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41

第41章 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1901—1927)

生平简介

赵世炎(1901—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出生于1901中5月30日(农历1901年4月13日),酉阳县龙潭人。

赵世炎自小聪明、稳重、幽默,善于体贴人,在家里男孩中排行老五,是男孩中最小的。赵世炎从小就勤奋好学,于1915年8月进入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1919年留学法国,在法期间,赵世炎与周恩来同志同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主要负责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学苏联,回国后为李大钊助手。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与周恩来、罗亦龙共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斗争中,他紧紧把握斗争方向,注意加强起义队伍的组织建设。在斗争遭到挫折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组织好第三次武装起义,他和周恩来同志一起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在斗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败了反革命武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把26岁闪光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革命活动

赵世炎和周恩来等一起创立了少年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重要组织之一。1924年赵世炎回到北京后,党中央任命他为北京地委书记,后来,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他又担任了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并兼任了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的革命斗争。他用世炎、施英、因、识因、乐生等笔名写了大量的分量很重的战斗文章,在北京的工人学生以及知识分子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鲁迅先生经常看赵世炎主编的《政治生活》,在后来严酷的白色恐怖中,鲁迅还一直保存着两期《政治生活》。

《救国时报》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评论政治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扬溢于全国。”李大钊赞扬赵世炎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了武昌,上海党组织为了配合北伐军夏超部进攻上海,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由罗亦农、赵世炎任起义总指挥。原定的计划是要把上海的海员工人、五金工人、市政工人、纺织工人都动员起来,举行起义。但是,部分同志一味要同国民党合作,把起义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上海政治分会主席钮永建。10月24日起义失败,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十余人被杀,一百多人被捕。赵世炎痛心不已,坦率地总结失败的原因说:我们不免太幼稚。

他毫不气馁,动员群众,领导上海总工会又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赵世炎越发加深了他的“要革命没有武装是不行的”看法。下决心弄武器,把工人纠察队武装起来。当年上海工人流传着一首《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民歌,其中有这样几句:天不怕,地不怕,哪管铁链子下面淌血花……折下骨,当武器,不胜利,不放下。由赵世炎领导的工人纠察队,更是豪迈地说:被捕坐牢,家常便饭,枪毙杀头,告老还乡。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上海被解放的第二天,上海《申报》刊登新闻,内有赵世炎的讲话:“现在大局虽已底定,我人并不据心为功,要知我人之暴动,系为全市民谋福利而暴动,已得市民之竭诚相助……希望各界互相合作,共负建设责任。”

赵世炎烈士塑像

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事变后,有些人开始动摇了,赵世炎对这些同志进行耐心的说教和帮助,他说:“革命嘛,就是这样,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流血,反动派的监狱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共产党人全关起来,只要有一个人,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他被捕以后,在狱中,仍鼓动同志们“不要害怕,越怕越没有希望”,“改造社会就是要付出代价”。敌人提审他时,他也是慷慨激昂地说:“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从容不迫地离开了监狱,向难友们平静告别,然后拖着沉重的脚镣走向刑场。

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