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4873300000018

第18章 气象灾害之雷电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千米,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吸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为1亿~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分类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另外,直击雷的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每秒2米。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也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24米/秒。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属于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

雷电灾害的预警

首先,当人们行走或处于空旷的场地或田野里,遇到黑压压的乌云,如果云层越来越低沉,似有黑云压顶之势时,就要担心雷电的来临了。这些现象是明显的,是容易感觉到的,每遇这样的情况,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找安全地方躲避,防止遭受雷击。

当雷电先导头部发展到接近人们的附近或头顶上方时,在强烈的雷电电场作用下,在人们头上会感应出很强的与雷电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如果人们正好处于这个地区范围内,就会有头发、眉毛竖立起来的感觉,这就意味着雷击的危险正降临而来。如果人们没有来得及躲避到安全的地区,或者躲避的地方本来就不安全,那就有可能遭受雷击。

雷电灾害的防范措施

在雷雨季节,我们随时都要有防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善于根据我们所处的地形环境、气象条件以及经验来观察、判断,我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

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认为只是偶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不要麻痹大意。另外,也不要惊慌失措、胆战心惊,而要沉着冷静,保持平常心态,积极应对。

如何预防雷击

防直击雷

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方安装避雷线,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

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泻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如果引入线断了或接地装置接触电阻太大,避雷器不仅起不到防雷作用,还能吸引雷电,增加建筑物遭雷击的机会。因此,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应取最短的途径;要尽量避免弯曲,不得用铝线做防雷引下线。要教育孩子不要拉引下线玩耍。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在用建筑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电阻不得大于10~30欧姆。

防雷装置承受雷击时,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都呈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可能击穿与邻近导体之间的绝缘,发生剧烈的放电,这叫反击。由于反击,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引起人身事故。为了防止反击,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的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10厘米)。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接地装置距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

防雷电感应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镏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另外,建筑物屋顶也应妥善接地;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应将屋面钢筋焊成6~12米网络,连成通路,并予以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应在屋顶加装边长6~12米金属网络,并予以接地。

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管道相距不到0.1米时,每20~30米须用金属线跨接,交叉管道相距不到0.1米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管道与金属设备之间距离小于0.1米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其接地装置也可以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10欧姆。

防雷电侵入波

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2~3毫米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欧姆。阀型避雷器装在被保护物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当因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器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切断冲击波,这时进入被保护物的电压仅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新型防雷装置

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世界各国专家都在研究消除雷击的新技术,以提高防雷效率。经过多年努力,发明了一些新型装置。例如,电离防雷装置,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针,高脉冲避雷针,激光防雷装置,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等,这些新型的防雷装置效能如何,还要靠实践来验证。

预防雷击的措施

雷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采取与不采取措施以及措施科学与否,其后果大不相同。如广西某地农民正在田间收花生,突然雷雨交加,几个男同志跑到附近岩洞中躲雨安然无恙,而7个妇女利用塑料薄膜搭起帐篷避雨。结果全被雷击中,其中6人当场死亡。

预防雷击的措施如下。

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篷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远离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

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要走得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遭到雷击后的措施

(1)人体在遭到雷击后一般会出现昏迷、假死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首先须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其次要对伤者进行心脏按压并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2)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引起衣服着火,为避免火势蔓延全身,应迅速叫此人平躺,用衣服或厚毯子及浇水等为伤者灭火。

雷击记忆

2007年5月23日下午3时许,重庆开县境内开始狂风大作,道道闪电撕破厚厚的乌云,暴雨铺天盖地袭来。4时30分左右,雷暴袭击了位于义和镇山坡上的兴业村小学。当时该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各有一个班正在上课,一声惊天巨响之后,教室里腾起一团黑烟,烟雾中两个班共95名学生和上课老师几乎全部倒在了地上,有的学生全身被烧得呈黑色,有的头发竖起,衣服、鞋子和课本碎屑撒了一地。

一片狼藉的现场让闻讯赶来的其他老师震惊万分,7个孩子已经死亡,轻重伤有39人。同时受到雷击的48个小学生不同程度存在雷击恐慌症,个别孩子出现每天抽搐甚至昏厥的现象。

害怕雷电、反应迟钝、性情变坏、身体虚弱、头昏乏力……惨剧已过去两个多月,上述反应仍不同程度地出现在雷击学生身上。小洁和苇苇表现最厉害,几乎每天都会昏厥。

提及那次雷击,苇苇最担心自己变笨,影响学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她每次考试班级第一。今年7月3日小学毕业考试,她语文86分,数学93分,很不满意。苇苇说,脑子转得没以前快了,情绪总提不起来。

苇苇的父亲说,女儿昏厥前,大都有征兆:呼吸急促,浑身没劲,心情烦躁,总想找个地方靠着或躺着。有时候昏厥却又毫无征兆,突然就仰面跌倒。

四年级学生小洁说起雷击,眼中依然充满恐惧:“手竿疼,双脚麻,脑壳晕……”每次听到小洁开始呻吟时,爷爷、奶奶就得赶紧把她拉到床上,拽着她的腿和胳膊又搓又拍,按摩太阳穴,等着她安静下来。

小洁还偶尔抽搐,每次十几分钟。抽搐期间自己在做什么,她清醒后没有任何记忆。

同样,兴业村小学受伤幸存的48名小学生,几乎都反映出头晕、身体乏力、心情烦躁等。四年级学生小东看到天阴就躲进屋子,拿被套蒙住脑袋,死活不让开电灯和电视。六年级女生小英雷击后总喊身体发虚,爱出汗,头晕……雷击发生后,经过几天至20多天不等的住院治疗后,孩子们陆续出院。医生说,经专家组检查鉴定,孩子们生命体征都完全恢复了正常。

受伤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听到雷击消息,家长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来。虽然医生说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但父母发现孩子依然喊头疼。家长们找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坚持说正常。

6月4日,小洁突然昏厥、抽搐。发作前后,她什么也不想吃,什么也不想做,躺在凉席上直喊“头疼、腿疼、胳膊疼”。吴父给开县人民医院打电话,医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村卫生室当医生的姐夫舒祖全找到自己老师,商量着开出药方,药水一瓶一瓶地注进小洁体内,可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6月17日,小洁与爷爷来到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诊治。专家通过脑电图检查,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医生只得在诊断书上写下:雷击伤后,癫症,以及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后,苇苇到医院检查,依然没有发现异常。医生诊断结果同样是:雷击伤后,癔症,以及一个问号。

为何检查正常,但孩子却变化剧烈?一时间,“天打五雷轰”的习惯说法让村民不安。

罗廷琼在兴业村卫生室负责抓药,她女儿小平也在雷击中受伤,出院后常喊头疼,睡觉和上厕所都要大人陪。看医生、吃补品不见效,罗廷琼突然想起女儿住院时,医院组织过卫生学校学生来病房,给孩子们做游戏、唱歌、讲故事,感觉当时孩子情绪有所好转。

受到启发,罗廷琼尝试着给孩子唱歌、讲故事,玩藏猫猫游戏。孩子情绪果然好些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于是,村里其他家长纷纷效仿,并感觉到“打针吃药,好像都没有逗娃娃开心管用”。

小洁的父亲吴宗林说,孩子雷击后最喜欢躺在床上,于是他花580元钱在女儿床头装了一部红艳艳的电话,天天都和女儿通一阵电话,聊天讲故事。一个多月后,吴宗林感觉女儿的心情好了很多,发病次数也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