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07

第7章 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875年,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翌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评议员、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秋瑾接办大通学堂,赴浙东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准备皖浙两地同时起义。

7月6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绍兴革命行动暴露。1907年7月13日下午,鉴湖女侠秋瑾被捕,7月15日凌晨,被杀于绍兴府闹市轩亭口,时年32岁。

秋瑾所作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革命活动

秋瑾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秋瑾绝命诗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