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15

第15章 南方地区(5)

宝带桥在苏州市长桥乡,苏州城东南3千米处,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全长达316.8米,筑有53孔,在我国现存古桥梁中,是孔数最多,长度最长的多孔石桥,宛如漂动在绿色波浪中的一根玉带。每当中秋月明之夜,那宝带的53孔桥孔中,孔孔都映有一轮圆圆的明月。桥下的碧波中,月影相映,月光浮动,蔚为奇观。

石湖在苏州西南6千米处,长4.5千米,宽2千米,周长10千米,是太湖的一个内湾。湖畔秀丽的上方山连绵起伏,七级八面的隋代古塔楞伽塔高耸山巅,湖四周田园风光如画,山水美景瑰丽无比。当皓月初现天际之时,在石湖的千年古桥行春桥的九环洞下,月影倒映,状如串珠,形成“串月”奇观。

越城遗址又名越王城,在苏州西南郊石湖东岸,是春秋时越王伐吴时为临时屯兵而筑的土城。现存遗址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东西长径约100米,南北短径约80米,曾出土大量春秋时文物。

西洞庭山在苏州西南30余千米的太湖中,属苏州市西山镇。岛屿周长50多千米,面积90平方千米,是太湖第一大岛。岛上有石公山、归云洞、夕光洞、一线天等名胜和来鹤楼、断山亭等古建筑。主峰缥缈峰,海拔336米。登山远眺,满眼风光,湖面风帆点点,绿色的橘林中飘浮缕缕炊烟,形成“村屋晚烟”之景。峰下有“村屋古洞”,俗称“龙洞”,又名“左神幽虚之天道书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洞天”,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旁石壁上刻有“村屋洞天”等题词。洞内曲折幽深,最宽处可容数百人,钟乳石各具形态,变幻无穷。石公山三面环水,山上怪石秀奇。山上奇崖怪石,或玲珑剔透,或峰峙突兀,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着名的太湖石即产于此。

洞庭东山俗称东山,又名莫厘山,位于苏州西南40千米的太湖东内端,属苏州市东山镇。原为太湖中一小岛,后渐与东岸连成一片,成为半岛。东山主峰莫厘峰海拔293米,是观赏太湖湖光山色的最佳地点之一。东山三面环水,漫山花果,有江南“花果山”之称。东山名胜古迹众多,其中紫金庵的十八罗汉,雕塑艺术极为高明。东山镇的雕花大楼,是一座私家宅院,建于20世纪初,分前后两楼,门楼、门窗、栏杆分别刻有松鹤延年、太公八十遇文王、子仪庆寿、凤穿牡丹、和合二仙、二十四孝、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等图案,工艺精湛,是难得的建筑精品。东山还有明代古建筑及神话传说中的柳毅井等古迹,一向是吴中游览胜地。

善卷洞在宜兴西南28千米的张渚镇附近,螺岩山东北麓,面积约5000平方米,游程约800米,共分三层,有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四部分。洞内多大型石钟乳和石笋等。入口处在中洞,整个中洞是一个天然的大石厅,雄壮而深远。两块巨石,一似大象,一如雄狮。上洞由中洞拾级而上,洞口斜披一悬石,古人起了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在洞中央,还有对峙的两根五六个人才可合抱的怪石(石柱),人称“万古双梅”。下洞又名“瀑洞”。这里石钟乳形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翠绿的葡萄、橙黄的佛手、白嫩的鲜藕、广东的香蕉、南京的大萝卜、振翅的白鹤等,尤其是一株遮天盖地的“通天石松”更为奇妙。下洞转身向洞穴行进,约行百米,便是水洞。水洞实际上是一条古老的暗河,常年可通小船。从水洞出口越过一座拱形小桥,在洞方向不远,有一小石亭,中竖一石碑,上刻有“碧鲜庵”。碑为唐代所刻,是祝英台读书处。庵旁还有“晋祝英台琴剑之冢”;西南还有“英台阁”

等古迹,均为千年古物。这里蝴蝶很多。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位于宜兴西南20千米孟峰山中,西北距善卷洞18千米,洞中有洞,洞中套洞,72个大小洞穴,洞洞各异,互相贯通,奇异天成。

灵谷洞在宜兴阳羡茶场,离张公洞只有6千米,游程370余米。

南京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素有“六朝古都”“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的江苏省南京市,以钟山和玄武湖为中心,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与南京城西的清凉山(石头山),遥遥相对,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地处北温带和亚热带之交,是南北植物引种过渡地带,植物品种丰富,林木繁茂。有孙中山陵墓以及孙权墓、明孝陵、灵谷寺等名胜古迹多处。

钟山又名紫金山,东西长约7千米,山势呈弧形,好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古城南京之东。主峰北高峰,海拔449米;东边是第二峰,名小茅山;西边为第三峰,名天堡山,即紫金山天文台所在地,海拔250米。登临紫金之巅,举目四望,只见峰峦起伏,林海浩瀚,红墙碧瓦、楼阁亭塔隐约其间,蔚为壮观。

中山陵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海拔约150米。“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不凡。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恰似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0米。祭堂大门上方,有“天地正气”匾一块。堂正中为4.6米的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全身坐像,祭堂用大理石镶砌的壁上,刻着他手书的遗着《建国大纲》。祭堂后是墓室。墓室门有两重,皆铜制。墓室正中为圆形大理石塘,上围以栏杆,中央是长方形墓穴,下面安葬着中山先生遗体,上面放着仪态安详的大理石卧像。

明孝陵在钟山南坡独龙阜,中山陵西边,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出中山门,沿去中山陵的大道至四方城,路南大金门,是明孝陵的正门。神道从下马坊起包括神烈山碑、大金门、四方城到石刻止。石刻由石柱一柱,石人4对,石狮、石麒麟、石橐驼、石象、石獬豸、石马共12对。孝陵主体建筑包括正门、碑亭、享殿、大石桥、方城、宝城。宝城外部用大石条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城中间前为方城,中通圆拱形隧道。宝城后为宝顶,为一约400米直径的圆形土丘,上植松柏,下为朱元璋和马皇后墓穴。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因山上广植梅花,故名梅花山。这里是三国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陵墓,位于明孝陵的南端,被明孝陵月牙形“神道”所环抱。

中山植物园在钟山南麓、明孝陵西南侧,建于1903年,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园。面积186万平方米,植物2000多种,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树木和奇花异草。

灵谷寺在中山陵东边。前身是开善寺,唐代称宝公院,北宋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建明孝陵将寺及塔迁此,并改名灵谷寺。寺内有无梁殿,又称无量殿,长50余米,宽30余米,从基到顶,全部砖砌,不用1寸木材,结构坚固,气势宏伟,是我国砖石建筑之杰作。无梁殿后面是松风阁,阁西石塔名宝公塔,塔的正面是“三绝碑”,碑上刻有梁代着名高僧宝志和尚(宝公)的像。像是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画,像赞是大诗人李白所题,字是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故称“三绝”。松风阁后面为灵谷塔,塔中心有转梯直上顶层,游人可以攀登。灵谷寺松木参天,古称“灵谷深松”,是“金陵四十八景”

之一,风景优美。

紫金山天文台建于1934年,是我国天文台中历史最长的一座。台上还陈列着天球仪、浑仪、简仪、圭表等国内现存最古的天文仪器。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北,周长15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有环洲、樱洲、梁洲、翠洲和菱洲5个小岛,分别构成环洲烟柳、樱洲花海、梁洲秋菊、翠洲云树等景观。

环洲形如张开的双臂,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环洲沿湖的林荫大道旁,柳丝飘拂,如烟云舒卷,形成“环洲烟柳”的美丽景致。洲上有一堆玲珑剔透的假石山,俗称“观音石”“童子石”。稍北有小山突起,是全湖最高的地方,从山顶可眺望全湖景色。这里相传是东晋郭璞墓地。

樱洲被环洲环抱于怀中,有水相隔。大地回春时节,樱花缀满枝头,如火如霞,遂得“樱洲花海”的赞誉。樱洲有一个长达500米的幽静曲折的长廊。

从环洲经芳桥便可到达梁洲。这里是玄武湖的精华所在。明代曾将这里作为贮存全国户籍税赋档案的地方,称为黄册库。雕梁画栋的览胜楼最早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观看水军用的,现存的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建的。秋天菊展时组成一幅“梁洲秋菊”的瑰丽图画。

梁洲东面为翠洲,有翠桥相连,最为僻静。亭亭如盖的雪松,形如宝塔的桧柏,青翠欲滴的淡竹,互相掩映,构成了“翠洲云树”的清雅特色。出翠洲门,有一个万人游泳池。

菱洲位于玄武湖的中心,西边与环洲相接,洲上有动物园。

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普陀县,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舟山群岛之东,与舟山本岛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的美誉,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佛教《严华经》记载的“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一说,使普陀成为观世音之圣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萼从五台山奉引观世音像回国,因为风浪所阻,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至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正式定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

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岛上的名石林立,除了四大奇石外,还有不少着名书法家的题刻,一如名家碑林。

杭州西湖

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淤积,逐渐变成沙洲,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诞生了。

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唐之前,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塘湖等名称。下面是个有意思的民间传说:

古时候,天上住着一对恩爱夫妻。丈夫叫玉龙,憨厚真诚,勤劳勇敢;妻子叫彩凤,聪颖贤惠,心灵手巧。玉龙每天去仙岛山打猎砍柴,彩凤则在家织布洗衣,小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有一天,玉龙又像往常一样去仙岛山打猎,正好遇上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去人间抢美女。玉龙还没来得及赶回家,一条天河已经挡住了他的去路,从此他们夫妻天各一方。每天,玉龙只有站在仙岛山山顶上,夫妻才能互相对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玉龙与彩凤饱尝着分离之苦,但他们依然彼此刻骨铭心地相爱着,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山神。

一天,玉龙从山顶上下来,遇上一位银发老翁。老翁站在一块亮晶晶的大石头上,对玉龙说:“只要你能把这块石头磨成一粒明珠,你们夫妻就可以团圆了。”老人说完就不见了,玉龙听后,马上拿来工具,夜以继日地磨起石头来。

人累瘦了,也变老了,但他磨石的恒心没有改变,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不能动他的信念。

终于有一天,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出现在他的面前。玉龙欣喜若狂,捧起明珠向天河走去。忽然,一条五彩缤纷的彩桥铺到了天河上,延伸到他的脚下,彩凤就站在桥的另一端,他们终于团圆了。

这件事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立刻派天兵天将来抢夺这颗明珠。玉龙与彩凤誓死保卫明珠,在争夺的过程中,明珠不慎落到人间。掉到地上,变成了美丽的西湖。玉龙、彩凤不愿再次被天兵天将分开,于是在钱塘江边玉龙变成了玉泉山,彩凤变成凤凰山,他们仍日夜守护在西湖的旁边。至今,杭州流传着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九华山

九华山坐落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原名九子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太平御览》说:“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爷。”

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仙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李白说:“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

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瞬息万变,景色迷人,李白看得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像,像极了。”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九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兴建,日益鼎盛。仅佛寺已达300余座。僧众4000有余,香烟缭绕,常年不绝。所以九华山又有“佛国仙城”“蓬华佛国”之称。现尚存古刹78座,最着名的有化成寺、月身宝殿、祗国寺、甘露寺、百岁宫等,计有佛像1500余尊。另藏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百岁宫内还供有“应身菩萨”,即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

黄山

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黄山位于黄山市北部,方圆250千米,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

黄山的奇石往往离不开苍劲虬曲的黄山松,许多着名的景点就是由怪石与奇松共同组合的奇景。造型优美、各逞其态的黄山松,构成了“丹崖翠壑千丈画”的黄山美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十大名松:玉屏楼东文殊洞顶的迎客松,玉屏楼下莲花沟旁的蒲团松,鳌鱼峰下高一米多的凤凰松,天都峰顶的探海松,狮子林前的麒麟松,散花精舍东面的黑虎松,始信峰下的连理松、龙爪松,始信峰上的接引松和石笋石工的卧龙松。

黄山四绝中以云海最为瑰丽神奇,具有神秘的动态美。观赏云海的地点应随云的顶层高度而异。当云顶高度在1600米以下时,以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观北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观西海,平天石工观天海为最佳;若云顶高度为于1600~1800米为时,就需要登上黄山三大主峰,才可以纵览五大云海这磅礴奇观。位于狮子峰脚,海拔1700米的清凉台是黄山后山观云海的最佳处,也是看日出的理想场所。由于云海的衬托,黄山日出景观显得别具一格。

黄山大体上以平天矼为界分为前山和后山两大部分。矼南通称前山,包括天海和前海;矼北概属后山,包括后海、西海及东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