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48623200000036

第36章 健脾止泻(2)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适宜于脾虚失运而致的腹泻、便溏、消化不良等症患者食用,尤其适宜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食用。健康人食用后更能增进食欲、祛病延年。

莲肉糕

【原料】净莲米15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250克。

【制作】

(1)将净莲米(去心)煮透后打粉(或用磨推成羹),将糯米磨浆。

(2)将莲米粉与糯米浆混匀,加糖,上笼蒸熟,切成小块,上桌。

【功效】滋阴补脾,补气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缺乏、便溏腹泻、肢软无力、颜面不华、中气不足等症。

黄芪蒸鹌鹑

【原料】鹌鹑2只,黄芪10克,姜、葱、白胡椒粉、盐、清汤各少许。

【制作】

(1)将鹌鹑杀后尽血,干煺毛,或放入热水(80℃)中浸湿后煺毛、洗净。从背部剖开,挖去心脏,斩去爪,冲洗干净,放入沸水中汆约1分钟捞出。

(2)将黄芪用湿布擦净,切成薄片,分别夹在鹌鹑腹内。把鹌鹑放入碗内,加清汤,用湿棉纸封口,上笼蒸30分钟。

(3)取出盛鹌鹑的碗,揭去棉纸,沥去汁,加盐后,再将鹌鹑扣入汤碗内,加上原汤即成。

【功效】补气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便溏腹泻和营养不良所致的贫血等病症。

栗子烧鸡块

【原料】净嫩公鸡500克,栗子肉150克,鸡蛋1个。

【制作】

(1)将鸡肉放在墩上,剁成小核桃块;将鸡蛋、水淀粉加糖少许,搅成糊;将鸡块放入,浆匀。栗子大的一切两半,小的整个用。

(2)往锅内添入植物油,待油五成热时,将栗子炸黄,捞出,再把鸡块下锅,炸成老红色,捞出。

(3)另取沙锅一口,加入清汤,放入鸡块。加姜、葱、酱油、料酒、精盐,炖至七成热时,将栗子下入,再炖,待肉烂汁浓即成。

【功效】温中健脾,补肾强筋。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泄泻、下痢、腰腿酸软、消渴、水肿、病后和产后及年老体弱等病症。

栗子烧白菜

【原料】白菜心150克,栗子肉200克,鸡汤250毫升。

【制作】

(1)将栗子肉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熟,再放入鸡汤内煨酥,捞出,控净汤;将白菜心去掉叶,切条,在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入凉水中。

(2)往锅中放入糖,调好、把好口味,把栗子肉和白菜条放入汤内,用小火煨5分钟,淋入调稀的湿淀粉,勾成流芡,出锅,淋入鸡油即成。

【功效】补脾健胃,益肾强筋。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气怯食少、泄泻、年老体虚、腰酸腿软、气喘咳嗽等病症。

龟肉炖莲子芡实

【原料】龟肉1000克,芡实60克,莲子60克,料酒、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

(1)将龟宰杀,去内脏,放入沸水中烫片刻。待肉缩时,取出龟肉,洗净,切块。将泡涨的芡实、莲子洗净。

(2)将龟肉、莲子、芡实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料酒、盐各少许,炖至龟肉酥烂,起锅时加味精调味。

【功效】本品汤清味香,龟肉酥烂,补益脾胃,益精固元。适用于脾虚腹泻、久痢脱肛、遗精白带等病症。

三、健脾止泻粥

茯苓益智仁粥

【原料】益智、茯苓、糯米各30~50克。

【制作】将益智和茯苓研为细末,再用糯米煮粥,然后调入药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即可。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脾虚胃弱而致的腹泻腹痛、纳少乏力、小儿流涎及小儿遗尿等病症。

【注意】脾胃积热者不宜用。

白扁豆粥

【原料】炒白扁豆60克,粳米100克。

【制作】每次取炒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同煮为粥,即可服食。

【功效】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呃逆、慢性久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等病症。

【注意】煮粥时,扁豆一定要烧至烂熟时食用。

山药固肠粥

【原料】山药10~15克,糯米30~50克,砂糖适量,白胡椒末少许。

【制作】先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粥将熟时,加白胡椒末、砂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冷痛、泄泻等病症。

人参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5~10克,人参2~5克,粳米50克。

【制作】先煮扁豆,将熟时下入粳米,同煮成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兑入人参汁,调匀即可。

【功效】健脾止泄,益精补肺。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久泻不止、腹痛等病症。

菱粉粥

【原料】菱粉5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制作】用粳米煮粥,待米煮至半熟后,调入菱粉50克,红糖少许,同煮为粥,即可服食。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适宜于脾失健运而致的慢性泄泻、胃癌、食管癌等病症。

【注意】患疟疾、菌痢时忌用。

白石脂粥

【原料】白石脂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白石脂研为粉末,将粳米淘洗净,加水适量,煮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极烂。

【功效】涩肠,健脾。适用于脾虚、久痢、久泻、崩漏带下、遗精等病症。

【注意】湿热积滞者忌服。

黄芪桂草粥

【原料】黄芪30克,肉桂6克,炙甘草9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上药放入沙锅内,加水600毫升,煮20分钟后捞出渣,再加入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调匀,稍煮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和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的慢性腹泻病症。

【注意】湿热所致腹泻者忌用。

人参粳米粥

【原料】人参5克(或党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人参、粳米一同煮粥,加冰糖少量,稍煮即成。

【功效】益元气,止泄泻。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慢性结肠炎、腹泻、倦怠乏力等病症。

【注意】阴虚阳亢、火郁内热诸症忌用。

山药薏米粥

【原料】山药15~30克,薏苡仁10~20克,莲子(去心)10~15克,大枣5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许。

【制作】将上述各药同小米洗净后,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胃弱而致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病症。

山薏大枣糯米粥

【原料】山药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荠粉100克,大枣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

【制作】将薏苡仁淘洗干净,山药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红枣入锅煮粥,煮至薏苡仁开花、糯米熟烂时,将山药粉撒入锅内,边搅边撒。约隔20分钟后,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停止加热。将粥盛入碗内,每碗加白糖25克。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食少便溏、乏力等病症。

【注意】滑精、小便多及湿热泄泻的病人忌用。

扁豆山药粥

【原料】扁豆、山药各60克,大米50克。

【制作】将上三味洗净后,一同放入沙锅煮粥。

【功效】健脾益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虚胃弱而致的呕逆泄泻、食欲缺乏、食积痞块、小儿疳积、消渴等病症。

鲤鱼赤小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