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茅以升
48647000000002

第2章

这本是二叔的客套话,而以升却认真起来,心中的得意顿时消失,暗想:“你说我样样都不行,我来行的给你看!”从此发奋读书,再不出外玩,除吃三顿饭外,关在房里不见人。有时一段书看不完,连饭也不吃。家里人以为他和人生气,却找不到和他生气的人,二叔也不知道他是跟自己赌气呢。

就这样,在一个暑假里,他看了很多书,不但把课本看得烂熟,还看了不少新知识、新思想的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感到自己的思想大有变化。从此把古人的一句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牢记在心,有空闲就看书,成为终身习惯。

就在这一年,祖父在条幅上写下了苍劲雄浑的“奋斗”两个大字送给他。他理解祖父的意思,一生把这两字作为座右铭。他在晚年回顾一生时说:“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称叫什么呢?叫‘奋斗’。”

4.刻苦的中学生

1906年,还没读完小学的茅以升以优异成绩考入新成立的江南中等商业学堂。那时他还不到11岁,是全校最小的学生。

商业学堂是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新型中学之一,在社会上有很大名气。它的头两任监督是两榜状元黄思永和张謇,后来由宗嘉禄接任,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父亲。学堂教师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人才,史学家柳翼谋先生也从思益学堂转到这里任教。学堂的设备很好,学生一律住校。

学堂实行欧美新式教育。课程有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还有历史、地理和体育,到高年级还要学法文。每天上午、下午各三节课,早晚还有自习课。

学堂的考试很严格,以升学习刻苦,成绩总在年级前10名。在商业学堂5年,坚实地打下了他的科学知识基础。

以升的英文也入门很快,读了不少英文书。他特别喜爱英文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鲁宾逊漂流记》、《孤星血泪》和《痴汉骑瞎马歌》等。

以升还是学堂体育场上的活跃分子,特别喜欢踢足球。他身材矮小,跑动灵活,善于迂回穿插到对方禁区,临门一脚,破门得分。他还在假期学会了骑马,常在南京下关至明孝陵的大道上来往奔驰。

他不分严冬酷夏,每天清晨用冷水洗脸,午后用冷水洗身。渐渐养成习惯,成为他一生强身健体的重要方法,直到85岁还在坚持,引起了访问他的日本朋友的注意。日本朋友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作了报道,称为“茅氏冷水浴法”。

后来茅以升在科学上的成就,是与他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分不开的。

以升在商业学堂,也有愤愤不平之处。刚入学时,新生分为甲、乙班。以升入学成绩好,以为自己应分在甲班,却被分到了乙班。他发现分在甲班的都是富贵子弟,认为自己被分到乙班,是因为家中贫寒,感到很不公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争这口气,在学习上超过他们。他家有时经济困难,连食宿费都不能及时交上,招致一些富家子弟的嘲笑。他无话可说,可心里很不服气,想:“你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在阅读新书中得到的新思想使他认识到,这个社会太不合理了,觉得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同班有个同学叫曹天潢,家里穷得连铺盖都没有,平时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刻苦学习,连星期天也不回家,整天在教室或宿舍中埋头读书,考试总是第一名。以升非常佩服他,心想,还是穷孩子有出息。他主动向曹天潢学习,两人成了亲密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

以升虽然家贫,每星期还有几个铜板的零花钱。因受曹天潢的影响,他从不乱花,积攒起来买了不少课外书,与曹天潢一起阅读。

在柳翼谋先生和祖父的指导下,以升在这5年中也很坚实地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柳先生的历史课,文化内涵丰富深厚;《史记》、《汉书》等古籍,他都已烂熟于心,讲课时能自如地引用,讲得津津有味,以升非常爱听。

柳先生和茅谦是同乡,论辈分茅谦为长辈,但在文化上,两人是忘年至交。因为有这层关系,柳先生对以升格外用心培养。以升聪敏好学,富有才华,深得柳先生喜爱。在柳先生指导下,以升利用星期天和假期读了许多古书,文化修养大大提高。

茅以升终生尊柳先生为师。他成名后,柳先生为他写了一副对联:礼乐本百圣 桥梁通八荒

上联指茅以升的传统文化精神,下联指茅以升的科学技术成就。茅以升非常珍视这副对联,将它悬挂在客厅中,直到逝世。

祖父茅谦认为文学修养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但商业学堂以数理化和外语为主,没有多少时间学习中文。他怕以升中文不进步,特别是对古文不熟悉,就利用暑假教以升学习古文。他和以升不住在一起,每天都按时来给以升讲课。

祖父的教法很特别。他先用毛笔写出一篇古文,让以升在旁边看着,用心记住他写的字,写完后再开始讲。他要求以升尽快把这篇文章记牢,明天上课时背诵给他听。使祖父感到意外的是,那些短小精练的古文,他刚写完,以升就能把全篇背诵下来了。祖父大为吃惊,连连称赞以升“聪明”,心里就别说有多高兴了。

通过这种方法,以升记住了大量的古文作品,像孔稚圭的《北山移文》、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等脍炙人口的文章,他都能一口气背诵下来。

这种学习方法的一个附带收获是,锻炼了茅以升的记忆力。不论是文章、数字或故事,只要他集中注意力,都能很容易地记住。后来他把数学里的圆周率记到了小数点后的100位,到80多岁还能一个不差地背下来。大家都感到惊奇,说他是记忆天才,但他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靠锻炼,”茅以升说道,“一把刀,越磨越快,不磨不用,就要生锈了。”

5.小小叛逆者

茅以升在商业学堂读书时期,正是辛亥革命风暴来临前夕。像商业学堂这样的新式学校,是最容易受革命影响的。茅以升就是学生中较突出的反叛者之一。

戊戌变法的失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极其腐朽的本质,越来越多的爱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建立新型的共和国,中国才会有出路。从1902年到1905年,国内陆续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如黄兴、陈天华在长沙成立兴中会,蔡元培、章炳麟在上海成立复兴会,吕大森、刘静庵在武昌成立日知会,等等。

1905年,孙中山联合诸多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创建统一的革命党———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阵地。

同盟会积极在国内发展会员,扩大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从1906年到1908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先后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到处点燃了革命的火种,越来越多的爱国者投入了革命的行列。

当时,严复翻译的进化论著作《天演论》在知识界非常流行。他用生物进化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来解释中国的现实,指出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如不奋起抗争,奋发图强,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在知识分子中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1907年,茅以升也读到了《天演论》,被书中新颖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不但学到了生物进化的科学知识,而且还激发了爱国、报国之心。

他还经常阅读《新民丛报》和当时的革命书报《浙江潮》、《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其中的革命思想强烈地感染了他。他还不理解什么叫“革命”,但他幼小的心灵里已开始萌发反叛精神。

1907年5月,安徽警官学校校长、革命党人徐锡麟,谋划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起义失败,被剖心处死;与徐锡鳞约定同时起义的女革命家秋瑾,继续在浙江部署起义,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

商业学堂的学生从《民报》上得知这一消息,都非常震惊,一时群情激愤,自发举行了悼念活动。茅以升和另一位同学裴荣在悼念会上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残杀爱国志士的暴行。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清政府下令全国举哀。商业学堂也设立了祭堂,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每天要举哀一次,行三跪九拜礼。进步的学生早已痛恨帝制,哪能忍受这些繁文缛节,在每次举哀时,以升和一些同学故意做出各种怪叫声,闹得祭堂乱哄哄的,使举哀活动变成了闹剧。

过后不久,裴荣带头把辫子剪掉了,以升也跟着剪掉了辫子。

要不要辫子在清朝可是个要不要命的大问题。汉族男人原来是头发全留,绾结在头顶上。清兵刚入关时,强迫汉人依从他们的风俗,剃掉脑袋前半部分的头发,把剩余部分的头发辫起来拖在身后,并把要不要辫子作为愿不愿归顺大清的一个标志,甚至提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有无数不愿剃发留辫的人惨遭屠杀。

清末的革命党人,都以剪辫子来表示与清王朝一刀两断的决心。

以升和裴荣还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也效法革命党人剪掉辫子,按大清律法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要在以前可是杀头之罪。好在当时清王朝已自身难保,管不了那么多了。学校当局为了应付上面,给以升和裴荣记过处分了事。

但被处分总是不好的事,以升心里悒悒不乐。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跟前,夸他有志气,做得对。以升打心眼里感激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和黄兴又在广州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起义。黄兴率领敢死队冲进总督衙门,陷入清军的重围中,革命军100多人战死,起义失败。过后,革命党人找到了72位烈士的尸体,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并编写《七十二烈士传》,宣传他们的革命精神。他们中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他们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令人敬佩。林觉民烈士起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中,表达了他“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死而无憾的决心。喻培伦烈士在激战中胸前挂着一筐炸弹,边冲锋边投掷,身负重伤,被俘牺牲。

茅以升读着《七十二烈士传》,禁不住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他只恨自己年龄太小,不能立即投身到革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