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有多个版本和多种观点。
2001年,东南大学徐康宁教授等进行了“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课题研究,南京排名第8位。2002年,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等研究了全国17个城市(副省级城市+苏州+无锡)综合竞争力排序,南京排名第5位。2001年,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等运用弓弦模型研究了中国2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南京排名第10位;2003年,倪鹏飞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中研究了中国200个城市(含香港、澳门)综合竞争力排序,南京排名第12位(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10位);2004年,倪鹏飞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中研究了中国200个城市(不含香港、澳门)综合竞争力排序,南京排名第9位;2005年,倪鹏飞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中研究了我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南京排名第16位。2002年5月,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深圳公布了中国城市排行榜(不含香港、澳门),南京排名第6位;2004年6月,第三届中国城市排行榜公布,在281个参评城市(含港、澳、台)中,南京名列第9位。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公布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2001年,南京排名第5位,2002年排名第6位,2003年排名第8位,2004年排名第6位。2004年,中国市长协会公布了《2002-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南京排名第7位。2005年6月,中国市长协会公布了《2003-2004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南京排名第7位。2004年9-12月,我们组织力量对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报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南京市自身的竞争优劣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我们结合南京市的产业现状,对南京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跟踪研究,并从发挥产业优势,增强南京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节对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
一、对南京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估与分析
2004年10月30日发布的2003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首次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估。评估依据国家统计局翔实可靠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城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5个一级大指标,19个二级子系统,50个三级小指标的指标体系综合评定。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了最新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是历年来最全面、客观的一套指标体系,尽管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状况。通过对此次我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南京是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城市
在此次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南京以综合指数100.5位居第6,列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之后(前三个年度南京的综合实力排名分别为第5、6、8位。),说明南京是综合实力很强的城市。但在我们得出“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很强”这一结论后并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具体分析后发现: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在未来几年内要赶超前5个城市很难。南京综合指数得分仅为上海的27%、北京的35%、深圳的46%、广州的52%,和排名第5位的天津相比综合指数仍有37.2分的差距,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赶超这些城市实非易事;而南京保持这一位次也非易事,大连、杭州、沈阳这三个紧随其后的城市与南京差距微乎其微,综合指数仅差1分左右。综合来看,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强劲,但要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需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努力。
2.南京城市发展潜力很大,具备起飞的后劲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南京突出的优势表现在人口与劳动力、基础设施、环境子系统方面,而这些方面既是此次综合实力评比中南京的得益之处,也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此次综合实力子系统排名中,南京人口子系统排在全国第4位,基础设施子系统排在全国第7位,环境子系统排在全国第8位。南京具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扎实基础;人口和劳动力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城市实力的重要条件,南京城市人口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比较丰富且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这长期保证了南京城市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及提升;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平台,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吸引和承载能力,南京基础设施条件发达,是全国综合运输枢纽,拥有多种传送方式组成的通讯网络;城市环境状况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是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环境就是生产力”,南京拥有“山、水、城、林”优越的人居环境,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废物处理力度,这些都提升了南京的整体环境,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市区强、郊县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市统计有“地区”和“市区”之分,“市区”表示城市中心区域,“地区”还包括市辖县。这次城市综合实力评比所用资料均为市区数,而这恰恰对南京有利。南京城乡发展很不均衡,郊县乡村发展相对迟缓。南京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区,从竞争力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除去郊县,仅就市区范围,南京的排名比较靠前,但若加上郊县,排名就会落后几位。南京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发展不对称:2003年,南京原五县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实现的GDP为24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不到1/4;而它们的人口、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市的46.9%和84.4%。②城乡产业结构有较大差距:2003年全市一、二、三产的比例为4.1∶51.1∶44.8,而原五县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52.0∶34.9,因此从产业结构上看,城区明显优于郊县。③城乡工业化水平落差大:2003年南京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7美元,同期原五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831美元,仅相当于苏南发达市县的1/3左右。按国际标准,市区已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水平,而郊县仅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每年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在2000年超过4000元,2003年超过5000元,2004年超过6000元,可见两者之间的绝对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南京市的城乡收入比在2004年为2.10∶1,农村居民纯收入中要去掉生产性支出等,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南京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估计将进一步扩大到4∶1左右。⑤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993-2003年间,南京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在2100-6787元之间波动,表明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南京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不仅制约了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南京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类指标的提高,从而限制南京综合实力的提高。
4.社会发展是南京城市综合实力中的短腿
在此次评比中,南京社会发展方面的排名在最后,没能进入前30名,成为南京城市综合实力中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列第7名,次于上海、杭州、常州、绍兴、台州、无锡;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位于深圳、广州、杭州、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厦门和成都之后;在省内城市中位列第3名,落后于常州和无锡。
此次评比,南京社会发展排名落后的原因在于: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不具优势。近年来,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虽在上升,但其增长的速度在长三角和省内均相对缓慢,在长三角和省内的排名呈下降趋势。2003年,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省内居第4位,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位列第11名,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7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余额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1名。另外,南京市在住房、医疗、服务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南京市住房价格一路攀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房价涨幅一直名列前茅,让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南京市民不堪重负,也抑制了改善住房的能力。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南京市社会保障总体水平提高不快,主要险种的保障水平较低。以失业保险金为例,2004年7月,南京市对发放标准再次上调,分三档,最高351元,最低268元,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然偏低。同期的上海市为每人每月432元,广州市为每人每月408元,杭州市为每人每月364元。南京市社会发展方面本身不具优势,再加上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市区范围的变动,撤县设区前的县域在生活设施、医疗设施和文化设施方面与市区差距很大,而且差距很难在短期内解决,这样对整个社会发展指标的位次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结果与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也很相符,未达标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江苏省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又细分为18个大项25个子项指标。目前,南京已有14个指标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尚有11个未达标。
在这11个未达标指标中,除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外,其余10个指标均集中在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有些指标要在2007年实现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实现南京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的和谐统一。在富民、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下大力气。
5.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效益
在此次评比中,南京经济排名并不靠前,排在第13位,主要落后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方面。生产力和生产率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城市发展的活力,无论是南京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还是GDP年均增长率都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下水平,可以说,南京的经济活力不如本省苏锡常,也不如长三角大部分城市,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南京的经济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支柱产业大而不强、城乡经济“灯下黑”、工业结构偏重、个私经济规模小、中小企业活力不足、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制约了南京经济总量的提升,而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实现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另外,南京城市资源的转化能力、城市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对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
1.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的基本情况
2004年度南京综合竞争力在国内200个城市中排名第16位。其中,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11位,综合增长率排名第24位,综合生产率排名第38位,综合人均收入排名第15位,综合就业机会排名第4位,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节约排名第54位。
与前两年相比,此次城市竞争力评估引入了环境资源成本节约的指标,南京在该指标上排名十分落后,在200个城市中仅为第54名,是南京的弱项。也正是这一指标排名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04年度南京城市竞争力的位次。
南京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威胁较大。南京重化工业比重约占78%,工业万元产值能耗率为2.6吨标准煤,高于全国0.4吨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工业发达的上海(2.1吨标准煤)的总体水平,能源消耗程度较高;化工产业占南京工业总产值近30%的份额,产品以粗加工原材料为主,精细化工产品比重比较低,尚未形成产业链;这些重型、大型能源消耗的产业既对南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又加大了南京建设成本。目前南京境内除长江外,大部分水质不断恶化,主要江河湖库的Ⅰ类水已基本不复存在,Ⅲ类水的比重不断加大,一些水渠的水已成为“人体不可触摸”的Ⅳ类水。
南京属于典型的重化工业城市,而且生产所需的资源大多依赖外地输入,这些年来,南京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近几年来发生的电力等能源的紧张状况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京资源的消耗仍然十分巨大,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情况也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