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05

第5章 爱国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1)

生平简介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爱国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革命活动

同各种恶势力展开顽强斗争,无私无畏地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维护人权,是蔡元培生命历程中的闪光一页。他所与之斗争的恶势力,既有国外的帝国主义者,也有国内的军阀反动派,以及蒋介石,国民党等各种反动人物与党派。

其一,反对军阀。

蔡元培特别痛恨军阀,认为好端端一个国家,全让军阀们给糟蹋了。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便同反动军阀进行顽强斗争。

1922年1月,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因为领导劳工运动,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他愤然写了《黄庞流血感言》一文,号召国人“完成两先生没有做成的事业”,“替两先生复仇”,“应该把赵恒惕来偿命”。他并且说:“我们后死的人,第一责任,是在劳工会里大大的尽力,叫每个劳工都有两先生的精神,使他们杀人的知道拔去一二个眼中钉,反增加了无数。”1923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借口金法郎案,非法要求逮捕无罪的财政总长,北京大学兼职老师罗文干。蔡元培对这种践踏人权的行径非常愤慨,当即发表《不合作宣言》,并提出辞职,表示:不能与干涉司法独立,践踏人权的教育当局再有任何关系。他当天就离开了北京,然后经上海去了欧洲…

其二,反对帝国主义。

蔡元培在国外多年,对帝国主义者的本质了解得比较清楚。他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可以通过他在五卅运动之后的表现反映出来。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激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帝国主义逮捕100多人。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者,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打死群众10余人,伤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蔡元培在国外听到消息,愤怒的火焰填满胸膛。6月下旬,他致电北京大学及全国各团体,表示对运动“深以不能亲自参加为憾”,指出:应该立即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接着,他在德国汉堡撰写了《为国内反对英日风潮敬告列强》一文,并翻译成英,法,德3国文字,分送欧洲各国报刊发表,揭露帝国主义压迫,剥削与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真相,警告帝国主义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后来,他还撰写了《五卅殉难烈士墓碑文》,高度评价五卅运动这一反帝爱国壮举,指出:运动使“英人在华之商业一蹶不振,中国被压迫群众对帝国主义者之肉搏,亦由此开始。中国民族在国际上之独立运动,五卅烈士,实开其端。”

其三,反对国民党。

国民党本来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政党,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过伟大贡献。蔡元培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在党内具有崇高地位。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经孙中山提名,蔡元培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对这一职务安排,孙中山解释说:“蔡孑民先生在北方的任务很重大,北方的政治环境与南方大不相同,他对革命的贡献是一般人所不易了解的。本党此次改组,不提他参加中央亦不好,使他在中央的地位太显著,对于他的工作反为不便。”尔后,在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蔡元培均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当蔡元培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的时候,他正在国外。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责任,依旧积极支持并配合国内反帝反军阀的艰苦斗争。

1926年2月,他一回到国内,立即参加了讨伐军阀的北伐战争,在江浙一带从事组织工作。由于他刚刚回国,时间很短,对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式缺乏深入了解,加之蒋介石的反动本性还没有完全暴露,所以,他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的反动派也不太了解,曾经抱有希望,希望他们能使国家强大起来。1927年,蒋记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他以元老身分授印。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他又是证婚人之一。此外,他还担任了大学院院长,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但是,南京政府成立后,对内大搞专制独裁,肆意屠杀共产党人;对外则妥协退让,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其所作所为,很快就使蔡元培觉醒过来,对蒋介石也不再抱任何幻想,并开始分道扬镳(biāo)。他不同意国民党当局的对外政策,特别反对其残杀异己的特务政治,与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

1932年12月17日,蔡元培和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名铨)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设上海分会与北平分会,公开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统治对垒。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成立同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反对摧残法制,蹂躏民权的法西斯专制,保障人权,援助革命者,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蔡元培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等所愿意保障的是人权。既同是人,就有一种共同应受保障的普遍人权。”他表示,人权保障,第一没有党派的成见,第二没有国家的界限,第三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很快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污蔑,压制,威胁,迫害,接连而至。他们先是对宋庆龄,蔡元培发出警告,污蔑同盟是“非法组织”,又接二连三地向宋、蔡、杨等人投寄恐吓信,以暗杀相威胁。蔡元培顶住了这些压力,断然驳斥同盟是“非法组织”的谬论。不久,1933年6月18日,反动派果然下了毒手,在上海将杨杏佛乱枪打死。杨杏佛被害后,蔡元培痛哭失声,悲愤交加。杨杏佛入殓的当天,大雨滂沱,乌云滚滚,国民党法西斯放出继续杀人的风声,企图阻止蔡元培参加葬礼。但蔡元培没有害怕,没有屈服。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毫不犹豫地毅然来到万国殡仪馆,亲自主持吊唁与祭奠仪式,表现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气概。致悼词时,他老泪纵横,咽不成声。事后,蔡元培竭力妥筹对杨杏佛遗孤的抚恤工作,并推动中央研究院成立“杨铨社会科学纪念奖金”,作为对战友的纪念。但是,杨杏佛之死却使得民权保障同盟不得不停止活动。

血的教训使蔡元培由一位国民党元老,转变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对者与批判者。他曾经对人发誓说:“从此不再进南京城了。”

其四,反对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