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48623200000037

第37章 健脾止泻(3)

【原料】赤小豆50克,陈皮、草果各6克,活鲤鱼1尾(约1000克),大米适量,葱、姜、盐、白胡椒各少许。

【制作】将鱼去鳞、腮及内脏,洗净;把赤小豆、陈皮、草果洗净后塞入鱼肚中;再放入盆内,加姜、葱、白胡椒、盐,加水适量,炖汤。然后取鱼汤,加入大米适量,煮成稀粥。

【功效】健脾解毒,利尿消肿。适用于脾虚湿盛而致的腹泻、水肿病、黄疸、脚气等病症。

芡实山药粥

【原料】芡实、干山药片各30克,糯米50克,砂糖适量。

【制作】把芡实、山药、糯米洗净后加砂糖,同煮成粥。

【功效】补脾和胃,滋肺固肾。适用于脾虚腹泻、肾虚遗精、慢性久痢、虚劳咳嗽等病症。

莲子芡实粥

【原料】莲子15~20克,芡实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

【制作】用莲子、芡实同米共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心,益肾抗老。适用于年老体弱、慢性腹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等病症。

【注意】感冒发热期间停服。

山药鸡子黄粥

【原料】山药60克,鸡蛋黄3个,粳米200克。

【制作】将山药、粳米洗净,与鸡蛋黄共煮粥。

【功效】补脾,健胃,止泻。适用于大便时结时泻、水谷不化、食欲缺乏、食后脘闷不舒、进食稍多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缓弱等病症。

山药羊肉粥

【原料】羊肉250克,鲜山药500克,糯米适量。

【制作】把羊肉、鲜山药洗净后,一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功效】补脾止泻,补气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等病症。

【注意】湿热所致的泄泻忌用。

莲薏粥

【原料】莲子、薏苡仁各3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莲子去皮,与薏苡仁、粳米洗净后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大便清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病症。

【注意】湿热泄泻及小便多者忌用。

焦米粥

【原料】白粳米100克。

【制作】将粳米炒焦,然后加水适量,煮成稀粥。

【功效】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等病症。

【注意】泄泻属湿热内蕴者忌用。

大枣木香粥

【原料】木香6克,粳米30~60克,大枣20枚,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木香再煮片刻,放入白糖调匀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燥湿止泻。适用于脾虚腹胀泄泻病症。

四、健脾止泻方

四逆益黄汤

【组成】熟附子(先煎2小时)30克,炮姜12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肉桂、肉豆蔻、乌梅各10克,天然升华硫黄3克(吞服),丁香4克,甘草6克。

【功效】温补脾阳,壮阳止泻。适用于脾阳不足、水温不化而致的腹泻、久泻不止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注意】

(1)将附子先煎,以口尝不感觉麻木为度。

(2)将硫黄单独分2次吞服。

(3)肉豆蔻必须煨炮去油后方可用。

温阳止泻汤

【组成】黄芪、党参各20克,干姜、炙甘草、五味子、苦参、吴茱萸、三棱各6克,补骨脂、白术、地榆、熟附子各10克,蚕砂30克。

【功效】温脾补阳,厚肠止泻。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脘腹冷痛、腹泻、怕冷、纳少乏力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四味四神汤

【组成】补骨脂、鸡内金、吴茱萸、肉豆蔻各30克,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各15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温阳止泻。适用于脾肾两虚而致的腹泻、晨起即泻、腹痛肠鸣、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温肾扶脾汤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姜半夏7克,陈皮5克,砂仁5克,炮姜炭3克,肉豆蔻(煨)3克,肉桂3克,五味子2克,炙甘草3克。

【功效】温阳气,扶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日久、日夜无度、粪质清稀、形寒气短、脘腹冷痛、不思饮食、呕吐清水、手足颤抖、面色晦暗、肢体浮肿、慢性肠炎、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固脂止泻丸

【组成】补骨脂100克,吴茱萸50克,砂仁20克,诃子30克,党参100克,山药100克,升麻30克,木香15克。

【功效】补肾、健脾、止泻。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久泻不止、便质清稀、神疲气短、食欲缺乏、腹胀气坠、肛门坠胀、头晕乏力等病症。

【用法】将以上诸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0~12克,每日早、中、晚各1次,用温开水送服。

脾肾双补丸

【组成】党参90克,山茱萸90克,菟丝子75克,五味子60克,巴戟天40克,补骨脂50克,莲子50克,山药50克,车前子35克,肉豆蔻30克,砂仁18克,陈皮15克。

【功效】温肾健脾,固肠止泻。适用于脾肾阳气亏虚所致的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食欲缺乏、食则恶心呕吐、腰酸腹胀、便溏腹泻、久痢不止、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等而属脾肾阳虚者。

【用法】将以上诸药烘干,加工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2~15克,每日早、晚各1次,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紫桂大丸

【组成】肉桂、白豆蔻、高良姜、青皮、附子各30克,丁香、木香、炙甘草各15克,胡椒6克。

【功效】温阳和胃,补脾止泻。适用于脾阳亏虚而致腹泻、久泻不止、呕吐清水、形寒肢冷等病症。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大如弹子,每次服1/2~1丸,嚼破,用米汤送下,或用温酒送服亦可。

草豆蔻散

【组成】草豆蔻、肉桂、附子、白术、干姜各30克,陈皮90克,木香、炙甘草各15克,炙厚朴60克。

【功效】温补脾阳,止泻厚肠。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纳少食呆、脘腹胀满等病症。

【用法】将上药捣为粗末,每次服15克,加入生姜2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3次。

白豆蔻丸

【组成】白豆蔻、诃子、沉香、附子、白术、党参、肉桂、木香、枳实各30克,黄芪60克,炙厚朴45克。

【功效】益气健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的疲乏倦怠、腹泻腹痛、久泻不止、食欲不佳、畏冷肢凉等病症。

【用法】将上药捣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为丸,大若梧桐子。每次服30丸,空腹,食前用温酒送下。

启脾丸

【组成】党参3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莲子30克,山楂15克,泽泻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疲乏无力、脘腹胀满、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大便溏泻、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而属脾胃气虚者。

【用法】将以上诸药烘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日早、晚各1次,用温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