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14

第14章 赞美别人我心诚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使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真诚赞美他人是必不可少的。

2.使学生学会真诚赞美他人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训练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到真诚赞美他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2.使学生明白并掌握真诚赞美他人的正确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领悟“真诚赞美他人”的真诚所在,使学生体验到真诚赞美他人时自己所获得的快乐。

2.难点

让学生区分真诚赞美他人与不真诚赞美他人,以及真正体会到赞美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1)评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做到了真诚地赞美别人。

(2)认识怎样的赞美才算是真诚的赞美。

(3)了解真诚赞美他人的意义所在。

2.操作程序

(1)“大千世界”环节,通过小熊猫交朋友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没有人愿意与吝啬赞美别人而且喜欢讽刺别人缺点的人交朋友。这则以动物作为主人公的简单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评判自己是否做到了真诚赞美别人。同时,通过讨论教材提供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被讽刺挖苦会给人带来不良的情绪。建议教师随机选取几名学生,分享他们是怎样帮助小熊猫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赞美他人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可以让教师初步地了解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真诚赞美他人的认知情况。

(2)“想一想”环节也属于一个强化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真诚赞美他人”的意义。建议教师不要直接列出赞美的意义所在,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真诚赞美他人”的意义所在。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较低,所以学生也许很难准确地总结出“赞美的力量”。建议教师创设一些情境,用情境中的角色来加以分析,这样相较于直接总结更为具体可行。

(3)在选择心情卡片时,教师可以沿用“想一想”环节创设的情境中的人物。先让学生选择情境中人物的心情,再选择自己的心情,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产生投射作用。

(二)观点意识

“共同心声”环节通常让学生自己阅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诚赞美别人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本板块并没有提供实例,建议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行阅读结束后用具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例的作用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这样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对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从课本所提供的情境当中进一步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做到了真诚赞美他人,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真诚赞美的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判断学生是否被引入了情境当中。如果学生仍处于情境之外,对于“真诚赞美”还没有认识,这时需要教师增加实例(最好让学生自己列举相关实例)。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了解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真诚赞美。

(2)掌握真诚赞美他人的策略,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

2.操作程序

(1)根据鉴别诊断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将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形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本课的反思内化板块只设定了两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2)“评选班级小明星”环节的设定是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真诚赞美别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本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能力。这里需要提醒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本环节的“分享”,建议教师以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小明星,并请这些当选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真诚赞美他人的行为,同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朗诵时间”环节看似普通,但他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诵读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将真诚赞美他人与美的事物连接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一过程在无形中可以起到强化学生行为的作用。

(4)“我的心得”环节,是真正的反思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回顾本课自己所学所感,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印象。

三、策略操作

(一)“赞美他人要因人而异”策略教学建议

1.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想要做到真诚赞美别人,找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

2.建议教师根据班级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背上‘留言’”的活动。

活动时间10~15分钟,请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3.每小组抽1~2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包括被赞美的感受和赞美他人的感受。

4.教师总结。

(二)“赞美他人要翔实具体”策略教学建议

赞美他人是否真诚体现在你对赞美对象的了解上,你越了解他的优点就可以越详细、具体地描述出他的优点,这样的赞美就显得更加真诚。

1.建议教师以举例示范的形式引入。教师可以用两句不同的句子来做对比(两句均为赞美他人的语句,一句较为笼统,如你很好;一句较为具体,如你很善良,我上次看见你扶老奶奶过马路),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哪一句赞美显得更加真诚,或是询问学生更希望得到哪一种赞美。

2.接下里的活动就是训练学生怎样翔实具体地赞美他人。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勇敢赞出来”卡片中的内容,并随机抽取5~6名同学分享他们所写的内容。教师可以请被赞美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真诚赞美给他人带来的快乐。

(三)“赞美他人要情真意切”策略教学建议

当我们赞美一个人的时候,要用赞美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个人的喜爱或者尊敬,所以我们的赞美应该是饱含深情的,而不带任何情绪的赞美听上去会有些虚情假意。

1.建议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2.首先教师要求小组内部先进行讨论(限时5分钟),讨论主题是“怎样表达赞美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我们的情绪”。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选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并提供表达感情的方法,如使用语气词或使用羡慕、佩服等词汇。

4.建议“我真羡慕你”活动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分享自己在赞美他人与被赞美时的感受。(这里需要注意:教师在分组设计时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纸条,尽量确保学生在课堂中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四)“赞美他人要合乎时宜”策略教学建议

真诚赞美他人是一种本领,它需要技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真诚地赞美他人。例如不合时宜地赞美他人有时就会弄巧成拙。本环节并没有设计活动,建议教师以呈现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本策略。本策略相对其他策略来讲比较晦涩难懂,所以教师可以试着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本策略。

四、活动设计建议

1.本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课内容多以活动为主,提醒教师注意课堂纪律、把握活动时间。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活动目的】

1.明白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人都有闪亮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

2.懂得不会欣赏、不会赞美是一种不健康的人际沟通形态,帮助学生认识到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赞美技巧和方法,初步感受赞美他人而获得的愉悦。

4.学会欣赏沟通,增进班内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活动准备】

多媒体、一束玫瑰、58只千纸鹤(内中写着所有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欣赏或赞美语)。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

多媒体与录音机同步演绎“乌鸦与孔雀”的故事。

在一个宁静的花园里,一只黑乌鸦栖息在一棵橘子树上。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在绿草如茵的地上散步。乌鸦看见后,叫道:“是谁让这只怪鸟跑到花园里来的?瞧他走路的样子,就好像他是国王似的。他的脚步多难看啊!他的羽毛,怎么是可怕的蓝色?我可没有这种颜色的羽毛。他拖着尾巴像只狐狸。”乌鸦叫完后等着孔雀回答。过了一会儿,孔雀忧郁地笑了笑说:“我想,你说的并不符合事实,你错怪我了。你说我傲慢,那是因为我只有高高仰起头,才能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开来。我其实并不傲慢。我知道我并不好看,我知道我的脚皱得像块老牛皮,这使我很烦恼,所以我仰起头不看我的脚,你仅仅看了我丑的部分,看不见我的好处、我的美貌。你难道不知道,你说我丑,而人们却赞美我的美丽吗?”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见过像乌鸦这样的人吗?

二、生活回放,焦点访谈

1.每月评选“班级之星”

“班级之星”是指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评选时先由班上的同学自由提名候选人并阐述理由,然后全班进行表决,如果有半数以上同意,则当选为“XX之星”(如:体育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快乐之星等)。

教师在此项活动开始之前应强调每个同学即使是成绩差、平时表现不太好的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也可以成为“班级之星”的候选人,鼓励其他差生和中等生树立自信。活动之后,将评比结果记录下来、课后张榜公布,而且可以建议班主任每月进行重新评选,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班风。

2.教师请3~5位当选为“班级之星”的学生谈谈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后的感受。

三、玫瑰与刺,启示明理

1.出示一束玫瑰,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刚才看到时的感觉。

2.玫瑰的美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然而它身上也有令人讨厌的东西。媒体播放放大的刺和玫瑰的图。

3.玫瑰与刺给你什么启示?

4.讨论应该用乌鸦的眼光看世界还是用欣赏玫瑰的眼光看世界?亲身体验用不同眼光关注生活的感受。

5.总之,阳光下一定有阴影,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是阳光还是阴影,全由“自己说了算”。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一个人再优秀,身上也有缺点。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让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什么,这常常决定自己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用乌鸦的眼光欣赏周围的世界,总看垃圾、脏水、苍蝇、臭虫、黏痰、打架、斗殴、懈怠、违法乱纪,久而久之,他心灵的录像带,左一盘,右一盘,全是这些假恶丑脏的东西,于是内心一片黑暗,心灵会“感冒”“生病”,从而导致不健康。

相反,如果从小多看光明,欣赏美的东西,如阳光、鲜花、团结、友爱、勤奋等。时间长了,他心灵深处,充满了这些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他奋发,他乐观,他豁达,他觉得天晴地朗,自己的内心一片光明。

四、赞美沟通,体验快乐

1.教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赞美不用花费太多的力气,却给别人带来快乐和自信,与此同时别人也给予我们善意的回报,从而有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我们对赞美他人是非常吝啬的。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最近三天内曾经给别人的一次赞美,并抽取3~5位学生回答:你赞美了谁?为什么赞美他?如果你没有赞美别人,是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和人值得你赞美吗?是因为我们常常把赞美当恭维看了,所以不屑于此吗?是因为我们习惯于通过寻找他人的缺陷来间接地提高我们的自信吗?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3.就常见的阻碍人们使用赞美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如:“赞美别人就是拍别人的马屁,就是恭维”;“赞美只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而对自己没有好处”;“赞美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等于贬低自己”等等。

4.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尽量营造自由、民主的气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允许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

5.教师针对讨论的各个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赞美就是恭维吗?”为例:恭维和赞美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出于功利目的,很虚伪,嘴里说别人好话,心里却在暗骂或暗地里嘲笑对方。而赞美别人则是心口如一的,你赞美的正是你欣赏他的地方。

五、沟通技巧,教师总结

1.教师:赞美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赞美都是起作用的。比如你的赞美太慷慨,看起来毫无根据或赞美者本身被怀疑心有所图,赞美就不会有好的效果。那什么样的赞美才受人欢迎呢?赞美别人需要哪些技巧呢?

2.分组讨论:应该怎样赞美别人?

3.每组派代表就赞美的技巧和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师总结:

学习赞美实际上就是学习鉴赏术。懂得对方的美才可以赞美。因为懂得鉴赏你才能准确地说出对方美之所在;赞美要尽可能具体;要赞美他人身上并不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赞美必须真诚,必须发自肺腑,否则就成了恭维。而发自肺腑的赞美需要一颗充满自信的爱心,需要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完善自我的胸怀;赞美要及时。在发现可赞美之处时就马上赞美,这时你的语气会是最真诚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5.教师选择一位学生(尤其是平时在班上沉默寡言,自卑,很少被人重视和表扬的学生)进行赞美的示范。

6.学生试着运用刚刚习得的技巧和方法来赞美自己的同桌,发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58只千纸鹤(里面写着所有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欣赏或赞美语)。

赞美的语言胜似美妙的音乐,永远在他人的记忆深处歌唱。所以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别人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火花会燃起友谊的火炬。当然,我们在学习赞美术的时候不要忘记赞美一个你最好的朋友——你自己,因为它能使你变得更能悦纳自己,更自信。

(二)问题思考

1.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