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48641200000014

第14章 发挥禀赋优势,提升南京市综合竞争力(7)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中小企业信用差是制约中小企业间以及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建立协作和配套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①政府要加快信用机制的建立,同时探索多种信用监督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讲信用、重形象的良好氛围。②政府要尽快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这既是对失信企业的惩戒,也是对守信企业的激励。③加紧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企业信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加快建设“南京企业网”。企业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差也是影响企业间联合和协作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快建设开通“南京企业网”,联合其他为企业服务的信息系统,建立全市企业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推荐和介绍产品,提供国家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投资融资、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前沿技术、产权交易和合作项目、市场需求动向、人才供求信息等服务。尤其要积极组织好中小企业上网工作,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提供及时、适用的信息服务。

——打造南京核心企业。产业集聚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关键性企业,其他的企业通过与这个企业建立生产、销售或者原材料的联合关系形成产业集群。因此建议加快打造南京的核心企业。①核心企业的打造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身发展。

②政府在核心企业打造过程中的作用应集中在市场环境的营造上,首先要降低产业的准入门槛;其次,制定产业政策,鼓励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流动;再次,通过设立诸如软件业专项基金等方式,向重点企业、产品进行投资。③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减少阻碍企业成长的制度性障碍。

四、加强“转化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要促使南京科技竞争力跳跃式上升,就必须塑造南京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形成科技竞争力持续提高的新机制。其中加强“转化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开展技术预见。亚太经合组织(APEC)将“技术预见”一词定义为: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为解决科技研究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议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科技产业政策时运用德尔菲法开展技术预见。

——建立中试基地。中试基地是产品由实验室阶段向商品化工业生产阶段过渡的必要衔接条件,中试基地缺乏是成果转化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为主体考虑中试基地的投资机制与运作模式,将有限资金最大效用地分配在重点科技成果的转化上。

——建立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建立来源广泛、选题科学、管理严格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基金(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健全中介机构。健全完善对促进成果转化更有利的中介机构。建议:①公正、客观的中介机构的建立、运转和发展只能由政策引导,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下逐步向市场调节方向过渡。②重点引进和培养成果推广、成果经营、信息管理、法律和金融等专门人才,以此推进中介机构的发展。

五、打造“国际名牌”,提高市场国际化程度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南京需要在宏观上创造条件,要发挥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政策支持的力度。

——发展优势产业。建议:①分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挑选并重点扶持数个名牌产品的研发项目,通过责任制全面管理项目的立项、实施、投产与达产。②建立品牌的质量监督跟踪系统,融产品检测、顾客评价与专家评审于一体,确保“品牌”的质量。③提倡集约化经营,鼓励企业重组,培育大型产业集团,为全力打造知名品牌打下基础。④政府除加大能源、交通等配套建设外,可设立“品牌基金”,鼓励并扶持品牌建设。⑤多方位挖掘潜在品牌,如南京云锦,通过挖掘其内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加强对外交流。建议:①充分利用密集智力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海外研发分支机构来宁落户,在南京开发区积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并给予多种政策优惠。②适当加大海外培训力度,定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到国内共同研发讨论,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专家交流渠道。③建立南京海外人才信息网,在海外设立联络点或必要的工作机构,吸引国外一流大学来宁合作建立分校或培训机构,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南京产业技术走向国际化。④提高城市的知识产权意识,结合南京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等发展的现状,一方面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通过专利的实施鼓励技术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可通过构建城市、行业、产品三级知识产权网络与查询体系,时刻关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

——建立激励企业塑造名牌的机制。建议:①银行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出口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例如,给予较宽松的贷款条件和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②税收上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出口给予优惠,如提高出口退税的比例,优先支付出口退税款。③在出口报关时享受优先或出口免检待遇。④政府可以建立出口名牌奖励基金,对出口名牌和在国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定期进行评审和奖励。⑤在配额的发放、出口许可的审批方面优先考虑名牌商品。

六、加速郊县发展,形成南京都市圈新格局

南京郊县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城乡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

——树立城市化理念,建设大南京市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伴随着世界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大,城市形态和城市景观更多地从点状分布转为带状或面状分布,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及多中心都市圈或大都市圈发展阶段,相当于大都市区(Metropolis)或银河状大城市时期(GalacticCity)。如大伦敦、大东京、大多伦多等。为进一步提升南京的辐射能力和城市竞争力,我们应树立“大南京的理念”,调整城市形态布局,拓展发展空间,走“世界城市”之路。建议:①加快南京溧水、高淳等郊县“撤县建区”的步伐,建设南京新市区。

②在一些工业发达乡村或一些地理位置特殊,发挥特殊社会功能的区域,应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拉动城镇经济发展。如南京市溧水、高淳等郊县具有不少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可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文化、休闲游等旅游项目;南京沿江、沿路、沿山、沿城的区位优势和水陆交通优势突出,可大力发展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仓储运输业。③发挥“发展极”优先增长的功能。南京市郊县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今后应以若干“卫星城”为“发展极”或“结点”,促使他们优先增长,然后发挥磁极化效应,编织人流、物流、资金流、交通流、信息流“五流畅达”的“流网”,按照等级扩散理论,带动“边缘乡镇”共同发展,在南京市实施“半小时城市群”战略。④在实施城镇化战略过程中,要把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乡镇企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以城带镇、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树立工业化的理念,发展乡村工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的根本原则,并坚持“高效益、高技术、低消耗、广就业”的发展价值取向标准,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的工业化道路。因此南京的乡村工业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议:①利用先进技术对乡村工业进行科技革新和改造升级,通过网络渠道参与城市的产业合作,加快乡村工业化的进程。②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力。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把龙头企业做强,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把龙头企业搞活。③继续加大乡村工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级重点乡镇企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和示范效应。在乡镇企业园区建设中,注重做好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树立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建议:①向“绿色企业”进军。利用荒地荒坡、灌木林地、草山草坡、沿江滩涂,发展农业的综合开发和深层次开发,提高农业生产边际收益。②发展立体农业。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农业的就业密度有很大差别,例如,1985年每千亩耕地吸收的就业人数,澳大利亚为0.57个,加拿大为0.85个,而日本则为80.65个,这表明农业内部就业大有潜力可挖。③推进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园区带动战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孵化器”。④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大力推广标准化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把产地环境关、质量标准关和质量检测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名优、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申报,靠品牌抢占市场,靠品牌拓展市场。⑤以信息技术带动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信息网络将提高农产品市场的流通效率;信息监测将有效预警农业的自然灾害和气象;信息化将带动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和农业管理的产业化。⑥培育产业组织体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产业组织体系向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自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