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15

第15章 手脑并用更聪明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本课主题是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本课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一样重要,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解决具体的问题。

2.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手脑结合。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手脑结合。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手和脑对自己的重要性。

(2)让学生明确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2.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用小故事来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这则小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觉得手和脑哪一个更加重要呢?”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2)分组进行下面的练习。第一组的同学思考“一张长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不动手只动脑),第二组的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看还剩下几个角(只动手不思考),第三组的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仔细思考现在还剩几个角(手脑并用)。

(3)经过上面的环节,引导学生们思考“上面的三种方式,哪一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让同学们认识到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大宝,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观点意识

“生活常识”环节,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手脑并用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操作程序

(1)根据鉴别诊断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将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形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内容

本课反思内化的主要内容是:

(1)手脑并用是否很重要。

(2)我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方式有哪些。

2.训练方式

本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

(1)让学生回想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2)让学生齐唱儿歌,体会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三、策略操作

(一)“该动手时,就一定要动手操作,不能偷懒”策略教学建议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颜料笔和纸,先看图思考两分钟,然后画出与课本上一样的图形(颜色要一致)。

2.让同学们相互观察所画的图形,说说自己是如何画的,比如是按颜色呢,还是按形状?

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画图前的思考对大家是否有帮助?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多开动脑筋,手脑并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手脑要结合”策略教学建议

开动脑筋想办法

1.老师提前准备好杯子和果汁。分组讨论,最先想出办法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小礼物)

2.小组内的人员积极开动脑筋并动手实践,寻找解决的办法。

3.老师公布全部答案,给想出办法的小组颁发小礼品,并给予表扬和赞美。

抓住线索试着“倒着推”

1.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15枚硬币放在桌上,请两名志愿者来玩这个游戏,并公布游戏规则:

两个游戏者轮流取走若干枚硬币。每人每次至少取1枚,至多取5枚,谁拿到最后一枚谁就赢得全部15枚硬币。

2.采访获胜者,看看他的胜利是有诀窍还是只是凭着运气取胜。如果是运气,那么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是否存在必胜的方法,如果有,是什么?

3.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比如说倒着推理。

4.在整个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总结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手脑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所以要培养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四、活动设计建议

由于本课是针对低年级而设计的,建议教学中能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体验式活动。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大力倡导手脑结合的创造教育,并写下一首《手脑相长歌》,足以表明手脑结合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动脑不动手,百事办不好。动手不动脑,是个大草包。手脑相结合,发明又创造。

手脑结合的哲学指导:知行统一观。知与行,亦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知行合一说”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知行合一并进之说。”知行统一——手脑结合——创造活动是交互作用的:以知行统一为指导,采取手脑结合;以手脑结合作途径,开展创造活动。同样,以创造活动为基点,促进手脑结合;以手脑结合为手段,提高知行统一。

手脑结合的生理依据: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论。就生理学方面说,手脑结合是以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论为依据的。众所周知,大脑左右两半球有着明显的分工:左半球主要具有语言、分析、计算、抽象、对时间的理解等逻辑思维功能,在思考方式上,它是垂直的、连续的、因果式的;右半球主要具有表象、综合、直观、音乐、对空间的知觉等形象思维功能,在思考方式上,它是并行的、发散的、整体式的。但两半球却又是由胼体相互沟通的,从而使两半球的功能彼此配合、互相补偿,以保证大脑功能的高度统一。大量的脑研究表明,创造活动不能单靠任何一个脑半球,它是两半球既分工又协同活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开发全脑,以保证创造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由上可见,两半球协同活动——手脑结合——创造活动是三位一体的:两半球协同活动是手脑结合的依据,手脑结合可以提高协同活动的水平;手脑结合是创造活动的重要途径,创造活动能够促进手脑的结合;创造活动有利于两半球协同活动,协同活动也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

按心理学观点讲,手脑结合是以智力内化说为基础的。在智力内化过程中,是由动手到动脑,手与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内化学会智力操作即形成智力之后,又要借助于外化去从事于实际操作。这个所谓的智力外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知识于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很明显,在智力外化的过程中,是从动脑到动手,手与脑也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智力的内化与外化——手脑结合——创造活动是相互渗透的:内化外化的过程就是手脑结合的过程,反之亦然;手脑结合的过程就是创造活动的过程,反之也是同样;创造活动的过程就是两半球协同活动的过程,反之亦可以如此说。

最后,小结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人身两大宝,双手和大脑。

动脑又动手,知行统一作指导;

动手又动脑,左右协同不可少;

手脑一起动,内化外化最重要。

手脑相结合,发明又创造。

(二)问题思考

1.教师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手脑并用?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