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63

第63章 中国保尔——吴运铎(1917—1991)

生平简介

吴运铎(1917—1991),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账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

吴运铎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

1939年5月,吴运铎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吴运铎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去世。

当年,吴运铎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革命活动

吴运铎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在安源煤矿开办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1938年9月,吴运铎毅然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他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

在新四军的修械所里,一无资料,二无材料,生产条件极为艰难。吴运铎他们在古庙中办军工厂,把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为制造军工机床,他组织大家从废铁堆里找来几节断钢轨,在中间钻洞安装模型,再将铁轨固定在案上,加工成简易的机床。没有发动机,就借来老乡家的石磨,插上铁棍当轮轴,自己动手把磨盘摇起来,就是一台土制的发动机。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吴运铎的左脚,由于伤口发炎,他高烧40多度,并导致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肉后,他的踝骨处留下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他不得不拄着双拐忙碌在车间里。就在这样设备简陋的“山沟兵工厂”,吴运铎他们研制出了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他们自制的弹药和修复、自制的枪炮,被一批批运送到前方战场,源源不断地为新四军将士提供着消灭侵略者的武器。

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根本无法找到。为了研制子弹,吴运铎想方设法去找代用品。他刮下红头火柴的头,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将老烧酒蒸馏后,代作酒精用。红火药爆炸力太强,他就掺进锅灶上的烟锅子,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由于红头火柴用量太大,根据地供应不上,他们的生产一度陷入了困境。吴运铎反复试验,发现可以从药店买来雄黄和洋硝,进行混合配置,加以替代,解决了难题。缺乏制造弹头的材料,他试着把铅熔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发现铅经不住高热,可能导致步枪炸毁,他又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终于试验成功。军工厂接受了制造地雷的任务,却没有人知道地雷是什么样子。吴运铎找来几本小册子,一边看书一边试验,利用手边所有的废旧材料,把炸药灌进迫击炮弹空壳,再拧上用电灯泡做的电雷管,竟然研制出了各种地雷。吴运铎带着7个学徒工,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学校培训,但是边干边学,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

在试制武器过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次身负重伤,经过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被炸残,全身有几十块弹片没有取出。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准备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作击发药。虽然事先做了防范,将雷管用水浸过,但当他进行拆除时,忽然一声巨响,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他当场失去知觉,整个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裂,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

即便这样,他仍然置个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顾,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