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06

第6章 爱国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2)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了沈阳等地。蔡元培看到,国民党军队不但不抵抗就撤至山海关内,而且其特务,警察机构还加紧镇压主张抗日的民主人士与共产党人,因而更加坚定了与国民党斗争的决心,更加明确地站到爱国,民主,进步的立场上来。他采取与蒋介石截然相反的态度,千方百计保护抗日爱国力量,坚决主张抗战到底。蔡元培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声讨侵略者,揭露其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后,革命老人何香凝在上海发起“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蔡元培将自己书写的五副对联赠给展览会展出,为抗日筹集钱财。

1933年5月,上海青年会举办“国耻演讲”,他主讲第一讲,题目是《日本对华政策》,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系统地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和侵略政策。第二年,蔡元培从上海到南京,汪精卫请他吃饭。在饭桌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我们后辈也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说着,两行热泪便流到了盘子里,和着汤水一起咽下,举座无不感动,汪精卫则感到很不自在。蔡元培抵抗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得到中国共产党人赞扬。1936年9月20日,毛泽东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称赞蔡元培的爱国抗日主张,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从同志,从朋友,称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国事业,闻之而欢跃者,更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全民族之诚实儿女,毫无疑义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进攻中国。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11月2日,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央研究院也不得不随同迁往内地。蔡元培在上海已无法立足,又不愿意跟着国民政府后退,就去了香港。到香港后,蔡元培的身体因患伤寒病尚未复元,所以非常虚弱。但是,他仍以古稀之年,病老之身,不知辛苦地尽瘁于国事,一刻也没有忘记国难家仇。1938年2月,他在一首诗中抒发抗战必胜的信念:由来境异便情迁,历史循环溯大原。还我河山旧标语,可能实现在今年。表明他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4月,他的老朋友,共产党人吴玉章由欧洲回国,路经香港与蔡元培晤谈时,蔡元培“欣欣然以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为国家民族之大幸。”5月20日,他在香港公开演讲,希望发挥美术与美育的作用,为抗战作出贡献。

第二年,他被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推举为第二届名誉主席,又填一首《满江红》词,作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的会歌: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不必问领土大小,军容赢诎。文化同肩维护任,武装合组抵抗术。将野心军阀尽扫除,齐努力。我中华,泱泱国。爱和平,摧强敌。两年来,博得同情洋溢。独立宁辞经百年,众擎无愧参全责。与友邦共奏凯旋歌,显成绩。激昂慷慨,表现出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

蔡元培是各种恶势力的敌人,同时又是革命者的朋友。他对恶势力充满无限的恨,对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革命者与爱国者又充满无限的爱。被他拯救,保护过的革命者与进步人士同样是很多很多。1930年10月,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夫人,共产党员杨开慧,因叛徒告密,被湖南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她60岁的老母亲以及哥哥,嫂嫂在上海找到蔡元培,希望他帮忙营救。蔡元培立即联合了几位社会知名人士,联名打电报给湖南军阀何键,希望能保释杨开慧。但是,反动透顶的何键收到电报后,竟采取阴险狠毒的手段,决定立即枪杀杨开慧,然后复电,推说电报来迟了。

同年11月,著名学者罗隆基因为批评国民党,在上海被逮捕,蔡元培想法设法将他救了出来。第二年8月,邓演达遭被捕,蔡元培同样进行了营救工作。

像这样的营救工作,蔡元培真不知做了多少,虽然有些没有成功,但蔡元培是尽了力的。在这样的工作中,蔡元培深深感到,中国政治与社会的黑暗面太多,应该团结,组织起来,同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

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蔡元培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同他的同志们一起,开展了营救左派政治犯以及因要求抗日而被捕的进步分子的活动,并派代表视察各地监狱的情形。他们先后营救过共产国际驻中国工作人员牛兰夫妇,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廖承志,陈赓,罗登贤,许德珩,侯外庐,丁玲,范文澜,潘梓年,马哲民,陈藻英,余文化等著名人士。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1933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日。蔡元培与陶行知,李公朴,陈望道,黄炎培,章乃器,叶恭绰等100多人在上海发起纪念会。由他领衔发表的纪念会缘起说:“50年中,马克思之学说所给予世界之影响至为重大,而50年来世人对于马克思,无论其为憎为爱,为毁为誉,而于马克思之为一伟大之思想家,为近世科学之社会主义之始祖,则殆无人否认。近年来我国以反对共产党之故,辄联而及于马克思之思想与学说,寝且言者有罪,研究者亦有罪。此种观念,亟应打破。”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同一天,上海青年会举办科学社会主义讲座,蔡元培带头主讲“科学的社会主义概论”。1934年12月,他为《社会主义新史》一书作序,指出:该书“使读者公认此种运动,为人类普遍的要求,而决非一学派之所杜撰。”在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桎梏思想,禁止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的形势下,蔡元培带头发起纪念马克思的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过程中,蔡元培与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鲁迅结下了亲密友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由广州流亡到上海租界,蔡元培聘请他做大学院特约著作人,使鲁迅有固定的生活收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时候,蔡元培邀请鲁迅参加,并推举鲁迅做上海分会委员。1936年10月19日,比蔡元培小13岁的鲁迅不幸病逝。蔡元培不顾个人安危,担任治丧委员会主席,并亲自执绋(fú)送殡。在墓地举行葬礼,蔡元培致悼词,他说:“我们要使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不死,必须担负起继续发扬他精神的责任来。”“我们要踏着前驱的血迹,建造历史的塔尖。”他撰写《挽鲁迅联》,写道:“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随后,他还出任鲁迅纪念委员会主席,积极支持出版鲁迅全集,并为《鲁迅全集》作序言,称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经评价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先生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的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的。”这是对两位伟人亲密友谊的恰当评价。

对蔡元培的逝世,全国人民不分政治派别,不论天南地北,全都同声表示深切哀悼。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唁电说:“先生为革命奋斗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在唁电中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撰写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革命圣地延安的各界群众举行追悼大会,并发表唁电说:“先生清末从事革命,提倡民权;民六(1917年)任北大校长,网罗人才,兼收并蓄,学术思想,主张自由。伟大的五四运动,实先生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九一八后,与宋庆龄,杨杏佛诸先生等发起人权保障同盟,从事挽救青年志士,以图保留国家元气;虽为强暴所威胁,而气不为之沮。七七抗战以来,先生老矣,犹谆谆以精诚团结,言信行果,训戒国人。哲人云亡,遗教不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对蔡元培一生的评价,高度概括了蔡元培的革命历程和人格风貌,确切地表达出蔡元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功绩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