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48641100000035

第35章 人本心理学体验研究方案(3)

与此相对的体验报告是指向即时体验的,以第一人称、现在时态记录体现的。如“我发现这个人在我的体验中跳进跳出的景象,这种景象支持了某种思考。我想着并感受到这个人对我所做的一切是不公平的。我想消除掉这种伤害,我想象着不同的平静方法。突然我离开了自己的想象回到现实的情境。我感到我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很好地处理我的难题。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粗,感到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压力”。即使这些体验都是先前的经历,研究者通过重新的体验,让它们再现出来,成为即时的体验。这种类型的报告不仅可以包括自己的身体感受,如愤怒时“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粗,感到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压力”,也可以包含在此过程中自发出现的思想,“我想着并感受到这个人对我所做的一切是不公平的。我想消除掉这种伤害,我想象着不同的平静方法”。

自我发现是要求研究者发现某种现象体验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共同因素。在培养研究者发现的敏感性时,尽量要求描述资料“对自己说话”,不断对资料加以追问以获得对不同情境体验的共同因素。这与现象学思想是一致的,即尽量不把自己的主观偏见和预设带进对资料的分析过程中。这些共同因素在描述中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隐含的,因此需要研究者仔细分析和考察。研究者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即在一个特定描述与其他描述之间进行比较来揭示其共同点。还可以借用一些问题帮助思考,一般采用以下问题:这一因素在我所有的操作性焦虑中都出现吗?如果没有它我还会体验操作性焦虑吗?这些因素对操作性焦虑的体验充分吗?等。

这些帮助研究者提高体验的敏感性的培训一般都在研究正式展开之前进行。一旦确定了研究者的观察视点和提高了他们的敏感性,就可以对体验进行描述了。

3.1.2.3.描述体验

体验研究所要描述的是人们对某一现象的体验或感受,而这种体验有三种不同的来源:对当前生活情境中存在的、发生的体验的描述;重新感受过去的体验;有意设置情境使研究者产生某种体验。如要对忌妒进行研究,当前你正在忌妒某人就可直接描述出你的感受;如果现在没有这种体验,过去体验过,那么把自己置于过去对某人的忌妒情境中,重新再现当时的感受并加以描述;第三种则是设置一定的情境,使研究者形成忌妒体验。柏瑞尔认为这种设置是基于人们生活实际而与实验室的条件控制不同的。在他们对忌妒的研究中,就对参与研究的共同研究者设置了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忌妒的感受。设置研究小组中的一位女性看她男朋友和小组中很有吸引力的女性热吻,一位男士看他的妻子和一位英俊男士一同出去共度夜晚,知道他们可能要共处整个晚上。通过这些场景的设置,研究者都确实出现了强烈的忌妒感。

在共同研究者对自己的体验进行描述的过程中,研究组织者给他们提供一个描述指南,帮助他们获得对体验的准确、完备的描述。以焦虑为例,这些指南包括:

(1)简要描述体验焦虑的情境,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

(2)当你感到焦虑时,试着从焦虑的体验中摆脱出来,间隔一会儿以后再去体验;

(3)在间隔期间,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态记下你的体验,即关于“我”的叙述。如,如果你当时在想世界饥饿问题,你就写下“我正在想世界饥饿问题”。

(4)既要报告你体验的内容又要报告体验的过程。

A你体验什么(体验的内容):这主要指向你的体验。例如,我体验到我的“大腿”,那是“下午六点”,我“饿了”等。

B你是如何体验的(体验的过程):主要指朝向某种体验目标的方式。如,我可以“看到”我的大腿,“想”现在六点了,“感到”饿了。

(5)对体验的描述必须抓住体验的简短的过程并回答:处于焦虑状态中的体验是怎样的?

研究组织者把这些问题做成一份体验描述表,共同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形成一个对某一情境下焦虑的描述。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看体验研究者对体验的描述:

“我正在准备毕业典礼。一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边忙碌着,但是在戴帽子和穿礼袍的过程中出现了麻烦,我不知道怎样更好看一些。以下是出现的体验:

我感到自己在笨拙地来回试着。我不知道帽子和礼袍该怎样戴和穿。人们会嘲笑我,我看起来会像一个小丑。Dr.X(我)要站在所有人的面前。没有一个人会忘记的。我将逃离那个地方——在新的地方开始我新的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体验的描述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第一是对形成某种体验的情境的简要描述,第二是在当时情境下的真实感受和体验。由于体验研究者坚持,某种体验的形成是建立在人对情境的认识、理解基础上的,所以情境是产生一种体验必不可少的部分。

所得到的每一个描述都是针对特殊的情境和个人的。每一个研究者对自己在多种情境下同一种体验进行描述,这样就形成不同情境下某种体验的多个描述(如考试、工作等情境下焦虑)。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小组就获得了很多关于研究主题体验的描述。这些描述反映了在不同情境下相同的体验,或不同的人对一个特定研究对象所形成的代表性样本。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概括化能力,与传统的研究方法试图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使情境保持一致的做法不同,体验研究尽量包含各种不同的情境,这些情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研究参与者“真实生活”情境。所以,体验研究者认为,体验研究更像田野研究而不是传统的实验室研究。

3.1.3.分析资料,发现共同因素及其关系

对体验的描述构成了分析的原始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每一个研究者独立地分析描述中的共同因素。第二个阶段是在小组会议上对每一个研究者所提出的因素进行讨论,获得对体验共同因素的一致认同和确定。

3.1.3.1.独立分析

在研究者对体验描述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分析指导。以焦虑为例,“你已经获得了一些对焦虑体验的描述,仔细阅读这些描述,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可以问自己:

(1)在我所有的对焦虑的描述中,描述了它的哪些方面?

(2)无论我何时处于焦虑,这些方面都体现出来了吗?

如果在多种你感到焦虑的描述中,这种典型的思维都会出现,那么这些典型的方面就称为共同因素。这些因素常常在描述中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需要我们去发现。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态把焦虑的共同因素列出来,这些因素无论对其他人还是对自己都具有普遍性”。按照分析指南所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研究者对描述进行独立分析。下面是柏瑞尔对自己分析过程的记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具体分析实例:在每一次体验中我首先了解自己的状况,如我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与其他人在一起还是独自一人?通过再现过去的经历,我首先从身体的角度重新体验当时的情境。一旦我确定了自己的状况(情境),我开始反复阅读这些描述。这时,描述中的语言就确确实实成了我的思想与情感。当我阅读并体验这些经历时,我对它们不断地提问。

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之间来回转换。我常常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各个具体情境中,体验的哪些方面总是被反复提到?因此,这种分析包含了一种“对话式思维”(dialogal thingking),即在一个描述与其他描述之间的比较。在阅读体验描述意义的同时,问题一直追随着所读的内容,直到获得问题的答案。

这样,在各个不同情境中都出现的因素就成为共同因素。例如,“害怕失败”可能在考试或约会产生的焦虑中都会出现,那么它就是焦虑的一个共同因素。研究者把自己所发现的这些共同因素列出来。体验研究强调,为了与直接体验保持密切联系,这些因素都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出来。如:(1)我觉得我必须作出避免消极后果的行为(可能是内心的准备、态度等)。(2)我对避免消极后果的适当行为还不确定等。

3.1.3.2.共同分析,确定共同因素

当所有的共同研究者完成了对描述的独立分析以后,研究组织者会组织研究小组召开小组会议,分析体验的共同因素。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研究者把自己所列出的体验因素表达给其他研究者。研究、组织者把提出来的所有因素都列在一起,便于后续分析。在此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以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意义的情况,此时研究者应予以注意,把它们归为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因素中包含了多种意义的情况,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划分。第二,其他研究者提出认同或不认同的意见,并说出理由。研究者对所列出的每一个因素依次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认同或不认同,并提出理由;第三,解决争议,如果必要,回到体验的描述。对于隐含在描述中的意义,有时在研究者之间很难获得一致认同,解决这些争论最好的办法是回到原始资料,从资料中找出依据;第四,达成对体验因素的共同认识。此时所获得的因素必须是出现在所有类似体验中的,无一例外。这样,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能获得对体验的更普遍和更客观实证的理解。

3.1.3.3.验证因素,考察等同概念、差异性、体验共同因素的证据以及充分和必要关系

获得对体验因素的一致认同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验因素进行考察:首先,体验的等同概念和差异性。体验的等同概念是指,如果不同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体验意义,那么各种体现了相同意义的表达就是体验的等同概念。为了考察是否存在这一可能性,在不改变体验本质的情况下,要考察某一研究者的体验能否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准确地陈述(如,用其他小组成员的话)。如果可以,那么这种不同的表达就可看做是体验的等同概念,并把它们看做一个因素列出来。如果不能,那么体验要素之间就存在着差异,就要以两个不同的因素体现出来;其次,体验共同因素的证据。对因素的一致认同是建立在体验证据基础上的,因此要考察体验因素的证据基础,对过去的经验在体验上进行再现。这一验证过程可以公开进行,即每一个人都可以考察在自己的体验中共同因素是否存在。这样,通过运用自身体验,可以在自己体验系统内对共同因素进行直接验证。体验研究对效度意义的理解就是对某一体验(如,焦虑)的自我报告与自己所体验的符合程度。如果自己所报告的焦虑确实符合自己的体验,那么就有较高的效度;第三,必要和充分关系。一旦所列出来的因素都得到了认同,要对这些因素是否是产生某种体验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加以验证。以愤怒为例,通过分析,获得了产生愤怒体验的两个要素:对公平的希望;感受到已经产生的不公平的行为,或者是想象的或者是直接的。研究者要对这两个体验因素是否形成愤怒体验充分的和必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必须把自己置于出现愤怒的情境中,或者重新体验过去产生过愤怒的情境。询问如果没有不公平感是否会有愤怒的感受,如果结果与我们所预期的和希望的相反,我们会感到愤怒吗?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事件的结果与人们所预期和希望的相反,可能会感到受挫或失望,但不一定会产生愤怒。只有当人们感到结果不公平并影响到个体(感到个人是受害者或至少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人们才会感到愤怒。因而验证了不公平感是产生愤怒体验的必要条件。但是,它是充分条件吗?在不公平的条件下只会产生愤怒不会有其他的,诸如伤害、欺骗、虐待、冤枉吗?因此,还要对产生愤怒的充分条件加以验证。即研究者还要问人们感觉到了不公平是否会没有愤怒的感受。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对公平的希望和感受到已经发生的行为的不公平是产生愤怒体验的充分条件。

至此,完成了体验研究质的分析阶段,体验的共同因素得到了阐明和验证。柏瑞尔和皮赖斯认为,万·卡姆在进行“被他人所理解的真实感受”的研究中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与他们上述方法既有类似之处,也有重大差异。类似之处在于都设置一个情境或者参与者自己再现过去的情境,就给定的现象加以描述,确定现象的共同因素,帮助对某一现象更全面的理解。差异之处在于,首先,体验方法是研究者自己描述自己的体验,即资料来自研究者,现象学研究是研究者对他人描述的分析。第二,体验研究比现象学研究更明确地阐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被动注意和提出问题的模式等。第三,获得共同因素以后,体验研究仔细考察了其充分和必要性。第四,体验研究关注体验共同因素的功能性关系。

3.2.第二阶段:量化验证阶段

体验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对假设的验证阶段。柏瑞尔等人并不是在所有的文章中都把这一阶段包含进来,尤其在阐述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上都只包含了第一阶段。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体验方案,我们将这一阶段也呈现出来。

对体验的共同因素达成一致认同后,研究者通过上述的资料验证考察了共同因素的充分性和必要性,量化方式的验证主要是考察从质化研究阶段所获得的共同因素的普遍性程度。这一过程是通过形成假设、问卷调查以及设计实验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