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13

第13章 南方地区(3)

秭归是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在这里,有许多关于屈原的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为了悼念他建庙筑坟,在秭归,有屈原祠、有屈原出生地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屈田、吟诗台、屈原濯缨处,还有屈原姐姐的捣衣石等。

香溪,汉代王昭君的故里。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经回家省亲,在溪流中洗脸时把珍珠掉进溪流里,因此,溪水一年四季湛蓝碧透,清澈见底,水味甚美,游鱼可数,且含有香气,所以取名香溪。

明妃村,即宝坪村,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沿香溪上行可达。香溪两岸,橘林片片,芳草萋萋;溪流深处,秀峰重叠,云游雾绕,山光水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昭君故乡有关昭君的传说和遗迹很多。在宝坪附近,有昭君寨、望月楼、梳妆台、楠木井、珍珠潭、绣鞋洞、妃台山、昭君台等。

高岚,在昭君故乡,水碧山秀,花艳树奇,如入画中,奇峰妙态,美不胜收。下羊河南岸,群峰突起,千奇百怪,其中有一峰如同擎天巨柱,直插云霄,人称“天柱山”。山上劲松挺立,岩间翠柏倒悬,使山姿显得格外雄峻。还有“睡佛山”形若巨佛酣睡,“朝天吼”姿如雄狮长啸,“洞崖厅”似蓬莱仙境等。

兵书宝剑峡,又名米仓峡。在香溪口以下北岸的峭壁上,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上去很像一堆书放在那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兵书”;在兵书的侧面,有一块石头,形如利剑,插入江中,即所谓“宝剑”。传说,这里是蜀相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

牛肝马肺峡,在牛肝马肺峡的北岸绝壁上,有几片深棕色的岩石,形如牛肝、马肺,峡名因此而得。现在,船过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牛肝”,完整无损,形态逼真,而“马肺”已差了一块。据说,这是清代光绪年间,英帝国主义军舰侵入川江时,用大炮轰掉的。

三斗坪,位于庙南宽谷中段,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址。这里江面宽阔,江中有个小岛,叫中堡岛,坝址上下是适宜于建坝的花岗岩地质区。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西江石壁”就建在这里。现中堡岛已被施工夷为平地,可看到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

黄陵庙,位于峡江南岸黄牛岩下九龙山麓中部,原名黄牛祠、黄牛庙。宋代欧阳修在做夷陵县令时改名黄陵庙,相传此庙是春秋时代为纪念神牛助禹开峡治水的功绩而兴建的。三国时由诸葛亮重修,并亲撰《黄牛庙记》,后历次修缮。现存有建于明代的山门、武侯祠和清代的禹王殿等古建筑和九龙榭、禹王殿大禹塑像。庙内的千年铁树,枝叶繁茂,几度花开。庙后一眼水泉,名叫黄牛庙泉池,传说为诸葛亮亲手开凿。山上另有一矿泉,喷涌不断。

灯影峡,在黄陵庙的前边,烟岚横黛,飞瀑流泉。峡谷不长,在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在夕阳的照射下,只要稍加想象你就会看到孙悟空了望开路,猪八戒牵马过山,唐三藏岸然合十,沙和尚负经兼程的逼真形象。

仙人桥,位于西陵峡江段北岸黄颡洞上端。临江一山,上合下开,天然而成,形如桥梁。

南津关,在北岸的下牢溪(又名下牢津),相传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因刘备曾镇守此津而得名,它与瞿塘峡入口处的夔门,是长江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也是长江中上游的天然分界线。三国时期蜀将刘封曾在北岸山顶修筑城垒,故名刘封城。山顶另有一块大石台,相传是蜀将张飞镇守夷陵时督兵擂鼓之处,故又名擂鼓台。船过南津关,可见已发掘出的古军垒和张飞擂鼓像。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长江与大溪河交汇处。经四川长江流域文物考古队和四川省博物馆多次发掘,发掘面积583平方米,清理墓葬200余座,出土文物1000多件,命名为“大溪文化”。这一发现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晚期遗址。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1919~1926年已发掘了大量完整的古生物化石,有东方剑齿象、大熊猫、犀牛、野牛、鹿等10多种,分别陈列于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

宁河古栈道遗址自大宁河龙门峡口起沿河而上,经小三峡、庙峡、巫溪县城,绕剪刀峰至月牙峡、城口县,一直延伸,东到湖北竹溪县、陕西省镇坪县,左岸岩壁上依次排列着无数均整方正的石孔,六寸见方、孔深尺许、孔距四至六尺间、多数地段为上下两排,相距约四尺。工程之浩大,在我国古栈道遗迹中屈指可数,其来历和作用,有待考证。

石宝寨位于忠县城东43千米的长江北岸,巨石临江,孤峰拔地,形如玉印。塔楼依山而建,楼高56米,全是木结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经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整修完善,距今400多年。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

拾级而上直达山巅,依山取势,飞檐展翼,蔚为壮观。寨上有古刹一座,寨下有古朴集镇石宝街。石宝寨以奇异建筑闻名于世,1979年对外开放后,被国内外游人誉为“江上明珠”。

双桂堂位于梁平县城南金带乡双桂村,距县城13千米,创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双桂堂庙宇占地110亩,建筑物为石木结构,坐东朝西,殿宇由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组成,寺庙布局奇特、雄伟壮观。庙内有左右厢房328间,均有长廊相连,有大小佛像100余尊,假山、池沼、花园、果园、桥、栏、亭、台、石刻、浮雕,千姿百态。

双桂堂内珍藏有众多文物,有清雍正皇帝钦赐响乐器——天聋、地哑、铜锣、铜鼓四种和《藏经》一部、圣旨石碑一块、《贝叶经》一部、佛经7000多册、破山《语录》12卷和行书字帖等。

双桂堂是我国着名的佛教圣地,先后法传15代、方丈68任。其中以破山、竹禅最享盛名,双桂堂高僧辈出,其弟子遍及西南川、鄂、黔、滇各省寺院,有“云贵川丛林祖庭”及“蜀中丛林之首”之誉。在东南亚也有深远影响,美国华盛顿也建有破山庙。抗日战争时期是双桂堂鼎盛时期,僧侣多达数百人,庙产千余座。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位于长江南岸凤凰山麓,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组成。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得月亭等7个古建筑,前5个是纪念张飞而建,后两个是纪念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修。建筑面积共3000平方米,园林面积11.1万平方米,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自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其中不少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素有“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三绝的盛誉,号称“巴蜀一胜境”

和“文藻胜地”。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北岸,距奉节县城4千米,白帝山顶标高248米,高出水面160米,它东依夔门,西傍八阵,三面环水,踞水陆要津,扼全川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始建于西汉末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三国时刘备兵败东吴,退守白帝城,在此托孤诸葛亮,死于城内永安宫。

白帝托孤的故事和李白《朝发白帝城》的诗文使它名扬天下。白帝城还是眺望“夔门天下雄”的最佳位置,历代大文豪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游历瞿塘,寓居于此,触景生情,留下数千首不朽诗篇,其中杜甫在此寓居两年,着诗437首,约占杜诗1/3。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誉。现白帝城内有前殿、明良殿、工艺展览室、文物陈列馆、悬棺陈列室等,陈列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石碑70余块。

托孤堂塑有21位三国历史人物像,艺术地再现了1700多年前刘备托孤的历史悲剧。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林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有仙山琼阁之意境。

大昌古镇始建于晋泰康初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位于大宁河“小三峡”上游。现存东、西、南三道城门,城内现存建筑、民宅多为明清所建。

屋宇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风浓郁,1992年被定为省级文化名镇,是大宁河旅游线上的古镇旅游点。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西北西陵峡口下牢溪入汇长江处,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春,着名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赴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与弟白行简及友人元稹三人曾同游此洞,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洞壁,三游洞由此而得名,人称“前三游”。宋代着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于后慕名一游,并留诗数首,人称“后三游”。相传宋代诗人陆游来游时曾取下牢溪水煎茶,并赋诗纪胜,故有陆游泉在此。洞内有所谓“天钟地鼓”。附近白马洞、龙泉洞错落相间,各具特色,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溶洞群。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于1970年12月破土动工,至1989年6月全部竣工通航发电。大坝从北岸镇镜山到南岸的狮子包,全长2561米,标高70米,由发电厂、船闸、泄洪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电厂共21台水轮机组,总容量为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41亿千瓦时,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一。

大坝共有三座船闸,一号和二号船闸闸室长280米,宽34米,水深5米,可通万吨级大型船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之一。三号船闸室长120米,宽18米,水深3.5米,可通3000吨以下客货轮。泄洪闸共27孔,与3座冲沙闸同时运行,可安全宣泄历史上已发生过的每秒11万立方米的水量。坝顶铺有铁路和公路,恰如一座大桥,通畅大江南北。坝内水位可上升约20米,枯水季节回水约180千米,可达巫峡西口;洪水季节回水约100千米,可达巴东。葛洲坝的兴建,改善了峡江航道,充分利用了长江水能资源。如今,宏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犹如一颗镶嵌在西陵峡口的明珠。

三峡工程最早设想在三峡造坝建库的是孙中山。1956年7月,毛泽东到达武汉,畅游了长江,写下了石破天惊的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85年中央决定筹备建立三峡省,省会是宜昌市,辖当时湖北的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巴东县,四川的万县和涪陵两个地区。1986年5月撤销筹备组,6月国务院责成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1988年11月领导小组第9次扩大会议原则通过最后一个论证报告,历时两年6个月。1992年4月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议批准将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顺利实现长江截流。

建成后的三峡水利枢纽,兼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的巨大综合效益。它可以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对中下游平原的威胁。水库蓄水后,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将变成为碧波粼粼的平湖,长江航道将得到彻底改善,万吨级船队将可以从上海溯江而上,通过船闸进入深水航道——水库,直抵重庆。

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及泄洪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坝址为宜昌三斗坪。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正常蓄水位175米。

泄洪坝段居河槽中部,设有23个的泄洪深孔,和22个表孔。泄洪坝段的两侧布置左右两个坝后式电站厂房,左厂房装机14台,右厂房装机12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机转轮直径9.5米。年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左岸。永久通航采用双线5级连续梯级船闸。枢纽的主要工程量是当时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枢纽中最大的。

南京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城南中华门外,是一个高约100米,长约3000米的山冈。东吴时因岗上盛产五彩鹅卵石(玛瑙石),遂称“石子岗”,又名“玛瑙岗”或“聚宝山”。

雨花台之称始于南朝梁代。相传1400多年前,有位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佛祖。顷刻间漫天落花如雨,故得此名。但据地质资料记载,这种石子来自长江上游,因艳丽奇特,故称雨花石,地名随之谓雨花台。这座美丽的山冈,从六朝迄今一直是民族英雄浴血斗争的场所。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在此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迹。

195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缅怀革命烈士,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在雨花台主峰上建造了高达6.8米的纪念碑。碑正面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6个大字。

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钟山,钟山是南京地区群山之首,古称金陵山,战国时楚国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东吴时改称蒋山。因山有紫色页岩,远望山顶,紫云缭绕气象万千。

钟山山体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周长达30千米,是江苏南部茅山山脉的余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山势整体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东段向东南方向延伸,止于马群、麒麟门一带;西段走向西,经太平门附近入城,隆起为富贵山、覆舟山和鸡笼山。山势蜿蜒逶迤,形如巨龙,故称“钟山龙蟠”。

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开始,钟山又是江东佛教圣地。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选墓址于紫金山。

中山陵前临平畴万里,后拥苍崖千丈,由我国着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具一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

图案,寓“使天下皆达道”之义。

陵墓建设自1926年1月破土动工,至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主体工程历时3年多,到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都是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华侨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而捐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还在中山陵园区内建立了享誉中外的中山植物园及陵园温室等。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叫寒山,一名叫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定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很难受。

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