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20

第20章 南方地区(10)

茶坝河长49千米,飞龙河长46千米,两大水系从海拔千米的源头飞流而下,它们在山涧迂回奔腾,由南向北,或倾泻飞舞,或积水成潭,40多条大小溪流如同一根根血管,滋养着四面山的生命,把它点缀得绚丽多彩。在四面山翡翠的世界中,龙潭湖、林都湖、洪海湖等7泓晶莹剔透的湖泊像眼镜,似新月,又宛若纡折的玉带。龙潭湖纳九川清流,汇七壶玉液,黛峰倒映,碧水悠悠,蜿蜒五里,如屏如画。这儿的静湖与草甸、奇峰、白鹤,构成一幅典雅、静谧、流动的画卷,如同世外桃源。清澈幽雅的洪海湖分大、小洪海。大洪海修竹万竿,群鹤栖立,画眉、鹧鸪、白琵鹭、绿头鸭等飞禽横空而过。小洪海则湖平波静,纤尘不染,野趣天成。大自然在红色岩石上雕刻下“芝麻开门”

“顽童戏水”等中外童话故事的图案,让人神思遐想。林都湖半拥青山,状似天穹上高挂的上弦月。响水滩前流泉叮咚,飞珠溅玉,在山涧、静湖、夜空里奏起一支不眠的欢畅曲。

四面山飞瀑奇观甲天下。四面山最有特色的当属那100多挂银练飞舞的壮丽景象,它们形成雄奇、壮观、娇美的梦幻般画面,有的如宽厚的长者,浑然博大;有的像暴躁的武夫,气冲斗牛;有的似艳女含羞,楚楚温柔;有的若高雅贵妇,冰心脱俗。有“神州高瀑”美誉的望乡台瀑布,高达152米,宽40米,比闻名于世的贵州黄果树瀑布高出1倍多,是迄今全国最高的瀑布之一。

望乡台之水凌空而下,浪溅百米,声入云霄,气浪推人,神为之。我国着名诗人、书法家柳倩先生曾赋诗赞美:“不尽惊涛滚滚来,何能重上望乡台;相思日夜如流水,国土乡情解不开。”以水口寺瀑布为起点,在短短10千米内,竟有300多米的落差,溪水跌宕流淌,形成了三倒拐、三道河、小洪洞、小寨门、血千岩等多层瀑布。瞧着那一瀑叠一瀑,瀑上有瀑的景象,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在水口寺西部,有两挂南、西相对而语的鸳鸯瀑布,此景以双瀑齐飞得名,南瀑高110米,雄奇、伟岸,透出阳刚之气,飞得苍劲有力,人称雄瀑。西瀑高90米,秀媚、温柔,露出娇艳之色,飞得轻盈娟秀,人称雌瀑。

亿万年来,它们穿行于古树苍崖间,比翼齐飞,共欢齐流,互相倾诉着缠绵的柔情、享受着耳鬓厮磨的甜蜜。据查,四面山有上百挂飞瀑,100米以上高度的有5挂,80米以上高度的有8挂,30米以上高度的有23挂。因此,四面山有“瀑布之乡”的美誉。

峭壁奇岩画千卷。山之骨在于石,石之美在于奇。四面山中满山怪石奇岩皆呈红色,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从绛红、紫红到浅红,各种红色岩石在蓝天、碧水、绿树的衬托下,呈现出碧水映丹的独特美,游人身临其境,便幻化出千卷图画,犹如神话一般的梦境。这些具有人物化、艺术化、个性化的精灵峰岩,仿佛感知亿万年岩溶的层层积淀,形成了一个个形态逼真的天然雕塑群:水口寺的“天下第一美女图”出神入化,龙潭湖的“猴王观海”惟妙惟肖、土地岩的“济公石”滑稽幽默,卧龙沟的“云龙壁”蟠身昂首,梦笔峰孤耸无情,恋人岩相拥而立,大佛岩神态庄重。

岁月沧桑怀远古。在四面山幽幽的密林深处,隐藏着先人们和原始巴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天下第一奇联”、灰千岩摩崖壁画为人类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

千年古观朝源观,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年),是一座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以道家为主的大型道观。它坐落在海拔1382米的山顶古林深处,依7个小山峦呈“七星点斗”布局,设计奇特,堪称一绝。观内诡异字体艰深难识,颇费理解。“天下第一奇联”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和宗教界人士抱憾而归。

两副楹联分别凿刻在进观的左右山门上,寥寥40字,却包含着三教广博的内容,道家诵来蕴玄机,佛家念来含祥意,儒家咏来藏文理,其中玄奥丰富的内涵远非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

在四面山的飞龙庙景区,一幅神秘莫测的摩崖壁画——灰千岩闻名天下。

灰千岩摩崖壁画在一列长163米,高9米的巨型红岩上,凿刻着10多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组成了一幅原始巴人劳动生活的壮丽画卷。据文物专家考证,此画形成于4000~5000年前的钻木取火年代,把巴蜀文化和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

高山奇景四季美。四面山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春夏,凉风习习,神舒肤爽,不潮不燥的气候甚是宜人。秋天,层林尽染,云雾变幻曼妙。冬天,黛山绿水银装素裹,广袤的森林像新娘顶戴婚纱,拥抱着欲醒似睡的大山。

青龙峡

青龙峡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任河上游,景区面积45平方千米,境内森林茂密,岩溶地貌秀丽,峡谷幽邃神秘,溪涧碧水蜿蜒,怪石林立。着名景点有:白袍将军、老虎看猪、鸡公石、石锅、石筷子,还有猴子洞、天生桥、悬崖鱼泉、两扇门等景观。景区特色是集山水、石林、峡谷于一体的。

天生桥两山之间天生一石桥,人称天生桥,境内有5座天生桥,其中以望乡坝一座天生桥为最大,高200余米,桥面最宽处约8米,最窄处3米多,跨度长约100米,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悬崖鱼泉境内有鱼泉6处,即使寒冬也能看到鱼出洞,但最为奇特的莫过于悬崖鱼泉,每逢春夏涨水季节,常有鱼从悬崖跳下来,千姿百态,真是一大奇观,因而又称“飞鱼泉”。

石林景观境内有一小河称亢河,两岸风光秀丽,苍松挺拔,林木密布,奇峰怪石林立,有形如白袍将军、老虎看猪、鸡公石、石锅、石筷子等石林景观,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两扇门景区处于河鱼乡境内,是古代通向陕西省的必经之道,两扇门雄踞古镇,鱼度河街的下端,是任河西源上游鱼度河的主要峡口,整个峡谷连绵20余千米,沿途有9个峡口,俗称9道门,尤以两扇门最为壮观。门高50余米,宽约15米,真像一道巨门立于峡口之首。

沿河而上,首先到隔人潭,是峡谷的第一道门户,左边一道石岩横卧山梁上,犹如一条巨蟒,张着血盆大口,称蛇口石。雨季山洪暴发,山洪从蛇口飞流直下,好似巨龙喷泉,隔岸观看,实为壮观。蛇口石对面有一独顶山峰,高耸入云,人称“仙人指路”。

过古栈道,独木桥,便是梯子岩,在云雾萦绕的群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骑士峰,活像勇士骑着骏马在云雾中奔驰的雄姿。三星拜寿与骑士峰遥遥相望,不远处有一鸭正伸长颈埋头啄食潭中鱼。

继续顺其而上便是羊子岩,羊子岩开阔处是两溪源头的汇合处,名双溪口。

从双溪口遥望,在那猴坐狮啸岩上,雄狮咆哮,神猴迎宾,一前一后,栩栩如生。羊子岩下是万丈深渊,在“一线天”峡口,从谷底向上望,子夜不见月,午时不见日,真是名不虚传的“一线天”。

再往上行,穿数门,过数桥,两扇门便矗立在眼前,雄踞溪口的两座石岩像两扇石门,两门相隔百来米,中间矗立两座像蜡烛一样的巨石,门和蜡石都长着青翠的岩松,气势雄伟,为扼守川陕要道之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境内有双人环抱的高20余丈的双心千年古树,有以“鸡公”命名的山梁、深潭、石窟。其间有一大溶洞,里面有双洞,一名神仙洞可通巫溪县,一名黄龙洞可达陕西。洞内孔穴交错,阴河密布,石钟乳姿态各异。雨季山洪暴发,鸡公石经水冲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如鸡啼鸣,四声震荡,犹如鼓锣齐鸣。

山梁上,清代年间曾修一座八角庙,可鸟瞰两扇门全景,现只留下遗址。

景区内有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龙门桥,至今仍留有石碑。

黄果树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瀑布周围景色瑰丽,河流曲折,地形起伏,有许多激流险滩和瀑布群,还有石林、溶洞和布依族、苗族村寨以及红岩碑、关索庙、天龙庙等古迹。

黄果树瀑布群位于镇宁县黄果树镇,距贵阳市约130千米。它是由20多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着名的贵州地下世界。最具特色的几个瀑布是:

黄果树瀑布、陡坡塘瀑布、螺蛳滩瀑布、银链坠潭瀑布、关岭大瀑布、蜘蛛洞瀑布、绿湄潭瀑布、天生桥瀑布、关脚瀑布和典型的洞穴暗瀑龙门飞瀑。

黄果树瀑布在镇宁县白水河上,高为66.8米,宽达81.2米,瀑下为深达17米的犀牛潭,是我国最着名、最大的瀑布,在高、宽、流量三方面都达到相当的程度,并且使得三者十分谐调地组合在一起,瀑布整体造型和瀑水的流动姿态,均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被誉为“世界上最壮观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

黄果树瀑布上游白水河平均流量为每秒16立方米,因此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漫天倾泼的瀑布,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展示出大自然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巨量的水体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烟云雾,显示了黄果树瀑布神秘的景色。黄果树瀑布平水时,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势最小,下部散开,颇有秀美之感;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壮之势;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显出雄奇之美;最右一支水量居中,上窄下宽,洋洋洒洒,最具潇洒风采。

黄果树瀑布四季美景不同。秋夏之际,洪水较多,水量最丰,瀑布水层变厚,水中因含大量泥沙而显得黄浊,此时瀑布翻崖直下,捣金碎玉,气势最为雄壮。瀑布跌入潭后,涌起水柱数丈,忽高忽低,激起水花万朵,四处抛洒,卷起漩涡无数,上下翻奔,观之不禁令人心悸魄荡,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春冬季节,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遥望瀑布,“若冰绡之被玉肌,烟彀之笼皎魄”,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风姿。

黄果树瀑布一日之内美景也不相同。每当丽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溅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景色神奇美妙。升腾的水雾继续上升,笼罩着瀑布西侧的黄果树寨子,给寨子带来了独特的景色;每当日出东山,或日暮黄昏,阳光将袅袅娜娜的水雾染上一层神奇的金色,因此黄果树寨子有了“水云山庄”的美名,寨子上那条唯一的小街亦有了“银雨洒金街”的美名。而当夜色降临,皓月千里,星辰稀疏。

伫立观瀑亭前,举头望月,吟诵着“年年今夜,月华如练”的诗句,再观赏面前夜色之中的黄果树瀑布,宛若银河从九天而落,从潭中升腾起来的层层水雾直扑面门,仿佛是一幅神秘优美的世外图画。此时,远眺贵州高原上,峰峦叠影,不知其数;近观身边,花草树木,不知其名。清风徐徐拂来,送来缕缕醉人清香,俯身侧耳细聆听,隆隆水声之中还夹杂着蛙声和蟋蟀声,组成一曲旋律奇特的交响乐。此时此刻,不禁飘飘然若置身世外仙境之中。

水帘洞,高出瀑下的犀牛潭40余米,其左侧洞腔较宽大清晰,并有三道窗孔可观黄果树瀑布;右侧因石灰华坍塌,洞体残存一半,形成一个近20米高的岩腔。水帘洞不仅本身位置险要,且洞内之景色颇有特色。水帘洞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线组成,全长134米。6个洞窗均被稀疏不同、厚薄不一的水帘所遮挡。从幽黑昏暗的水帘洞内,透过水帘向外看去,瀑布巨大的水流轰然从面前跌下,落入瀑下深达17.7米的犀牛潭中,激起的水珠扩散抛洒,阳光下虹霓若隐若现,此时从洞中眺望峡谷对岸的街上小摊、行人、车辆,缥缥缈缈,一片迷雾,似实如虚,真如幻景一般。洞内景观主要有:倒挂仙人掌,其实是洞顶悬挂的形似仙人掌的钟乳石;在出口与入口处的古榕悬根奇景以及抬头见花(在第一洞赏花台)、听涛试风(第二洞听涛洞和试风口)、晶宫亮泉、观瀑触瀑(第三洞摸瀑台)、霓虹双舞(第四、第五洞窗含虹口以及出、入口处)等。尤其是第二窗孔,瀑布悬帘,轻纱曼舞,夕阳中映出道道神秘的光环,宛若峨眉山金顶之佛光,令人赞叹不已。第三窗孔外侧长着一些小树、藤本、蕨类植物,蔓绕窗壁,把窗孔装饰成绿色花边的彩门,由此窗观瀑,别有一番情趣。

瀑布正对岸,在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处,建有观瀑亭。亭中有一副对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简洁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雄奇景色。

黄果树瀑布主瀑之上有一高约4.5米的小瀑布,其下还有一个深达11.1米的深潭,即是瀑上瀑。瀑上瀑造型极其优美,与其下的黄果树主瀑形成十分协调的瀑布组合景观。

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一千米处。瀑布高虽只有21米,可瀑面宽达105米,平均水流量约为每秒16立方米,瀑布在平面略呈半月拱形,其上有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巨大溶潭。平水时,陡坡塘瀑布显得十分清秀妩媚。有人戏称为“新娘面纱”。当洪水季节来临时,黄浊的河水翻坝跌落,摧玉捣冰,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且瀑布左侧的钙华堆积布成的洞穴,在巨量洪水经过时会产生奇特的汽笛效应,发出低沉浑厚的吼叫声,故陡坡塘瀑布又称为“吼瀑”。

瀑布形成发育很宽阔平坦的滩面,滩面上遍布数十个大小不同的小碧潭。

能卷裤赤脚尽情地在瀑上瀑下玩耍的乐趣,是游陡坡塘瀑布的一种享受。

天星桥在黄果树下游6千米处,天星桥宽达1千米,横跨在暗河上。附近为一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的石林。石林一部分在陆上,一部分却在水中,这些水上石林最为迷人。

石林中小径蜿蜒伸展,路旁草木深秀,溪水流淌。有时候溪水聚积成潭,将石林下部淹没了,于是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水盆景;有时溪水化为无数股细小的水流,在石林之间的裂隙中到处流淌。游人听着潺潺的水流声,有时看得见缝隙中的水流,但因为溪水一会儿出露地面,一会儿又跌入溶洞之中,化成一股暗流,不知流向何方,流了一段路程,水流又会冒出来,但却无法寻溯或追踪这些水流的来源去处。溪旁、石林边,处处生长着一棵棵古老巨大的榕树,那榕树的根部有时毕露在外面,形成各种优美的造型;有时从石缝中挤出来,似在石壁上攀爬一段,转而又伸进别的缝隙中去了。榕树树冠较大,枝叶十分茂密,走在古榕蔽日的石径上,清凉幽深,水流哗哗地从脚下流过,知了在榕树上歌唱,形成了一个让人感到十分幽静惬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