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39

第39章 铁血儒将——曾中生(1900-1935)

生平简介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字化生。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资兴人。190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资兴东乡犀牛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9月,曾中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1928年冬回国,曾中生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先后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1930年9月,曾中生调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1931年4月,曾中生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后调任第四军政委。

因坚决反对张国焘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曾中生屡遭打击,曾被降为独立第一师师长。

1932年12月,曾中生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他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先后写出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点》、《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系统总结了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的经验。

1933年9月,曾中生被监禁。

1935年8月,曾中生在四川省卓克基遇害。

1988年,曾中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革命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授衔的将帅,个个都身经百战。他们是千百万革命战士中的佼佼者,也是历尽磨难后的幸存者。

在战争年代,有许多同他们一样优秀的将才、帅才却过早地牺牲在征途上。曾中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中生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长,随军北伐,到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宣传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地下。

1927年9月,曾中生被派往苏联入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看到毛泽东、朱德送来的红四军的一些报告,开始接触游击战问题。

图为1934年5月红九军政治部翻印的《与“赤匪军作战”要诀》。

1930年4月,曾中生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9月调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11月到达湖北黄安。此时,国民党正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而红军主力已去皖西,苏区内兵力空虚。在此危急时刻,他果断组成中共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统一指挥反“围剿”,领导地方武装和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派人紧急通知在皖西的红军主力西归,终于挫败敌人的第一次“围剿”,接着又挫败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

1932年12月,第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后,曾中生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在困难处境中,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系统总结第四方面军反“围剿”的经验,写出《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被作为军事教材,发往部队,影响了一批红军将领。在此期间,他继续同张国焘的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直至被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