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32

第32章 敌后传奇司令——罗炳辉(1897-1946)

生平简介

罗炳辉(1897-1946),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云南彝良县人。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但因对军中腐败现象不满和对旧制度的刻骨仇恨,他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纵队长、军长等职。

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罗炳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参加了龙冈、广昌、莲塘、南雄水口、建黎泰、黄陂、草台岗等战役战斗,连战连胜。在完成艰险任务中,智勇兼备,屡立战功,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过闽江。

1934年10月,罗炳辉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九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初期,罗炳辉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罗炳辉率部北上山东,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界河战役和临(城)韩(庄)战役。1946年4月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6月初抱病指挥枣庄战役。胜利后病倒,21日返临沂就医途中不幸逝世于临沂县兰陵镇(现兰陵美酒厂内)。享年49岁,遗二子二女。28日,苏皖边区政府发布政令,改安徽省天长县为炳辉县(该县1960年复旧名,现天长市)。

革命活动

在滇军中,他训练刻苦,常练功彻夜,以精湛的武艺在历次严格考核中连连晋升,一次不脱。并以公正无私、作战勇敢,深得士兵拥戴。

在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陈炯明叛乱。时任滇军参军官的罗炳辉,在友军崩谈、滇军陷入覆灭之境而不知的危急关头,用军衣包着弯把雨伞冒充机关枪,三闯匪区,两渡江河,韶山越岭,20小时奔跑200华里,挽救了滇军。随即又在强攻桂林之役中立下战功。滇军总司令朱培德极为感激,任命他为少校副官、征兵主任,后又任广州孝平兵工厂护厂队队长。

1929年7月,罗炳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0年6月,朱毛红军“汀州整编”为三个军,罗炳辉任红十二军副军长,次月升任军长。1932年2月兼福建军区总指挥,7月任红二十二军军长。1933年12月任红九军团军团长。在1931年和1934年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参与指挥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荣获红星勋章,是十个著名的红军将领之一。长征中,罗炳辉率红九军团作全军后卫,在黔、滇、川省单独行军4000华里,巧渡金沙江,激战泸沽,过沪定,扶病克天全,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9月,他回延安出席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12月,抵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辅佐陈毅司令员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7月1日,第五支队成立,他任司令员(次年任新四军江北总指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2师副师长,后任2师师长、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

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1950年,人民政府为罗炳辉建造了宏伟的陵墓,周恩来亲题:“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朱德亲题:“炳辉同志纪念,革命彻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刘少奇亲题:“炳辉同志千古,志在革命,功在人民。”任弼时亲题:“永垂不朽!”陈毅亲撰挽联“罗副军长炳辉千古:为被压迫阶级争自由、剧战久经、到死不离民众,当反革命势力已陨灭、丰碑特建、勒铭永记殊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