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26

第26章 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1895-1931)

生平简介

恽代英(1895-1931),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革命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武汉爱国学生运动主要领导人,带领互助社等青年团体的学生写宣言,发传单,创办学生周刊,领导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调查并抵制日货,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同年9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次年,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并先后创办《互助》、《武汉星期评论》、《我们的》等进步刊物。1920年春,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由信奉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及其学说、唯物史观、布尔什维克、劳动问题。1921年7月,领导建立“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的共存社。11月,主张将少年中国学会改造为布尔什维克团体。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夏调上海,先后任青年团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中国青年》,任主编,先后发表130余篇文章,引导青年前进,批判国家主义派、冯自由派、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同时兼任上海大学教授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

1925年5月,因日本人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中共中央决定5月30日组织上海市民举行反帝大示威,他为示威总指挥。“五卅”惨案发生后,与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制定在全国组织反帝运动方针。1926年1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旋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及军校中共党团领导成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青年部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他在黄埔军校任期中编有《政治讲演大纲》、《政治学概论》、《中国国民党与农民运动》等讲义,讲授《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1927年初,到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主任教官,并受聘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农民问题讨论委员会常委。3月,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负责修改农民问题宣言,主张维护农民利益。4月受聘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兼职教员。湖北省政府成立,任省政府委员。5月,出席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主张公布《解决土地问题决议案》,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同期出席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等站在一起,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当选为中央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毛泽东等团结国民党左派宋庆龄等,联名发出讨蒋通电,斥责蒋介石是“民众之蟊贼”。5月中旬,夏斗寅叛变,恽任中央独立师党代表,协助叶挺部击退夏部进犯,保卫武汉。同年7月23日,赴九江参加筹划南昌暴动。30日抵南昌,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八一”南昌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8月5日,随起义军南征。部队在广东潮汕遭挫,从甲子港乘船去香港。12月,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主编机关刊物《红旗日报》。起义失败后,再转香港,担任广东省委委员,从事地下斗争。1928年7月,中共“六大”以后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1929年6月,在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2月,以中央代表身份出席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通过调查,在《红旗》上发表了《请看闽西农民造反的成绩》和《闽西苏维埃的过去与将来》两文,热情赞扬毛泽东、朱德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同年,因反对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而受打击,后调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5月6日,在怡和纱厂接头时被捕,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监狱中遭杀害。牺牲前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