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48623200000012

第12章 温补脾阳(1)

温补脾阳之法适用于脾阳虚证。脾阳虚证是指脾的阳气虚弱,温煦功能减退,导致寒从内生的病理状态。多由禀赋阳虚,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或久病耗损,伤及脾的阳气所致。故《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临床多表现为畏寒肢冷,饮食减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或久泻久痢,面色苍白,倦怠神疲,口淡,喜热饮,或泛吐清水,或面目、四肢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或齿印,苔薄白或白滑,脉缓弱或沉而细弱。本证可见于西医某些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营养不良性水肿和慢性盆腔炎等。

一、温补脾阳靓汤

酸辣豆花汤

【原料】豆花500克,酥黄豆25克,酥花仁25克,芽菜末5克,馓子25克,大头菜末10克,辣椒油25克,花椒粉1.5克,酱油15克,白胡椒粉2.5克,味精1克,醋25克,精盐5克,鲜汤1000毫升,水豆粉25克,葱花5克,香油10克,化猪油25克。

【制作】

(1)将酱油、味精、醋、芽菜、大头菜、葱花、香油在汤盂内调匀。

(2)将炒锅置于旺火上,放入鲜汤、化猪油、精盐,烧沸,用水豆粉勾芡,再加入豆花、白胡椒粉,浇油,然后倒入汤盂内,再淋辣椒油,撒花椒粉,放入酥黄豆、酥花仁、馓子即成。

【功效】本品酸辣味浓,有醒酒解腻、温脾和胃之功效。适用于脾阳亏虚而致的脘腹冷病、痞满不适、大便溏薄、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等病症。

月母鸡汤

【原料】仔母鸡1只(约1500克),生姜10克,葱30克,精盐2克,料酒50毫升,白胡椒粉1克,猪油25克,汤3000毫升。

【制作】

(1)将活鸡杀后去毛、内脏和骨,砍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开锅汤内,氽去血水,捞出。

(2)将炒锅洗净,烧烫,下猪油25克,烧到六成热时,放入姜、葱节。炒出香味后,再下鸡块,煸一下,烹入料酒,随即掺汤3000毫升,下精盐、白胡椒粉,用旺火烧至汤汁成白色时,拣去姜、葱,再移在小火上烧粑,盛入碗内上桌即成。

【功效】此汤色白油亮,汤醇肉嫩,香味浓郁,口感舒适,有温中益气、补精增乳之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虚寒怕冷、神疲无力等病症,对产妇体质恢复、产后乳少、病后虚弱均是滋补佳品。

枣姜汤

【原料】焙干、去核大枣100克,干姜(切片)500克,甘草(炒)60克,盐(炒)60克。

【制作】将4物研为末,每日晨起空腹时,取6~10克,用滚开水调服。

【功效】温脾和胃。适用于脾胃失和、胃气虚弱以致体衰易感冒,经常出现清窍不利,如鼻涕、痰涎等;且食欲不佳者可常饮。

荜茇头蹄汤

【原料】荜茇30克,羊头1个,羊蹄4个,干姜30克,白胡椒10克,葱白50克,食盐、豆豉各适量。

【制作】

(1)将羊头、羊蹄去毛,洗净,放在大铝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至五成熟,再加入荜茇、干姜、葱白、豆豉和食盐。用武火烧沸,然后用文火煨炖熟烂即成。

(2)食肉、喝汤,佐餐或分顿食用均可。

【功效】此汤有温脾胃、补虚劳之功效。适用于久病体弱、脾胃虚寒之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等病症。

干姜车前汤

【原料】干姜3克,车前子10克,红糖1匙。

【制作】用干姜炒车前子,共研为末,加红糖1匙,用滚水冲服。

【功效】温中回阳,温腹化痰。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大便清稀无臭的泄泻有良效。

鳝鱼辣汤

【原料】鳝鱼丝20克,鸡丝5克,鸡蛋1个,面筋5克,水淀粉、白胡椒粉、味精、酱油、醋、葱、姜、麻油、精盐、鸡汤、鳝鱼汤各适量。

【制作】往锅中放入鸡汤、鳝鱼汤各1碗,烧开后放入鳝鱼丝、鸡丝、面筋,加入酱油、醋、葱、姜、盐,烧好,倒入鸡蛋成花,加入水淀粉、勾芡,开锅后盛入碗中,加上白胡椒粉、味精、麻油即成。

【功效】此汤味鲜而辣,具有温中补虚之功效。适用于冬季胃脘冷痛、乏力头晕等病症。

黄鳝温脾汤

【原料】黄鳝1条,生姜酌量,白芍10克,山药10克,生姜3片,盐、味精少许。

【制作】

(1)将黄鳝剥去内脏、洗净后,切成粗块,入煲。

(2)另加姜、药材、水5碗,炖3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固肾温脾。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的畏寒怕冷、便溏,儿童发育不良、青年人腰痛、胃气弱等病症。

【注意】李时珍说:“黄鳝身黄背黑、体多涎沫,可食可药用。”《名医名录》中列为上品。

荔枝鸡肠汤

【原料】干荔枝肉15枚,雄鸡肠1具,生姜片、葱白适量。

【制作】将鸡肠洗净,放入锅内煮熟,然后加入荔枝、生姜、葱白,继续煮至鸡肠熟烂即成。每日3次,趁热喝汤、吃肠。

【功效】此汤有暖脾温肾、缩尿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脾阳亏虚而致的大便溏薄、纳少乏力,对小儿遗尿有显着疗效。李时珍称荔枝能“生津通神、益颜色”,对大脑有营养作用。

【注意】因其性温,动血助热,故凡阴虚火旺、牙痛、鼻出血者忌用。

滑鱼汤

【原料】鲜鲤鱼1000克,荜茇2.5克,花椒2.5克,生姜5克,香菜7.5克,葱白2根,料酒、盐、醋各适量。

【制作】

(1)将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

(2)把葱、姜洗净,拍破。

(3)往锅内放入鱼、荜茇、葱、姜,加水适量,放在旺火上烧开;

然后用小火炖半小时,加入香菜、料酒、醋即成。

【功效】此汤清香爽口、滋补营养,有温补脾阳、消肿除胀、逐水利尿之功效。适用于脾阳亏虚而致畏寒怕冷、水肿不消、小便短少、慢性肾炎等病症。对产后下奶尤佳。鲤鱼含高蛋白质、低胆固醇,故对肥胖症也有一定疗效。

益胃姜桂汤

【原料】猪肚1具,白胡椒5克,小茴香10克,砂仁、干姜、肉桂各10克,精盐少许。

【制作】

(1)将猪肚用盐清洗干净,备用。

(2)加上述各药入炖盂内,煲4小时,分数次饮用。

【功效】温补脾胃。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时愈时发和吞酸打嗝者,以及胃不消化、饱胀呆滞者。

团鱼汤

【原料】团鱼1000克,羊肉500克,草果3克,精盐、姜末、白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

(1)烧水,把团鱼放入锅内,煮死,剖腹,洗净,去头、爪。将羊肉洗净,放开水内煮2分钟,然后取出待用。

(2)把团鱼肉、羊肉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入草果、姜末,在旺火上烧开,然后用小火炖烂,再加盐、白胡椒粉即成。

【功效】此汤味道鲜美、汁浓醇厚、不腥不膻,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之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寒自内生引起之脘腹冷痛、食欲缺乏、大便清薄、口淡无味、四肢不温等病症,是住家冬季食用的靓汤。

草果性温,可消食化积,散寒温中。

【注意】

羊肉要洗净,以阉割的公羊肉为佳。

此汤选自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一书,书中说“能治心腹病,止呕,补胃。”

汆糟青鱼片汤

【原料】青鱼中段500克,白菜心200克,冬笋50克,黄香糟100克,精盐10克,味精1.5克,白糖1.5克,黄酒100毫升,清汤750毫升,生菜油30克。

【制作】

(1)将青鱼中段一剖两半,剔去鱼脊,切成6.6厘米长、1.7厘米宽的长方块,放入不锈钢盛器内,用盐、糖拌匀,再加入香糟、黄酒100克,继续拌匀拌透,糟5~6小时,再用清水洗去香糟,沥干水分。

(2)将白菜心洗净,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将冬笋切成3.3厘米长、3毫米厚的薄片。

(3)将铁锅置于炉上,放入清汤、鱼块,烧开后,撇去浮沫,再加入笋片、白菜心、味精、盐,用旺火烧开,转小火汆煮8分钟,待汤色变微黄色,淋入生菜油,起锅,装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此汤有补脾补气、温胃化食之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纳少乏力、面黄消瘦、心悸神疲、头晕眼花等病症。

附片白术狗肉汤

【原料】附片3克,白术10克,狗肉200克,生姜5克,葱5克,白胡椒2克,盐适量。

【制作】

(1)将狗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加姜、葱,焯至酱红色,捞出,剔骨,切块;将骨头拍破;将余下的姜拍破,葱缠成团;用纱布袋装上,附片扎口。

(2)往沙锅中加入清水,将沙锅置于火上,加入姜、葱、白胡椒、狗肉、附片、白术,先用武火煮沸30分钟,再用文火炖至狗肉熟烂(2~3小时)。将炖熟的附片、白术捞出,盛入碗内,再装入狗肉,掺入汤。

【功效】暖脾胃,温肾阳。适用于脾肾阳虚的畏寒肢冷、尿频、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肢节酸痛等病症。

羊排粉丝汤

【原料】羊排500克,干粉丝50克,蒜头1瓣,香菜数根,黄酒、大葱、生姜、米醋、白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羊排切块,热油少许,爆香蒜蓉,倒入羊排,煽炒至干,加上米醋,再焙烘干后,加水、姜、葱,煮沸,撇沫,用文火焖煮1.5~2小时,投入沸水浸泡过的粉丝,撒上香菜,待沸起锅。

【功效】此汤味鲜浓厚、粉丝香而不燥、爽口不腻,有温中祛寒、补肾通乳之功效。适用于体弱怕冷、胃脘痛冷、小腹发凉、腰膝冷痛等病症;同时对胃寒缺乳、少乳之产妇有效。

【注意】

(1)选用两肋部位的羊排骨最好,骨脆肉厚。

(2)粉丝要上乘的,以免断节。

(3)凡阴虚有火者忌食之。

马思答吉汤

【原料】熟羊肉1500克,草果5个,肉桂10克,胡豆500克,粳米500克,马思答吉5克,食盐、香菜各适量。

【制作】

(1)将羊肉洗净,同草果、肉桂、胡豆(捣碎,去皮)一起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熬成汤。滤净,下粳米、马思答吉(香料)、食盐,调匀,继续用文火熬熟。

(2)在粳米粥中,放入香菜叶,将羊肉切成块,盛入碗中,分碗盛装即成。

【功效】此汤有补脾、温中、顺气之功效。适用于胃中虚冷之脘腹疼痛、呕吐、慢性腹泻、结肠炎等病症。

羊肉萝卜汤

【原料】草果5克,羊肉500克,豌豆100克,萝卜300克,生姜10克,香菜、白胡椒、食盐、醋各适量。

【制作】

(1)将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豌豆择后洗净;将萝卜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将香菜洗净,切段。

(2)将草果、羊肉、豌豆、生姜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于武火上烧开,移置于文火上煎熬1小时,再放入萝卜块,煮熟。

(3)放入香菜、白胡椒、盐,装碗即成。

(4)加醋少许,用粳米饭佐食。

【功效】此汤有温胃消食之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脘腹冷痛、食滞胃脘、消化不良等病症。

附片羊肉汤

【原料】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50克,葱50克,白胡椒6克,精盐10克。

【制作】

(1)将制附片用纱布袋装上,扎口。将羊肉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加姜、葱各25克,焯至红色,捞出,起锅。剔去骨,将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再放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水。将骨头拍破。将姜洗净,拍破,葱缠成团,待用。

(2)往沙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入姜、葱、白胡椒、羊肉,再把制附片的药包投入汤内,用武火加热至沸30分钟后,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将炖熟的附片捞出分盛碗内,再装入羊肉、掺入汤即成。

【功效】此汤肉质酥烂、汤汁乳白、醇香四溢、不腥不膻,有温中暖肾散寒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便稀腹泻等病症。

【注意】阴虚阳盛、真热假寒者忌用。羊肉是上等的保健食品,不用担心使体内胆固醇增高。

二、温补脾阳药膳

肉桂咖喱饭

【原料】肉桂10克,猪肉250克,洋葱100克,胡萝卜100克,马铃薯150克,苹果1个,面粉、咖喱粉、大蒜、猪油、精盐、白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

(1)将肉桂加水,煎取汁,备用。

(2)将猪肉洗净,切作薄片;将洋葱、胡萝卜、马铃薯分别洗净,切成片;将苹果削去皮,挖掉心,切碎;将大蒜剥皮,切成碎末。

(3)往锅内放油,烧至八成热,先将面粉下锅,炒成黄色,再将咖喱粉加入,再炒。炒至咖喱香味出来时,即放水搅和。

(4)另用一锅,烧油至八成热,将切好的肉片连同大蒜一道炒一遍,加入洋葱、胡萝卜、马铃薯,煮至软熟,倒入另一锅的面粉、咖喱粉中,并放入盐、白胡椒粉及肉桂药汁,略煮一下,盛饭上,拌饭食用。

【功效】温补脾阳,和胃消食。适用于脾阳亏虚、胃失温养而致的脘腹胀满、遇寒加重、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等病症。

【注意】肉桂、洋葱辛辣,性偏于温热。凡口干咽燥、舌红少苔、颧唇红赤之阴虚体质者,不宜食用。

丁香鸭

【原料】开膛鸭1只(约500克),西红柿(番茄)150克,丁香2克,卷心菜500克,葱、姜、盐、白糖、花生油、白酒、麻油、醋、味精及白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

(1)将鸭子洗净,沥干水分;将卷心菜、西红柿洗净;将葱切成段,将姜切成片。

(2)鸭子加白酒、酱油、盐、白糖、白胡椒粉、丁香、葱、姜及味精,拌匀,腌渍入味(约2小时)。把鸭子取出,用钩子钩住,挂在通风处晾干(盆内的调料留用)。待鸭皮晾干后,把腌鸭子的调料塞入鸭腹内,上笼,用大火蒸烂,取出,拣去葱、姜、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