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27

第27章 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1934)

生平简介

吉鸿昌(1895-1934),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机智超群,由一名普通士兵一步一阶升至军长。在北伐战争中,其所率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铁军”。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奉蒋介石之命,围剿红军。后由同情革命到信仰革命,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对此怀恨在心,1931年,令其出国到欧洲“考察”,以排除异己。在欧美期间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海外侨胞“用热血拥护祖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吉鸿昌毅然回国,后于1932年来到天津,全家隐居在和平区花园路4号的一座红色欧式小洋楼里,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奔波于京、津之间,联络爱国志士,反蒋抗日。

1933年,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抗日同盟军,亲自担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

1934年在天津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担任中央委员会主任。所住的红楼成了中共和抗日武装的重要据点,于此设立秘密印刷厂,印制抗日救亡宣传品。吉鸿昌与夫人胡洪霞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为抗日救国壮烈牺牲。临刑前,天下着茫茫小雪,他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悲壮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革命活动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毅然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的指示潜赴山东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置枪弹。

1933年7月,在吉鸿昌指挥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省警备司令。从6月开始,吉鸿昌率部北征收复察东失地,北路军在吉鸿昌的指挥下,所向披靡,三战三捷,22日,收复康保城。7月,收复宝昌和沽源县。随即又开始了扫清多伦外围的战斗。多伦地势易守难攻,为察东重镇,日本视之为攻掠察绥两省的战略据点,派重兵把守。根据敌情、地形,吉鸿昌采取强攻为主、先发制人、内外结合的战斗方案。7日晚,同盟军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日伪军凭借工事与火力,拼命顽抗。攻城部队奋勇冲击,经过两天三夜激战,至10日晚,仍久攻不下,吉鸿昌乃亲率敢死队,赤膊匍匐前进,连续三次指挥登城。与此同时,暗派副官率士兵40余人,化装成伪军潜入城内。12日凌晨,吉鸿昌再次组织猛攻,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日伪军,收复了多伦,察东四县全归同盟军之手,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之举,对全国抗日力量产生极大鼓舞。

然而,此时蒋介石却派重兵进攻同盟军,同盟军终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而失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吉鸿昌同宣侠父、南汉宸及任应歧将军,联络各派抗日人士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党组领导成员。为宣传抗日爱国,大同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吉鸿昌用自己的钱购置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他的家成了党在天津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联络站,被大家称为“红楼”。吉鸿昌还广泛联络各界爱国人士,继续准备武装抗日活动,他的夫人胡洪霞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挥师收复多伦的吉鸿昌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殉难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

1945年,中共“七大”时,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1984年在纪念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事迹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胡耀邦为郑州烈士陵园中他的墓碑上题写了“吉鸿昌烈士纪念碑”。邓小平为《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了书名,聂荣臻在书上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永垂不朽!”薄一波在书中题词:“慷慨赋词,英勇就义,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