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12

第12章 南方地区(2)

慈氏塔位于市洞庭南路西侧,洞庭湖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现塔系北宋重建,为湖南现存最早的古塔建筑之一。塔高35米,占地46平方米,八角七级实心砖石结构。塔顶有铁刹相轮,每层塔檐为莲花瓣图案装饰,充分体现了唐代塔形建造风格。

君山景区位于市区西南,东洞庭湖中,距岳阳市区水路15千米,所辖面积14.5平方千米。

君山岛面积0.96平方千米,其名源远流长,说法不一。《水经注》称“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湘君之所游,故曰湘山”,二妃墓前引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所以又叫“君山”,乃神仙洞府之意。

君山岛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名贯古今。登临远眺,佳木葱茏,群峰斗艳。“置重湖之浪巅,吴楚平分,盘湖作镇”“立九派之争涌,揽一湖浩气”。

看骇浪惊涛,使人荡胸灵气,披暮烟霞,悦目爽心。历代有许多动人故事流传民间。舜帝南巡,引来了娥皇、女英攀竹洒泪,致使今日斑竹萋萋;秦始皇逞一怒之恶,赭树封山,令人唾其暴虐;汉武帝浦口射蛟,声名震威,香山求仙酒,啼笑皆非;吕仙挥两袖云,才有“三过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诗句传颂。历代名人逸士游踪于此,无不为其钟灵毓秀而陶醉倾倒。

君山上古迹众多,各具特色。据《巴陵县志》载,有48庙、36亭、5井、4台,清末和民国年间累遭兵燹,至建国时期仅存遗迹,从1979年建立公园时起陆续进行修复,柳毅井、传书亭、洒香亭、望湖亭、二妃墓、湘妃祠已是古貌新颜,新筑秋月桥、荷花池、侯园、龟园等。

封山印在龙口东侧石壁上。据《洞庭湖志》载,秦始皇南巡至君山,遇大风浊浪,问侍臣,曰:“尧帝二女娥皇、女英寻夫虞帝未着,忧疾而死,葬于此山,封为湘水神,故作此患。秦王闻之大怒,罚刑徒三千,将山上树木砍伐后,放火烧山,并令在石壁上阴刻四颗大印,后人称封山印,意指湘水神不再为患,有释为‘永封爷者,也有作‘封山爷者。”

朗吟亭耸立在君山东南端山顶上。吕洞宾因屡试不第,64岁时弃儒从道,浪迹江湖,成为八仙之一。郎吟亭传为吕仙赋诗,醉卧酣眠之处。此亭建于北宋年间,累遭兵燹。1980年在原址新建,为36亭之魁。今日更是亭廊辉映,古香古色,引人入胜。

洞庭庙始建于唐,相传柳毅传书,救出龙女,龙王将三公主嫁柳,被婉言拒绝,龙女后巧扮渔家姑娘,终与柳喜结良缘,柳毅被封为洞庭龙王,建庙祀之。抗日战争期间被毁,民间草修,至20世纪50年代初倒塌殆尽。1995年4月,在云梦亭东侧原址上修复,庙为二进,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君山还有奇竹、银针茶、全鱼席,亦久负盛名。

南湖景区集自然、人文景观、体育、水上娱乐、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面积28.27平方千米。

南湖在城区南面,西连洞庭湖,水面12平方千米,沿湖岸线长60千米,终年碧波荡漾,幽静雅洁,港湾曲折,群峦起伏。相传秦始皇赶山填海至此,山岿然不动,一怒之下猛抽一鞭,赶山东端留下一条鞭痕。有“一龙赶九龟”

的奇特风貌。湖中有9座小山,形状如龟,亦称九龟山。南有赶山,北有天灯嘴、牛轭石、刘山庙,山势突兀,分别向湖中延伸,宛如青龙戏水,各具雄姿。

木梓港是龙舟赛场,新建南湖不夜城、南湖宾馆等旅游度假设施。

南湖公园在姜家嘴,新建现代化花圃基地,年生产花卉20万盆(株),后又建赊月亭、颐寿亭,屹立湖畔,风景优美。

金鹗山位于市南湖大道西侧,面积580平方千米。相传古时有异鸟飞集其上,色黄若金而得名。群山起伏,秀峰高耸,为城池天然屏障,居高临下,可俯瞰全城风貌。今日金鹗山更为秀丽壮观,修建了望岳亭、玉兔亭、翠谷亭、荷香楼、孔子雕像,修复文昌阁、金鹗书院,面貌大为改观。

铁山景区由铁山库区、大云山、相思山组成,面积140.31平方千米,是以人工湖泊为主体,山水相映增辉的景区。

铁山库区坝址铁山口,距岳阳市区58千米,水面41.6平方千米。在这个浩瀚的人工湖中有147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岛。山间有湖,湖中有山,幽深处森林峡谷与飘动的流云交织在一起,在阳光的辉映下闪着夺目的银光,漫山遍野开放着杜鹃花。

大云山盘旋72峰,有名胜景点59处,宫、观、殿、庙28座,近年修复祖殿、玉贞观、白云亭等景点。

汨罗江景区位于汨罗市楚塘乡(屈子祠),距岳阳市区87千米,景区面积12.96平方千米。

屈子祠又称屈子庙,在汨罗江下游北岸玉笥山上。《拾遗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唐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置长沙郡,敕建三闾大夫屈原祠,岁时致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陈钟理徙建玉笥山上,这就是现在的屈子祠,占地1354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前、中进分东、中、西三厅,两侧有丹池和花台,各有古银桂1株。厅、堂、池、廊、阁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风格。附近有独星亭、离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谓之玉笥八景。

离骚阁为屈原碑林主体,高12米,占地100平方米。三重檐,飞椽翼角,三珠宝顶。阁中央竖碑,分段书写《离骚》全文。

天问坛为两级台阶式正方形建筑,坛中央耸立着屈原昂首天问塑像。

九章馆为仿古双层殿堂式,半台架,高10米,占地160平方米。

九歌台前为露天花岗石高台,后为厅堂,高5.5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

招魂堂高7米,堂内四壁有《招魂》诗意浮雕,有独醒亭、思贤楼、仿古大门,有刻石300余方,较好地保存了原作风格。

屈原墓有12疑冢,面积1平方千米。

团湖景点位于岳阳市君山区广兴州镇,面积2.14平方千米,种植湘莲2000平方千米,定为外宾观荷区。

城陵矶景点,面积8.93平方千米。附近擂鼓台,传为楚庄王擂鼓督战之地,现仍可领略三江分流的壮丽景观。

黄鹤楼

黄鹤楼地处武昌蛇山黄鹄矶上。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志士在此留下了豪放激越的诗篇。那么,人们尽情吟咏的“黄鹤楼”因何得名呢?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了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10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10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有人认为“黄鹤”应当是“黄鹄”的误传,黄鹤楼应当正名为“黄鹄楼”。理由是自然界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鹤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现存15种。在世界各国的鹤类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而在江汉地区一般多见的是“灰鹤”。另外,武昌蛇山上有一地名叫“黄鹄矶”,上边盖的楼自然叫“黄鹄楼”,就如岳阳楼地处岳阳一样。

在我国古文中,鹤与鹄互为通用,于是由此演变而成“黄鹤楼”(黄鹄亦为天鹅)。

但大多数人认为,“黄鹤”就是神仙乘坐的仙鹤,凡世间没有才增加了神秘色彩。古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富贵尊严之极致。《寰宇记》中记载:三国时期,有一位姓费的仙人,经常“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自东汉以后,鹤与神仙相伴,成为仙鹤,号“蓬莱羽士”,身价百倍。唐朝着名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依依惜别友人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流诵千古的诗篇,感情真实,寓意深刻,后来人们把永不再现的事物又引申为“杳如黄鹤”。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重庆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是着名的长江天险,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市县,全长193千米。瞿塘峡居西、巫峡居中,西陵峡居东,整个三峡河谷地形,峡谷与宽谷相间,宽谷地段江面开阔;峡谷地段两岸群山笔立,崔嵬摩天、幽邃峻峭,宽谷、峡谷交错,江水蜿蜒逶迤,江面狭窄曲折,水流急湍,滩礁密布,险峻幽深,雄奇壮观,形成世界上着名壮丽独特的大峡谷奇观。

三峡沿江着名人文景观很多。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造就和遗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长江流域万州区段就有文物古迹1089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03处,石刻石窟195处,古墓葬591处,古建筑196处,革命陵园4处。在大量文物古迹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主要景点31处,现已开发人文景点11处。沿江着名古建筑有石宝寨、丁房阙和无名阙、双桂堂、张飞庙、白帝城、大昌古镇、文峰塔等。

瞿塘峡景区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达巫山县大宁河口,全长33千米(其中峡谷段白帝城到巫山县大溪镇长8千米)是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以雄、奇、险、峻着称。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临江一侧峭壁千仞,宛如刀削。白盐山、赤甲山对峙大江南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紧锁大江,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峡中水深流急,江面窄处不到50米,波涛汹涌,奔腾咆哮,惊心动魄。峡短景多是它的又一特点。峡区内有铁锁关、古栈道、风箱峡崖棺、粉壁墙、古人题咏石刻、倒吊和尚、孟良梯、凤凰饮泉、犀牛望月、黄金洞、七道门洞等着名景点。古人有“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之说。另外还有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峡西口有白帝城、八阵图等着名三国遗址。

巫峡景区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2千米。

峡长谷深,沿江峰峦不断,在长江三峡中亦称大峡,自古以来巫峡西扼巴蜀,东控荆襄,素有“全川锁钥”之称。“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河道迂回曲折,幽深秀丽,两岸奇峰峭壁,重峦叠嶂,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景、十二峰”组成。三台是“楚阳台、授书台、斩龙台”,八景是指“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观贞石、朝云暮雨”。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十二峰是巫峡群峰的代表,十二峰是“净坛峰、集仙峰、朝云峰、起云峰、上升峰、望霞峰、翠屏峰、聚鹤峰、登龙峰、习凤峰、松峦峰、圣泉峰”。其中望霞峰即神女峰,峰形最为俏丽动人,有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

此外峡区内还有陆游洞、金盔银甲峡、铁棺峡、孔明碑、楚蜀鸿沟等景点。

大宁河景区大宁河古名昌江,又名巫溪水,北起巫溪县与城口县交界的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流经巫溪、巫山,在巫峡口注入长江,全长202千米。

大宁河两岸山奇峰峻、滩险水清、峡奇石美、小巧秀雄、状若盆景。这里还能经常见到山鹰展翅,白鹤引颈高歌,鸳鸯徜徉,猴群嬉戏的景象。千年悬棺、令人费解的古栈道孔、大昌古城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深受中外游人喜爱。

大宁河景区共有7个峡,特别是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统称为巫山小三峡,巫溪县境内有庙峡、剪刀峡、荆竹峡、月牙峡。

龙门峡,为“小三峡”第一峡,长3千米,峡内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天开一线,状若一门,故称“龙门”。峡中有我国最长的宁河古栈道遗迹,还有青狮守门、九龙柱、灵芝峰等胜景,逆水上行出峡口便是惊险异常的银窝滩,顺水行舟,可领略“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的意境。

巴雾峡,为“小三峡”第二峡,长10千米,峡内山高谷深,钟乳密布,怪石嶙峋,主要景点有猴子捞月、马归山、龙进、虎出、回龙洞、仙桃峰、观音坐莲台、悬棺、白蛇出洞等。

滴翠峡,全长20千米,是“小三峡”中最长、最整齐、最秀丽、最幽深的峡谷,群峰竞秀,林木葱郁,两岸滴翠,鸳鸯戏水,猴群攀援,鸟语声声,饶有野趣,既有气势磅礴的大景,也有玲珑剔透的小景,主要景观有水帘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崖、赤壁摩天、船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

庙峡,位于大宁河中游,全长22千米,峡谷绝壁陡峭,风光奇异,峡中多奇景。如“白龙过江”瀑布气势宏大奇特,“云台观”雄伟险绝,“云台仙子”

飘然若仙,引人遐想。还有香水珠帘、泉瀑、群龙破壁、银水蘑菇、雄鹰展翅、罗汉观溪、白鹤细语、青蛙观天、八戒过河、乌龟爬山等景点。

白龙过江瀑布水源为地下暗河,每当夏季暴雨过后,一条巨大水龙从宁河西岸悬崖上凌空而下,高约100米,宽5~10米,跃起的水流如长虹飞跨过岸,船行其间如穿万花筒,水雾迷漫,波涌浪吼,令人惊心动魄,为世间罕见绝景。

剪刀峡,位于巫溪县城北至宁厂古镇、全长9千米。因大宁河西岸一巍然矗立的孤峰酷似剪刀而取名。峡内有九层楼、十八罗汉、双溪溶洞、仙人洞等景点。双溪溶洞景观丰富奇特,洞深2000米,现开发500米,被称为宁河上的一颗明珠。

荆竹峡,又名岩棺峡,峡长7千米。因峡内悬棺多而集中和盛产荆竹而得名。此间集有24具悬棺,此外,还有宁厂古镇,奇异山峰“和尚拜塔”,公路旁有蔡伦式土法造纸作坊,这种原始作坊国内已少见,所以颇受游人青睐。

月牙峡,为大宁河上游最后一峡,峡长约1千米,宽2~3米,两岸岩壁倾斜欲合,天光微透一线,举头仰望,天空状若新月,故名月牙峡。因谷深峡窄,又名“一线天”。初春,峡口桃李争艳,鸟语花香;盛夏,碧水流淌,凉气爽人;深秋,红叶艳丽,漫山如火;严冬,梅花盛开,溢彩流芳,更感几分诗情画意。

马渡河为大宁河支流,有上马峡、中马峡和下马峡三个峡段,因河道更狭窄,显得十分幽深,更引人神往,人称为“小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已开展15千米休憩型漂流项目。

巫山大庙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占地约一亩,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博物馆的专家先后试掘,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一段带犬齿的两块颌骨以及与人类化石同一层位的巨猿化石和剑齿象、双角犀等110种哺乳动物化石数百件。经考证,这批化石属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04万年。这一重大发现,揭开了人类发展的奥秘,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峡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西陵峡景区从秭归县的香溪口,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峡长120千米,其中峡谷段长42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滩多流急,以“险”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