞,洞体不大,景色却十分迷人,通道扑朔迷离。有“玉树琼花”“鹊桥会”“仙娥迎宾”“神女出浴”“妖泉”“瑶泉”“仰仙岩”

“龙凤双烛”等景点。

雌雄双瀑在卧龙洞内,地下河奔流至此,突遇河床下陷,汹涌的河水从30米高处分为两股倾泻直下,称“雌雄双瀑”。雄瀑瀑面宽阔,水流量大,如黄河倒泻,气势恢宏;雌瀑瀑面细长,飘逸而下,如美女折腰,婀娜多姿。瀑布右侧和上面均有栈道,正对面河中建有观瀑亭,可从不同方位和不同高度观赏这一罕见的洞中巨瀑。

神田在卧龙洞洞内,实为巨大而集中的边石坝,宛如云南山区的层层梯田,形态逼真,奇伟壮丽,世所罕见。

三脚洞在九乡街北面约5千米的麦田河上游。三脚洞实为一座被流水溶蚀中空的山丘——金鼎山,由三根粗壮的鼎足支托着,拔地矗立,气势非凡,鼎腹之下成为空旷的大厅,大厅的跨度达100多米,高为30米。景观有“青龙盘鼎”

“丝泉胜游”“冲霄遗豁”“断槐掩穴”“银塔锁浪”“牧鹫岭”“喷霓岩”。

大沙坝在九乡街东北面约6千米处。大沙坝溶洞最为壮丽的是“石化的地下热带雨林”。洞中石笋秀立拔地,耸壑昂霄,百镂千刻,成簇成丛,银砌金镶,可称为“雨林馆”。

阿路龙在九乡街西6千米处,包括阿路龙和大比者两个彝村,是古崖刻画产地,共有80多个,创作年代约在秦汉时期。这里彝族风情浓郁多姿,彝家村寨田园风光别具一格。

明月湖在九乡以南,现为南盘江峡谷,国家计划在此建筑水坝,形成面积达百余平方千米的云南最大的水库,千岛百洞,高原平湖。

万家花园在宜良城南1千米处,共有花园10余处,现已连片开发,是云南省最大的人工花园,有数百年的古梅、百年山茶、桂花及各种名贵花木。

阳宗海在昆明至石林的公路中段,距昆明36千米。阳宗海是着名的高原淡水湖泊,面积32平方千米,水清如镜,空气清新,常年水温20益,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大足石刻

神奇的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着名。石刻融佛道儒精华于一体,造像精美。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大足石刻是怎么来的呢?据载,唐代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昌州(今大足县)节度使韦君靖在北山修建储粮屯兵的永昌寨,同时开始凿造佛像。

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南宋赵智凤是大足宝顶山石刻创始者。他5岁时,落发为僧。16岁外出云游3年。淳熙六年(1179年)返乡,传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建圣寿寺。他按道场要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大佛湾琢诸佛像上万躯,建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大型石窟群。

三峡天坑

与长江三峡毗邻的重庆奉节县有一个神秘莫测、堪称世界之最的特大型天坑,因它位于该县境内小寨村,故被人们称之为“小寨天坑”。所谓天坑,从地质学角度解释,即漏斗形下陷地貌;又一说是由数亿年前陨星撞击而成。天坑边缘由峭壁悬崖围成,呈“桃”形,短径520米,长径622米。坑内四面山峰向下延伸,铁壁般合围成漏斗状,直至坑底。站在天坑边缘向下俯视,目光一落千丈,令人魂飞魄散;站在坑底向上方仰望,仿佛就在18层冥冥洞府之中,肃杀阴森,令人毛骨悚然。坑底一条阴河从西南方流向东北方,露出一段长约110米,宽约4米的黑绿色河水,但河水清澈见底。

1997年4月,一支由英国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联手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抵达奉节县小寨天坑。他们决定在已往基础上力争得到新的资料、数据,通过对天坑成因等进行的详细勘察,以期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4月17日上午,考察队沿西侧一条羊肠险径下到天坑底部,由密密麻麻的海螺、贝壳化石凝结成的岩层呈现在他们面前。采用超导远红外探测摄像器向天坑峭壁做逐一圆周扫描时,考察队发现,峭壁内约6米深处竟隐藏着7只直径为4米的大圆球!它们呈曲线排列,球面上还刻着一些无法破译的文字和符号。经“裂变径迹法”测定,圆球距今有7000万~8000万年,主要成分是金属钛,圆球的岩石密度每立方厘米为3.2~3.4克,和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差不多,这使大家惊讶不已。

在天坑底部,威廉·霍德博士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恐龙头骨化石。就此,威廉·霍德在他的日记里曾这样写道:“4月20日,考察队继续对中国奉节县神奇天坑进行考察。我惊喜地发掘出一个恐龙头骨化石,这是多棘龙的头骨化石。

多棘龙和其他恐龙一样,生活在侏罗纪时代,属食肉类恐龙。令人困惑的是,这个头骨曾被锯成相等的两半,之后又被缝合,其切割痕迹十分整齐,手术水平与我们现代医学的水平不相上下,很难想象这是地球原始人所为,那么,是谁对它实施了外科解剖手术呢?”

在之后的几天里,考察队于天坑底部一侧测出有道狭长岩缝向北延伸,延伸至何处却无人知晓,这也是以前未曾发现过的。他们费力劈开乱树丛小心翼翼地步入其间。黑暗中许多蝙蝠被惊动,在周围乱飞,发出吱吱怪叫。行至300米处,可以看见7只三角形箱子,和圆球一样,也排列成曲线,箱子间或发光。考察队员们试图接近它,但感到四肢麻木,好像有电流穿过。由于岩缝里阴暗潮湿,空气稀薄,众人不敢久留,便退了出来。他们分析这7只三角形箱子,当属通讯器材之类的东西,只可惜得不到实物,只拍下了箱子的图片。图片在英国天体信息研究院作了鉴定:这7只箱子有向宇宙发射信号的功能,圆球是接收器,接收地上发来的信号并输送给工作室……

据此,有人便推测天坑很可能曾是外星人的一个工作基地,之后不知何故被废弃了。持该种观点的人对地陷说不屑一顾,对陨石撞击说则予以驳斥:“倘若小寨天坑是陨石撞击而成,为什么在它周围没有发现丝毫陨石的痕迹、更没有散落着的角砾岩块,况且天坑岩石不具超基性!”但小寨天坑若非外星人所为,那么那些大圆球、三角形箱子、被切割的恐龙头骨又作何解释?一些严谨的科学家目前仍然认为,小寨天坑并不是外星人工作基地。看来,小寨天坑是地陷奇观,还是陨星撞击而成,或者是外星人废弃的工作基地,还需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索。

金佛山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东南的南川市,离南川市区约70千米,距重庆约177千米。山体海拔800~2200米,面积约260平方千米。

金佛山古称九递山,即九层、九折、九峰之意,属大娄山余脉,早年有人将之与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并称为“巴蜀四大名山”,古称“南方第一屏障”,以原始奇特的自然山峦、林壑为特色。其自然风光具有独特的魅力,集幽、秀、险、雄于一体。植物群落随地势高低呈垂直带分布。奇特的方竹和实心竹漫山遍野。区内岗岭崖壁、沟涧洞石兼有,瀑、溪、泉众多。“三泉映辉”

以在同一断面有三眼不同温度的热泉水而着名。还有一日三涨的潮水泉和常年恒量的一碗水泉等。因特定自然条件形成的气象景观有金佛晚霞、白云朝晖等。

200多处名刹寺院遗址和名胜古迹,更是先人们留给金佛山的珍贵遗产。

古佛洞是金佛山最着名的山洞景观之一,它处于海拔约2000米的高山区,深藏竹海之中,高踞悬崖之上,前通主峰清凉顶、狮子口,下至凤凰寺、牵牛坪。全洞长4千米,洞中石笋、石幔、石钟乳等,与一般溶洞略同,唯独出洞口高悬于离地千丈的崖壁间,险峻奇特,与众不同。这是一个上坡口,横宽50米,当到达距洞口百米处,先是一线天光微露,继而如一轮弯月,把清辉投向暗处的来人,有“重见光明”的快感。人们戏称它:“出天不出地”,即是说,脚下虽是村舍田园可见,鸡犬之声相闻,却无路可通,是一个奇特的神仙洞府。

水帘洞位于半山腰,深藏山间,走到近处才能发现,洞口宛如隧道,周围布满丛林。洞口有一瀑布,故而得名。此瀑布从外看在洞侧,入洞后则成了挂在洞口中间的一挂珠帘,奇妙无比。

金佛山的山势险要多姿,泉水则绝妙引人,着名的“三泉映辉”尤其独特。三泉在金佛山的北麓,距县城14千米,在龙岩江的同一断面上并列分布着三眼温度迥然不同的泉水,右岸为冷泉,水温15益;左岸为温泉,水温为30%;河中为汤泉,水温为40益。三眼泉水自河底涌出,池面繁星点点。

金佛山还有数不清的瀑布,最大的当推马嘴岩瀑布,高数百米,四时如一。远看,悬河流水,白光闪耀,似彩虹倒挂;近看,瀑流咆哮,飞花碎玉,如万马奔腾。

金佛山的灵山秀水堪与峨眉媲美,山上的植物资源举世无双。金佛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适于3000种植物生长。金佛山最具特色的还是各种珍稀动植物。被称为银杏皇后的一株银杏树,高达26米,树干需6人才能双手合围。此外还出产大蝴蝶,单边翅膀长达半米以上。最着名的有金佛山四绝:银杉、方竹、杜鹃和大叶茶。

银杉是100多万年前冰川之后的一个幸存树种,被喻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是古生物、古地质的重要研究对象。

世界上的竹子有1200多种,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要数方竹和实心竹。而金佛山拥有6万平方千米的5亿株方竹。

金佛山是杜鹃的王国,有50多种乔木大叶杜鹃生长在这里,全山有大小杜鹃30多万株,每年春末夏初,满山遍野都是各色杜鹃,有白、黄、红、绿、紫、黑等各种颜色。最大的号称“杜鹃王”,树径1.2米,高12米。

四面山

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西南的江津市南部,与西南中心城市重庆和“天府之国”省会成都分别相距124千米和422千米,成渝、川黔两条铁路大动脉和成渝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

四面山,翠绿绵延,碧水清波,飞瀑流泉,翠岩奇峰,集山、湖、瀑、石于一身,融幽、险、奇、雄为一体,幽静、秀丽蕴于内,原始、自然扬于外,包含了“有容乃大唯山水”的内涵和特色,让人感受到古老的奇迷和原始的韵致。

四面山属云贵高原大娄山余脉,海拔高度为425~1709.4米,相对高差1284.4米,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

四面山是全球最珍贵的“天然物种基因库”,至今完好地保存着第三纪以来的植被,生长着距今3.5亿年前的热带和亚热带植被。景区内林海苍茫,郁郁葱葱,22.4万平方千米的森林生长着1500多种植物和207种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95.41%,是地球同纬度少有的一片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带,中华双扇蕨属史前植物,与恐龙同代。桫椤(又名树蕨)是地球上幸存的木本树蕨之一,它还是最古老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四面山的奇峰之巅,幽谷深处,珍稀动植物数不胜数,银杏、香果树、红豆杉、福建柏等稀有植物受到国家重点保护。云豹、林麝、毛冠鹿、猕猴、大小灵猫、弹琴蛙、红腹锦鸡等23种珍稀动物在国家严格保护下,自由地生活在四面山广阔的森林里,寻觅到了繁衍子孙的理想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