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40

第40章 千古功臣——张学良(1901—2001)

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2001),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国民党将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为抵御日本侵略,同年12月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解除副司令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后引咎辞职。1935年率军到西北与红军作战,多次失利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1936年12月10日,他在中华民族危急的时刻,毅然与西北军著名抗日将领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蒋与中共合作抗日。张、杨此举打破了蒋介石集团“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计划,唤起了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的吼声,触怒了蒋介石。事变结束后亲送蒋回南京,蒋于民族利益而不顾,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良软禁终身。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没有成功。后国民党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回归东北故里。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1月27日,张学良在台北的新居,会见了东北大学校长蒋仲乐,从而实现了东北大学现任校长和65年前老校长的会晤。

1993年12月24,张学良夫妇由旧金山转抵檀香山。1995年4月,张学良夫妇移居夏威夷。5月,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题词:“抗日航空烈士永垂不朽。”

2001年,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4日20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革命活动

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及热河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12月30日,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0年3月21日,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4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7月2日,赴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9月18日,发表“巧电”,19日派兵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10月9日,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10月10日,在北大营阅兵。11月12日,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11月2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张学良,并在北平设副司令行营,所有东北、华北各省军事均由张节制。

9月18日夜,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沈阳一夜间失守。9月21日,召集北平名流,讨论东北问题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1932年2月29日,在北平会晤章太炎,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4月9日,与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谈话,谴责日本侵略行为。8月8日,辞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8月20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3日,山海关失守。2月11日,宋子文到北平,与张学良商讨热河防务问题。2月17日,陪宋子文视察热河,布置防务,借以鼓舞士气。2月18日,与27名将领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3月9日,在保定车站会晤蒋介石,蒋暗示张辞职下野。3月11日,通电下野,并表示自己是“以巩固中央,统一中国为职志”。4月11日,由上海携家眷乘船出国考察。5月12日,抵达意大利。12月18日,蒋介石电召其回国。

1935年2月5日,在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3个月剿灭红军。3月1日,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4月24日,自驾飞机至西安访问杨虎城、邵力子。7月22日,再次飞西安,落实东北军入陕问题。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总部设西安。11月2日,当选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飞上海,密见李杜、杜重远,坚定了抗日信心。12月底,回到西安,接见东大学生代表宋黎、韩永赞、马绍周,表示“国难家集仇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

1936年1月,接见被红军放回来的高福源团长,了解共产党抗日主张。3月4日,飞赴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商谈停战抗日问题。4月9日,在肤施(今延安)与周恩来秘密会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5月29日,赴太原与阎锡山再度会谈抗日问题。6月15日,在西安成立“王曲军官训练团”,自任团长。6月18日,出资创办《西京民报》,宣传东北军复土返乡、团结抗日思想。6月22日,发表《中国出路唯有抗日》演说,表明抗日决心。7月,成立抗日同志会,自任主席。8月29日,闻讯国民党特务逮捕东大学生代表,派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即为“艳晚事件”。9月初,在西安东城门楼创办东北军警卫二营学生队。9月23日,回电蒋介石,谓“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9月30日,东北大学西安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张莅校讲话。10月10日,与杨虎城在西安举行“双十节”阅兵典礼。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训斥。10月29日,飞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怒斥。11月27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12月2日,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训斥。12月7日,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次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被严词拒绝。12月8日,杨虎城去华清池劝蒋。回城后与张学良秘密商议,劝蒋已行不通,只有“兵谏”了。12月9日,在十里铺哭劝西安学生不要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保证“三日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12月11日,再赴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毫无结果。12月12日,晨五时,与杨虎城一起举行兵谏,扣蒋于新城大楼。“西安事变”爆发。12月13日,召集“总部”全体职员大会,说明“西安事变”的原因和经过。12月14日,在西安电台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总”,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2月16日,西安各界民众在革命公园举行大会,张、杨到会发表演讲。张学良在大会上说:“各位同胞们,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的。”12月17日,与中共代表周恩来会谈。12月20日,与杨虎城共同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不惜一切,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12月24日,蒋介石口头答应张、杨条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下午3时,亲自送蒋介石离西安。26日,抵南京。12月30日,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12月31日,被判处徒刑10年,剥夺公民权5年。

与苏联人作战时的张学良。

1937年1月,张学良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待命杀敌,收复东北。1月4日,国民政府下特赦令,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失去自由,开始幽禁生涯。

1956年12月12日,周恩来总理举行“西安事变”纪念会,高度评价张学良为“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