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吴健雄
48645600000003

第3章

吴健雄的家乡浏河就有一股土匪经常出没。土匪头子名叫王英彪,此人心狠手辣,方圆百里没人不知道他的。他纠集一群地痞无赖,专做坏事,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百姓稍有不满,便动刀动枪,武力相迎。百姓恨透了这帮土匪,可又对之无可奈何。百姓指望镇上警察来铲除土匪,但警察恫吓百姓有方,对付土匪却无计可施。其实,他们内心也怕土匪对他们进行报复。渐渐地,百姓对他们有了认识,也不再存有幻想。但匪患一天不减,对百姓的威胁就会存在一天。在万般无奈中,他们祷告过,也企盼过所谓玉皇大帝来解救他们。

然而,苍天无言,河水默语。

吴仲裔当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后,闻知家乡的土匪非常猖獗,就决心铲除这股土匪。

可一个书生怎么与土匪作斗争呢?

殊不知,吴仲裔在上海曾经参加过上海商团,学习过军事武艺,练就了一身的本领。1913年,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吴仲裔还加入了进攻上海制造局的行动,目标是夺取军火库。那次革命,虽然因为双方武力的悬殊而惨遭失败,但却使吴仲裔得到了锻炼,不仅增长了实战的经验,而且还培养了自己的胆识。

吴仲裔在谋划铲匪一事中,显示了他的组织才能。为了长久地扼制匪患,吴仲裔深思熟虑后,开始着手成立镇上的商团武装力量。二次革命的最大教训,就是自己的力量太弱,因此,剿匪必须在武力上能与土匪抗衡。这是建立商团武装力量的最根本打算。同时还有个意图,就是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也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武装力量来完成这个任务。

商团成立后,吴仲裔便抓紧铲匪的行动进程,积极与商团武装力量商量,寻找剿匪的最佳方案。那一段日子,商团的灯光一直亮到很晚,人们被剿匪的计划激动着,可以想见剿匪是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土匪都是乌合之众,如果把领头的消灭了,其他土匪定会作鸟兽散。所以,以击毙匪首的方式来铲除这股土匪。

为了使行动万无一失,吴仲裔先暗中了解察看匪徒经常出没的路径,熟悉地理环境,最后定下了行动的时间。

剿匪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吴仲裔有些激动。他带领着商团从镇上出发,如一把钢刀直插匪徒老窝。土匪一贯为非作歹,称霸逞凶惯了,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敢与他们对抗。当吴仲裔带领商团冲进匪巢时,土匪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当场,就有几个被缴了械。有个土匪见势不好,举枪反击,听到枪响,土匪负隅顽抗。此时,吴仲裔冷静地察看了一下四周,认准了匪首,悄悄地迂回到匪首附近,猛然站起瞄准匪首就是几枪,匪首当场就一命呜呼。剩下的土匪见对手如此厉害,早已吓破了胆,他们的头子又已丧命,再也无心恋战,抱着脑袋,四处逃命去了。从此,土匪再没嚣张起来。

消灭了匪患,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有的人家还放起了鞭炮,以示庆贺。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浏河镇一派安宁景象。也是这次的铲匪行动,使吴仲裔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父亲勇敢威武的精神,对吴健雄毅力和恒心的形成,不能不说有一定的潜在教育和影响。

6.办女子学校

使吴仲裔闻名遐迩的不仅是铲除土匪这件事,还源于他另一个惊人之举,即办女子学校。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件爆炸性新闻,其难度超过铲匪。因为它是打破几千年旧观念的一个大胆的举动。

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从小就要负担家务劳动,更有甚者被卖给他人做童养媳,受人欺凌是常事。女性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那时宣扬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话,女人要做男人的奴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吴仲裔铲除匪患后,深感家乡教育的落后。尤其是女孩子,小小年纪便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为此,他深感忧虑。江南的女孩子,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长得都非常水灵、聪慧,白白浪费她们一生的智力,岂非糟蹋造物主的苦心?

吴仲裔决计要创办一所女子学校。通过办学消除乡里的闭塞和愚昧,也以此来铲除重男轻女的观念。

然而创办女子学校又谈何容易?吴仲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办学校首先得有地点、有教室。吴仲裔开始奔忙了。起初他想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舍,可是这样一来既需要钱,还需要占地,花销大。更困难的是,从哪里募资?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可是,校址一直没找到。

吴仲裔心急如焚。“哪里有现成的校舍呢?”吴仲裔不禁仰天长叹。一天,他来到了商团的操练场,由于土匪已被铲除,操练场失去了往日的杀声和操练的景象。这个操练场不很大,原先是座火神庙的院落。这个庙宇早些时因为匪患早已无人来烧香供神,成了一个废庙,庙内倒也宽敞,光线尚可。吴仲裔眼睛一亮:就用它做教室了!

当天,他就去找镇上的几个乡绅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被他说通了。为了尽快建成学校,他带人拆掉了庙里的神像,又对庙内进行一番修整,还修建了一座大门,上面题着“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几个大字,自己亲任校长,还请来吴健雄的母亲和婶婶来帮忙。拆了火神庙里的神像,乡民们思想上不太愉快,虽然那是座废弃的庙宇,可神像在乡民的心目中可是不容许冒犯的。吴仲裔适时、恰当地处理了这一问题。在一个合适的日子里,他安排一行人将火神庙里的神送到另一座庙里,一路上吹吹打打,吸引了许多乡民,乡民们这才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件事对吴健雄教育很深,要想做有益的事,还得适应环境,讲究方法。

女子学校建起来了,可上学的女孩子却寥寥无几。

根除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谈何容易?吴仲裔知道事情的艰巨性,就带领吴健雄走东家串西家,去说服乡民把他们的女孩子送到学校。后来吴健雄的母亲和婶婶也走出家门,挨家挨户去动员。考虑到乡民们的承受能力和女孩子的专长及农家生产、生活的需要,他提出这样几项政策: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学杂费书籍费免交,有的女孩,还需要照顾的弟弟,可以带来一同上学。教学内容要新颖,不但教授传统的一些科目,也教授注音符号,还教些缝纫、刺绣、园艺等实用手艺。

吴仲裔的教学主张及行动,加之他们的说服和动员,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乡民,他们把子女送到了明德女子学校。从此,这座学校有了琅琅读书声。后来,从浏河这个小地方,去上海、苏州等地读书的女孩子,竟然达到50多个,可以说是明德女子学校的功劳。

后来,这50多个女孩子,在传播知识、征服愚昧和落后的过程中,哪怕自己微弱得像萤火,也献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在创办女子学校的岁月里,父母亲的忙碌及亲人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尤其是同父亲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使吴健雄亲身感受到父亲传播文明与知识、战胜愚昧与无知的勇气和决心。这位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长者,以其坚忍不拔的行动,把科学救国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吴健雄幼小的心灵里。

7.家乡的紫薇树

吴健雄的父亲是位见过世面的人,他在上海就读时,就对上海的学校建筑和环境印象很深。为给家乡的学校营造一个好的气氛,他在校园里外四周栽下了许多树,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紫薇树。这也是他最钟爱的树木。

紫薇树青翠欲滴,枝繁叶茂,在江南四季常青,与其他树木一起掩映着女子学校,和着琅琅的读书声,把神秘与生机向旷野散去,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置身于如此环境读书、识字、学艺,实在舒心、快活。

小健雄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她也来到了父亲的学校,这个文静沉思的小姑娘,聪明好学,学习进步很快,同学和老师都特别喜欢她。

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她,更多地得益于中国传统的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她做善良、正直,有益于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