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14

第14章 南方地区(4)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惭愧。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朵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朵荷花依然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寒山寺素以钟声闻名天下。但唐代古钟历经兵燹,早已湮没无存。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铸造的巨钟,据说“遇倭变,销为炮”。另有传闻,这口大钟已流落日本。日本有关人士四处搜寻,未见下落。于是由日人山田寒山发起募捐,于1905年集资重铸铜钟,赠送苏州寒山寺。这口钟高约0.8米,口径约0.62米。上有模铸铭文《姑苏寒山寺钟铭》:“姑苏寒山寺历经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来请余铭。寒山有诗,次韵以代铭。

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明治三十八年四月,大日本侯爵伊藤博文撰。子爵杉重华书。大工:小林诚义。施主:十方檀那。”

太湖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无锡、宜兴、锡山5市境内,总面积2806平方千米,其中水面占80%。全区划分为13个景区,86个景点。

锦绣太湖,面积为2425平方千米,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面积虽然排行第三,但它景色之秀美,胜迹之富集,物产之丰饶,周围名城之繁多,却都是五湖之冠。太湖地跨苏、浙两省,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号称三万六千顷,湖中有岛48个,北部和东部散布着着名的无锡惠山、马迹山,吴县市的灵岩山、天平山、洞庭东、西山等,湖水平均深度1.5米。

太湖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包孕吴越”之誉,遗存大批文物古迹,如春秋时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石屋、明代杨湾一条街以及大量名寺古刹、古典园林等。还有关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孙子、范蠡、西施、项羽、范仲淹等历史人物传说和遗址。

无锡太湖景区,以鼋头渚为中心,三山前拱,梅园、蠡园映带左右,是一处融湖光、山色、园林、寺观为一体,景色兼具雄阔与秀逸之美的着名旅游胜地。

鼋头渚为太湖第一佳境。主要景观有鼋渚春涛、充山隐秀、鹿顶迎晖、万浪卷雪、三山映碧、湖山真意等。鼋头渚园林,以天然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太湖风光比较理想的地方。园内还有江南兰苑。伸入湖中的鼋头部分前后都是荷池。沿湖堤遍植绿杨,中间架以曲桥,过桥有湖心亭,水中盛植荷花,名为“湖山春深”。鼋头顶端耸立着一座灯塔。从灯塔沿湖边道路东行,便可见鼋头渚石碑。在一块貌似鳌鱼头的茅山砂岩大石块上,正面刻着“鼋头渚”,反面镌凿着“鼋渚春涛”。迎面有一八角形的涵虚亭,湖边惊涛拍岸,奇石错列,陡壁如屏,形成粗犷豪放的天然美景。沿湖峭壁上,镌刻着“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醒目的大字。

附近的半山上,有一座仿宋明的古式建筑,叫澄澜堂。山南坡有劲松楼、陶朱阁、广福寺。寺附近林疏竹密,颇有“深山藏古寺”之雅。

鹿顶山高96米,高踞于临湖诸山之上,在山顶上建有模仿武汉黄鹤楼的舒天阁,有“小黄鹤楼”之誉,登顶远眺太湖,72峰尽收眼底。凡游鼋头渚,不论朝晴夕阴,皆宜登阁一望,看茫茫太湖三万六千顷奔来眼底,太湖风光一览无余,使人意畅情酣,胸怀顿开。

从鼋头渚向西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几个小岛,若沉若浮于太湖碧波之中,它就是无锡市郊的湖上公园——三山。

三山,古时又称乌龟山、笔架山等,它由东鸭、西鸭和大矶小矶等岛屿组成,总面积180亩,景色极美。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置身其间,似有缥缈海上之感。从鼋头渚可乘定时小轮船达三山。

锡惠公园在无锡南郊,园内有名寺惠山寺、天下第二泉、龙光寺塔等。

天下第二泉在二泉亭附近,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凿于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杨理雕刻的龙头。泉水从上面流下,由龙口吐入下池。上面是漪澜堂,建于宋代。堂前有南海观音石,堂后就是二泉亭,亭内有二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中池方形,水是从若冰洞流入的。据传二泉最早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无锡县令敬澄叫人开凿的。泉水出自志留纪茅山砂岩的裂隙,当它从砂岩裂隙间渗流出地面时,已经经过过滤,因此十分清澄。经唐代“茶神”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二泉”,从此闻名遐迩。瞎子阿炳的故事和《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每个游人。

惠山寺为开山于1500年前的南朝古寺。倚山而建,渐进渐高,殿宇宏敞。寺内有唐代听松石床,唐宋的石刻经幢,宋代的金莲池,明代的古银杏、竹炉山房及清代的起云楼等众多历史遗存,是访古寻幽的极好去处。

寄畅园惠山东麓的寄畅园,是江南名园。园林虽小,但布置极为精致。

寄畅园主要名胜有九狮台、八音涧、锦汇漪、七星桥、知鱼槛、郁盘亭等。尤其是八音涧,流水在曲折起伏的山涧内发出各种动听的声响,加上山岩的回响共鸣作用,仿佛有各种乐器在合奏,十分奇妙。

蠡园在无锡南郊鼋头渚公园的东北邻,始建于1927年,是江南久负盛名的园林之一。蠡园面山临水,占尽自然优势;布局上则匠心独运,深得步移景换之妙。蠡湖附丽有范蠡与西施的故事,相传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雪耻复国后,不恋官爵,携西施出走,曾泛舟至无锡五里湖上,于是后人改五里湖为蠡湖,这一故事常令游人于晴红烟绿之中浮想联翩。

主要景观有春秋阁、四季亭、千步长廊等。中心部位是曲径假山,西部以渔庄为主体,东部为长廊、湖心亭和迎春塔等。渔庄是从一些“田”字形的鱼池布置起来的,东南西面临湖,是一个多水的园林。蠡园中的假山,模拟云层的变幻而建造,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堆砌精巧,曲折多变,忽明忽暗,如入迷宫。

马迹山又名马山,位于无锡西南,是太湖中第二大岛,面积34平方千米。整座岛重峦叠嶂,气势雄伟,战国时吴王夫差曾击败越王勾践于此,南宋时曾在此抗击金兵。岛上泉清谷幽,果园遍布。在此品果赏景,别有一番情趣。

景区内还设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布局依山就势,顺其自然。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占地约72亩,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当时辞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将自己的园林题作“拙政”,“拙政”取自晋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

拙政园以水景着称,园中水面差不多要占到全园面积的3/5,其中尤以中部的水景格外迷人。拙政园围绕“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一主题,水乡之情,山林之趣,兼而有之,具有“回归自然”的意境和简朴开朗、淡雅天真的自然风格。拙政园和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为“全国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之首。

主要厅堂远香堂位于园的中部,是一座四面厅,四边均可赏景。远香堂东南隅有云墙,墙内是园中园枇杷园。它的南边是嘉实亭,亭后白墙上开一空窗,正好框住亭后的石笋翠竹。园西,玲珑馆的南边是一座纯以太湖石堆叠的假山。

枇杷园向东联系着听雨轩、海棠春坞等庭院,形成拙政园中部东南角层层相套的庭院深深的景色。在嘉实亭东有听雨轩,由此循廊折向北游,又有一独立的小院,题作“海棠春坞”。

梧竹幽居造型特殊,可通过此亭的两道圆环看池中山水,有着名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匾额是“月到风来”。梧竹幽居折西,有曲桥可通池中二岛。东岛较小,然而高耸陡峭,山顶设一六角形的待霜亭,亭旁种橘数株,周围翠竹绿树四合,西、东、南则与雪香云蔚亭、绿漪亭及绣绮亭隔水互为对景。西岛较大,山势较为平缓。西岛之巅,雪香云蔚亭翼然而立。

见山楼位于荷风四面亭西北池中,三面环水,登楼赏景,层次特别分明。

在远香堂西南有小沧浪,水阁三间架于池上,是我国园林中很罕见的别院水庭景色。

西部的主要厅堂是一座鸳鸯厅,南馆宜冬居,前有小院,栽植多株名贵的山茶花,山茶又别名曼陀罗花,所以南厅题作“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馆临大池宜夏居,依窗小憩,可观看荷花池中驯养的鸳鸯戏水,额匾就题作“卅六鸳鸯馆”。厅堂的四角门外各加建了一间耳房,此厅的平面形式成为我国古建筑中的唯一一例。

留园创建于明代,初名涵碧山庄,重建于清代,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0余亩,规模宏大,以建筑结构精巧见长,是我国明、清时期封建官僚宅第园林的代表作。全园分中、东、西、北四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山环水抱,明媚清幽。东部为庭院建筑,楼、堂、馆、轩、斋、廊、阁,一应俱全,布局紧凑。冠云、瑞云、岫云为着名的“留园三峰”,其中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西部为自然景色,北部是田园风格。四区以曲廊相连,一步一景,连绵1000多米,成为我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致”,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800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墅,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12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

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5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上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别致。

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西园园中有五百罗汉堂,五百尊金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令人叫绝。堂中有两尊特别的和尚立像,一是济公和尚,面孔表情,半面哭,半面笑,正面看是一副尴尬样;还有一尊是个疯僧,一手拿一根实心的吹火棒,一手拿一把扫帚。

狮子林始建于1350年(元代),为苏州名园之一。以玲珑剔透的假山取胜,外望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洞幽深曲折,处处空灵。许多山石形若狮子,百姿千态,狮子林由此得名。该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为探奇寻趣的佳境。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罢此园,颇感有趣,曾挥毫题过“真趣”二字。

沧浪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名园,北宋诗人苏舜钦筑亭于此,取名为沧浪亭,素以古朴、简洁着称,它巧借园外优美水景与园内山景自然结合,给人以疏朗、开阔、富有山林野趣之感。园内还有500名贤石刻像等。

环秀山庄始建于唐代,几经变迁,现存是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园林。环秀山庄以假山着名,清代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所叠的假山,至今保持完整。它在一亩左右的有限空间内,用假山叠石造成有险峰、溪谷、危径、裂罅、洞穴的浑然天成的山水佳境,以小见大,成为我国叠石假山的代表之作。

灵岩山在苏州市木渎镇,海拔182米,以岩石的灵巧而得名。它的山冈外形,犹如卧扑的巨象,别名象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在苍松环抱的山顶上,矗立着千年古刹灵岩寺,寺中有巍峨古朴的灵岩塔和朱壁飞檐的钟楼。灵岩寺是吴王夫差特为越国送来的美女西施修建的馆娃宫遗址,有许多吴王与西施的传说和古迹。山上有石龟、石鼓、灵芝石等奇石。山西南麓有韩世忠与梁红玉合葬墓。

天平山在苏州市木渎镇,海拔221米,以石、泉、枫并称三绝。山麓有年逾四百岁的百余株合抱的参天古枫,每逢秋天,在灿烂的秋阳照耀下,层林尽染,称“万丈红霞”。半山有白云泉,因唐代诗人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的诗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记载,它是“吴中第一水”。

石壁撑空,下临深渊,石罅中又别有一泉,注出如线,就叫“一线泉”。白云泉西行数十步,见两崖对立如门,这就是俗称的龙门。峭壁上摩崖大书“一线天”三个大字。由此上山,一路都是奇峰怪石,有“飞来峰”“头陀崖”“五丈石”“卧龙峰”等奇形怪石。山西面有“笔架峰”,峰后斑斓的花岗石,环形异状,如屏如插,挺秀奇伟,极为壮观,故人们给它起了“万笏朝天”的形象名字。

邓尉山在苏州市光福镇。邓尉山的山坞里,梅林如海。每当早春时节,寒威犹存,梅花却冒着风霜而开,展现出冷艳姿色,繁花似雪,暗香浮动,飘逸数里,所谓“香雪三十里”,梅花似海,故名“香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