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48623700000005

第5章 认识便秘(3)

2.结肠癌便秘的特点 结肠癌也称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50~70岁的人最多见,20~30岁的青年人也不少,不可忽视。医学上把发生在回盲部、升结肠等右半侧结肠的癌称右半侧结肠癌,把发生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左半侧结肠的癌称左侧结肠癌。左右两半侧结肠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结肠癌患者,起病比较和缓,且症状不特殊。通常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大便不规律,如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或粪便带少量黏液等。所以,当发生慢性腹泻或不易纠正的便秘,或既往大便正常,近期突然发生难治性便秘,尤其为老年人,应怀疑结肠癌的可能性,并予以高度警惕和彻底检查。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3.先天性巨结肠便秘的特点 病程迁延者,可见于较大的幼儿或儿童。除顽固性便秘外,常有发育延迟,营养不良,甚至导致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性水肿。有的患儿在出生时发生严重便秘,随后数月或数年排便正常,但以后又发生顽固性便秘,甚至反复发生肠梗阻,出现严重腹胀,叩如鼓声,可摸到腹内干燥粪块等。直肠指诊检查时,直肠空虚,无器质性狭窄。正常新生儿应有胎粪排出。如果是患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儿,出生后则多日不排胎粪或胎粪少,然后出现进行性逐渐加重的便秘,数日排便1次,甚至数周排便1次。有的必须用灌肠或口服泻药才能排便和排气,如果停止灌肠或停用泻药,便秘很快复发,有的即使反复灌肠或用大剂量泻药也不能减轻便秘。随着这种顽固性便秘的形成,患儿出现明显腹胀,腹部高度膨胀隆起,腹壁变薄,腹壁静脉扩张,可见到胀大的肠型和肠蠕动波,可摸到肠内粪块,肚脐外翻突出。叩诊腹部为响亮的鼓音,腹部绞痛而哭闹不休。由于腹胀严重,膈肌升高,压迫肺脏,则引起患儿呼吸困难和血循环障碍。

由于粪便在结肠内长时间滞留,刺激结肠黏膜发生炎症,分泌黏液,可出现腹泻及黏液便。同时出现食欲缺乏、消瘦、体重减轻、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虚脱。直肠指诊检查,直肠空虚无粪便贮积,或直肠呈痉挛收缩状态。当拔出手指时,有大量粪便和气体排出,或插肛管后胎粪从肛门涌出,可使腹胀暂时缓解。但要明确诊断婴幼儿持续性便秘,是否由于先天性巨结肠症所引起,尚需进一步做X线钡餐灌肠造影检查、活组织检查、组织化学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检查等。如X线钡餐灌肠造影检查,可见肛门内括约肌以上一段直肠,甚至到乙状结肠中段的肠腔变细(痉挛引起),其上段结肠有明显扩张(巨结肠),分界明显。直肠黏膜深层组织活检,可发现黏膜下神经节细胞缺乏,以此即可确定诊断。

4.肛门直肠狭窄便秘的特点 肛门直肠狭窄又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肛道未向内陷,或肛道未与后肠接连或肛膜蜕变不全等造成的先天性畸形。多在肛门、肛管及直肠处发生狭窄。便秘是本病的明显症状。由于狭窄的程度不同,引起的便秘也轻重不同。重者,出生后不久即发现狭窄,有的则直到成年,因长期便秘、排便困难就诊,经肛门指诊检查才发现狭窄。这类患者,排便费力,粪便成细条状,有时长期便秘,发生粪嵌塞,或粪便内有黏液和血丝。婴儿则便秘同时,腹胀不安;儿童则排便时由于干燥粪便通过狭窄的肛门,而肛门疼痛。该病的诊断比较容易,肛门部可见纤维带或有薄膜横过肛门;有的患者虽然肛门外观无异常,但直肠指诊检查时,小指不能伸入肛管或伸入困难,或在直肠内摸到明显狭窄,据此即可确诊。后天性良性直肠狭窄,是指由于直肠壁炎性病变而导致的直肠狭窄。应区别于先天性良性直肠狭窄和直肠肿瘤引起的直肠狭窄。

六、不同年龄段,便秘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1.新生儿便秘 新生儿出生后4h左右应有胎粪排出,且最迟不超过出生后48h。若超过此期限并出现持续性便秘,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往往与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关,如先天无肛门。

孩子出生1~2d内不见胎粪排出,腹部胀满,喂奶后频繁呕吐,应考虑是直肠闭锁或没有肛门。由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导致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所以,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该请医生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手术矫正治疗措施。根据畸形类型,对肛门直肠狭窄者,采取扩肛术;对无肛门者采取肛门成形术;对直肠型高位畸形采取结肠造口术。孩子出生后有过粪便排出,但是接着就出现严重的便秘并且有明显的腹胀,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结肠神经的病变,使该处平滑肌不能松弛而造成肠腔狭窄,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粪便难以通过狭窄部位,就堆积在肠腔内,导致结肠明显扩展,发生严重的便秘。疑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应请医生诊治,必要时需要做X线检查,确诊后及时做手术治疗。新生儿若是母乳不足,或肠壁肌肉活动力弱,或喂养牛奶等引起的功能性便秘,情况一般良好,没有呕吐现象,只要适当调理即可恢复正常。

2.儿童便秘 儿童发生便秘的常见原因有贪玩,忽视便意;偏食,膳食纤维过少;紧张或环境改变;因有肛裂或痔疮而害怕大便等。贪玩的小儿常常因玩得起劲而顾不上大便,由于经常忽视便意,不定时排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就变得干结,而不易排出。偏食的小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不喜欢吃水果与蔬菜,喝水也不多,或者只吃那些煎炸的食物或零食,或者胃口实在太小,摄入的食物过少、过细,这样,由于食物中缺乏纤维素,食物残渣过少,对肠道的刺激减少或减轻,以致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了便秘。也有一些喂牛奶较多的小孩,因为牛奶中含酪蛋白较母乳多,在胃内遇酸凝成硬块,不易消化,容易使大便干结。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或生活习惯改变的小儿,可使排便反射发生障碍而引起便秘。有肛裂或痔疮的小儿,常因每次排便时会产生疼痛,就不愿意解大便了,大便不解出,停留在大肠的时间越久就越硬,更加重了肛裂或痔疮,造成恶性循环。

3.青少年便秘 青少年便秘常见的原因有不良的排便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大而进水量少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青少年时期依然如此,有便意时正遇上时间、环境不容许排便的情况,只好等待,过了一会,便意消失,又没有了排便的感觉,粪便在肠道停留,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就变得坚干难解了。时间一久,继发性地引起肛裂、痔疮,更加害怕排便,大便在肠腔停留的时间越久,便秘就会更加严重。有些青少年喜欢高蛋白质饮食而不愿意吃一点蔬菜,喜欢吃“麻辣烫”却不愿意喝一口水,膳食纤维少,水分严重缺少,哪有排便爽的呢?还有一些住读的学生,喜欢睡懒觉,早上起得迟,眼看就要迟到,哪有时间顾上吃饭、喝水、上厕所呢?青少年犹如早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阳气旺盛,若运动量大,又不爱喝水,会导致阳盛有余,不但面部容易长疖生疮,而且大便变得很硬,排出困难。以上情况引起的便秘均属于功能性便秘,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消除导致便秘的原因,便秘就会不药而愈。

4.成人便秘 导致成人便秘主要有功能性和器质性因素两大类。

(1)功能性便秘:①进食物过少。感冒、高热、牙齿痛、恶心、呕吐或其他疾病的原因造成进食过少,使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一长,水分被过多吸收就造成粪便干燥,引起便秘。

②水分损失过多。在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情况下,体内水分过度损失,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会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出现便秘。

③食物过于精细,粗纤维含量过少。由于吃的食品过于精细,粗纤维含量过少,或者长期食用低渣的食品,或者因为消化能力减弱,吃食吐渣,使消化道内缺乏必要的食物残渣,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不能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④排便动力不足。排便时不仅需要肛门括约肌的舒张、肛提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妇女产后,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造成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肠内,因而发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现便秘的问题。

⑤排便习惯受扰。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外出开会等,拖延了排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由于突然的精神因素导致情志抑郁,忧思气结等忘记了排便。还有长途旅行、出差探亲等,往往使得人们的生活规律发生了改变而未能及时排便,久而久之,使直肠对压力的感受性降低,终于形成了便秘。⑥滥用强力泻药。有些便秘患者未经医生同意,自己随意到药房买些泻药轻率使用,反而使便秘程度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长期滥用泻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比如有的患者长期使用番泻叶帮助排便,却不知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功效及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十分强烈,会引起腹痛,对老年人或体虚者不太适宜,对孕妇更须谨慎,因为有造成流产的可能。有的患者滥用导泻药如硫酸镁、镁乳等,长期使用则会对肾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滥用强力泻药的后果是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由于妊娠、出差、生活规律改变、饮食辛辣煎炸或过少过精、突然遇到精神刺激或情绪不良、结肠功能紊乱、服用某些影响肠功能的药物而出现便秘,为功能性便秘,只要消除以上因素或适当做一些自疗,情况就能大大好转或恢复正常。

(2)器质性便秘:①直肠和肛门部位的病变。直肠和肛门接近大便的出口处,这些部位发生的病变常见的有肛裂、痔疮、肛门周围脓肿和溃疡。有些患者因患有肛裂和痔疮等肛门疾患,故恐惧疼痛、害怕出血、不敢排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有的患者由于该部位做过手术而形成瘢痕或肿瘤瘢痕性狭窄等也是形成器质性便秘的重要原因。②结肠部位的病变。结肠部位的病变亦会形成便秘。比如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肠梗阻、结肠憩室炎、肠结核、阿米巴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连、先天性巨结肠、硬皮病等。结肠部位的病变由于影响了粪便的推进等机制而造成便秘。③肌力和神经系统受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肌力减退,或神经系统受损使得肠壁平滑肌、肛提肌、膈肌或腹壁肌无力等使排便困难。如慢性肺气肿、严重营养不良、多次妊娠、全身衰竭、肠麻痹等可以造成肌力减退而引发便秘。若患有过敏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以导致大肠痉挛,肠蠕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形成便秘。若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脑脊髓肿瘤、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时,可以发生因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的难愈性便秘。因为该神经系统累及支配肠的神经,而神经损伤往往难以修复,故发生的便秘不容易被彻底治愈。④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代谢疾病可能发生便秘。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肠肌松弛、张力减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腺垂体功能减退时肠的动力减弱;尿崩症伴失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这些疾病均可出现便秘。⑤化学药品的影响。某些药物和化学品、吗啡和阿片制剂能使肠肌松弛,并抑制中枢,降低对排便反射刺激的敏感性;抗胆碱能药、神经节阻断药及抗忧郁药能阻断M胆碱受体,使肠肌松弛;次碳酸盐以及氢氧化铝有收敛作用;铅中毒引起肠痉挛等,均可引起便秘。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便秘的药物有: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吗啡、苯乙哌啶、碳酸铋等。此外,铅、砷、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

因此,成年人原先大便通畅,近期发生便秘,而且进行性加重,但又找不出适当的理由,通过饮食调整、一般治疗等未见好转,应去医院请医生进行详细检查。若伴有明显的贫血及消瘦等情况,应考虑结肠憩室、肠道肿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