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48641200000028

第28章 加大创新力度,建设全面小康新南京(8)

从操作层面看,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内容是新设施、新环境、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新精神风貌。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电视、信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和美观、实用、节地、节材、节能源的新房舍。新环境是指生态环境优良、生活环境整洁,包括村内道路硬化、沟渠与水塘整治、垃圾收集与处理、农民院落整治(院面硬化、改厕、改圈、改厨等)。新公共服务是提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服务,最突出的是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新社会保障是指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精神风貌是指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2.增强郊县综合生产能力是提升郊县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给农村以外力的支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无论是何种支持,最终会促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提升南京郊县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必须提升郊县综合生产能力,要通过郊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非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来实现这一目标。

郊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需要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和农业服务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建立和完善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化体系、农业教育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安全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和生态化水平,构筑融经济、生态、旅游、科技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

郊县非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是提升郊县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面向郊县的现代服务业水平。要围绕打造郊县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研发核心技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优质品牌,从“郊县制造”向“郊县创造”转变。提升面向郊县的现代服务业水平,要从郊县实际出发,发展郊县的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业。

3.统筹城乡发展,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城乡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远意义在于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南京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城市,2004年度城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第7位、全省第1位,但加上郊县实力则排名靠后,在全国名列第47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还极其繁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富裕化为出发点,以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基本路径,做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

确立“大南京”的整体观,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要彻底破除传统的城乡分割和差别发展的思路,立足“大南京”6582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站在“大南京”的高度,在反复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把城区和郊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将经济发展重心、工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的重点从中心城区向郊县转移,尽可能地将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郊县,促进城区的人才、资本、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与郊县的劳动力、土地等优势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有效组合,大力推进城市郊区化,促进城市功能的外延或外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继续稳步推进郊县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推进郊县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

4.加快郊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郊县综合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在近期内应当放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目前,郊县与城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差别。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较少,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差别。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郊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强郊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道路交通、水、电、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环保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南京郊县道路交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硬化路面已经到村,但仍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确保新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全部通达硬化路;要加快实施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力争基本实现普及自来水,让农民用上自来水并可以使用洗衣机、搞水冲式厕所、搞淋浴;要继续加强郊县电力建设,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大力加强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建设,让农民更好地享受现代通讯、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大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沼气池、垃圾站,使用清洁能源,清理淤泥,清理垃圾,清理污水;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郊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启动县级医院的现代化改造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广的步伐;加强郊县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加快郊县文化馆、站、室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深入推进“八荣八耻”教育,弘扬农村优良乡风民俗。

五、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全面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升南京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必须继续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十五”期间,南京市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开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显着增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良好成绩。开放型经济发展很快,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前20年的近2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均突破百亿美元,合理分工、各具特色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南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和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更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1.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经济增长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要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的制衡机制,以及相应的决策、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等;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贯彻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进一步增强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生活等工作。

2.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落实鼓励、支撑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经营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培育一批在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品牌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型龙头民营企业。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增长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科技人员的关键作用和企业家的核心作用;要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培育产业集群,办好各类园区;努力实现家庭企业的社会转型,推进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民营经济的竞争力。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突出制造业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招商,围绕新型显示器、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行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和集聚;挖掘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引资潜力,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对外经贸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非贸易投资,扩大技术型和管理型劳务输出。加强南京都市圈建设,增强南京的集聚和扩散力;深入推进与长三角经济区兄弟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发展与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及国内其他经济区的合作。

4.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以电子政务为主要载体,推进政务公开,不断优化软环境;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