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48606200000012

第12章

他说:“你怎么还没有了解,我正是要告诉你,今天我们要否定许多我从前以为是对的,而实际是错的价值标准。”

这一句话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近两年来父亲身体日衰。他自己体会到这一点,也就对我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想得很多。

1971年、1972年我来上海探望他,他和我谈了许多话,归结起来他再三要我把眼光放远,看清历史演变的潮流,这个教训两年来在我身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父亲于1973年5月12日长辞人世。

在他一生77年的时间里,历史有了惊天动地的演变。昨天收到他一位老同学又是老同事的信,上面说:“在青年时代,我们都向往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解放以后20多年来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当时我们青年梦寐以求的这个新中国实现了。”

我想新中国的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事实以及它对于世界前途的意义正是父亲要求我们清楚地掌握的。

最后,让我代表全家向华山医院、复旦大学、治丧委员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和全体来参加追悼会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料理完父亲的后事,5月16日,杨振宁来到北京,第三次见到了周总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18日离开北京返回美国。

4.见到毛泽东主席

1973年的暑假到了,杨振宁又在做着回国前的准备。7月12日,杨振宁带着夫人杜致礼第四次回到祖国。

这一天,杜家热闹极了,政协机关专门派人帮助购买物品,还派了厨师做菜。当杨振宁夫妇二人踏入家门,一顿丰盛的家庭宴席已经摆好了。第二天,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来到杨振宁的住处,关心地问:“杨教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助吗?”

杨振宁犹豫了一下,说:“我很想见见毛主席。”

话刚出口他就后悔了,虽说这是他此次回国的一个最大心愿,但毛主席太忙了,怎么会有可能呢?没想到那位同志认真起来:“好,我马上给领导汇报一下。”

杨振宁马上提出:“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每个人都想见到毛主席。”

7月17日,杨振宁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接见他,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天下午,杨振宁由周培源陪着来到中南海,周总理走出来迎接他们,把他们领到毛主席的书房,并把他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对他回国表示欢迎,让他和周培源分坐在自己的两旁。毛主席说一口浓重的湖南话,一开始还比较好懂,可是当他谈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和思想时,引用了许多典故和成语,这些杨振宁不太熟悉,听起来非常吃力,坐在旁边的周总理看出了这一点,马上和周培源换了座位,充当翻译。接着,毛主席关心地问起宇称守恒定律问题。毛主席说:“宇称也可以说是守恒,也可以说是不守恒,对吗?”

“是的,非常正确!”

杨振宁没想到毛主席会谈起这个话题,马上回答,连连点头。接着,毛主席又与杨振宁谈了上下古今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并让他转达对杜聿明的问候。毛主席的一番话,使杨振宁感觉到,毛主席非常幽默,非常博学,是个考虑问题喜欢从大处着想的人。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就要结束了,杨振宁起身告辞,毛主席不无幽默地对杨振宁说:“我很高兴你在科学方面对世界有一些贡献,我也很希望能给世界有一些(科学)贡献,不过我未能做到这一点。”

会见时,毛主席和杨振宁一起合了影,事后还送给杨振宁一张,杨振宁全家都感到无上光荣,把这张照片视为珍宝,一直挂在杜聿明的会客室里。会见结束后,新华社立即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新华社北京1973年7月17日电,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今天下午会见了前来探亲、访问的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毛主席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里,同杨振宁博士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极为亲切的谈话。参加会见的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培源。毛主席会见外籍中国科学家,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舆论的关注,不少人纷纷推测毛主席和杨振宁谈了些什么,会见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杨振宁在一次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这方面的猜测已经太多了,右派左派各有解释,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主席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主席对海外中国人的关切。”

7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和杜聿明夫妇。杜致礼和总理开玩笑说:“总理呀,你们还是重男轻女,杨振宁是安徽人,酒宴就设在安徽厅,我可是陕西人哩!”

总理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大家都笑了。

5.面对种种压力

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杨振宁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世人的瞩目。特别是在中美相互对峙几十年、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身为美籍华人的杨振宁多次回国访问、讲学,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杨振宁1971年回国访问,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是他爱国爱家的表现,人们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这样记载:“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的第一人。”

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不止一次地赞扬杨振宁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个回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在这一点上是任何人不能与他相比的”。和杨振宁共事20多年的聂华桐教授说:“杨先生1971年第一次回国访问回到美国之后,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

是的,杨振宁第一个回国访问,确实是担了很大的风险。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对中国抱有敌对情绪的人的怀疑和不满。一天,杨振宁刚从中国回到美国,他的办公室里就来了几个陌生人:“杨先生,我们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想请你谈谈你到中国所做的一些事情。”

听到这里,杨振宁已明白了几分,他怒不可遏,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在中国,我的父亲、母亲、弟妹们——我的亲属都在那里,我的许多朋友在那里,我想念他们,所以我要去看望他们……这并不触犯美国的法律!”

“杨先生,别误会,我们是例行公事,没有别的意思。”

在这以后,联邦调查局的人又多次找他,但始终是一无所获。台湾当局更是不甘寂寞。早在1958年9月,当杨振宁的岳母曹秀清在台湾申请去美国看望女儿女婿时,从来对她不管不问的蒋介石却派车把她接到官邸。刚进会客厅,蒋介石夫妇就进来了,热情地握手倒茶让座。蒋介石先问了曹秀清的情况,接着又仔细地询问杨振宁的情况。蒋介石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为国争光。李政道的母亲在台湾,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你这次到美国去,凭着岳母的关系,要争取杨博士为党国效劳。”

当听到曹秀清说争取要杨振宁“回来看看”时,蒋介石微微笑了,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

可是现在,杨振宁不仅没有回到台湾“为党国效劳”,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大陆,并在美国宣传了新中国的大好形势,说了共产党许多好话,这不能不引起台湾当局的极大不满。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杨振宁的活动情报。台湾中共研究杂志社对杨振宁的大陆之行极为关注。

在1973年的《中共年报总目》中特别提到杨振宁,记录了杨振宁3年内4次去北京的详细情况,有时间、地点、行程、会见的人、发表的演讲等等。

杨振宁的回国访问,也引起了当时苏联当局的惊恐和不满。

杨振宁在《中国现代化及其他》一文中,曾直言不讳地阐明自己对苏联国策的看法,这篇访问记录最后是这样结尾的:“你问我苏联是否对中国有侵略性,人们应当信中国的话还是信苏联的话,我想只要你阅读一下这一类书,马上便会信服:苏联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国家之一,而且它是最危险的国家。”

这些话触到了当时对中国有敌对情绪的苏联当局的痛处。

1979年5月出版的《苏联文集周报》,攻击污蔑杨振宁是“中国派去美国的第五纵队之首”。面对种种污蔑和攻击,杨振宁没有被吓倒,没有退缩,他比以前更加关心自己的祖国,真正担负起了建造中美交流的桥梁的重任。

6.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7年2月27日的《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个全页广告启事,启事的题目是:《致美国卡特总统的公开信》。

这封信在美国的华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来,杨振宁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别人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这是他们为了扩大影响,花8000美金刊登的广告启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由四个分会组成:华盛顿委员会、北加州委员会、南加州委员会、纽约委员会。

杨振宁担任纽约委员会的主席。

杨振宁积极地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奔走。每年的《上海公报》签字纪念日,杨振宁等都要在美国各重要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呼吁美国当局要遵守《上海公报》的诺言,并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还在电台、电视上发表谈话,到美国各地去演讲,向人们讲述美中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作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杨振宁还经常为促进美国华人的团结而奔忙。

在美国,凡是华人集中的地方,人们称之为“中国城”,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都有“中国城”。这里的人们大多是以前到美国做苦工的劳工的后代,主要从事商业。这些人生意做得很好,很能吃苦,很能赚钱,但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特别令人头痛的是他们不团结,经常发生纠纷,为了财产,为了房屋,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吵嘴打架。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便会想起杨振宁,请他去评理,去调解,杨振宁总是花很大的精力很耐心地去解决这些矛盾,尽量使这些华人团结起来。

此外,发生在美国的一些奇怪的事情也引起了杨振宁的深思。全美国居住在中国城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250。

1980年,民主党在竞选时,8%的经费是从中国城来的,但是竞选结束后,华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

在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里没有华人的席位,日本血统的有两人是参议员,两人是众议员,而日本人在美国的人口没有华人多,他们对美国的贡献也没有华人大。

在美国国家科学董事会里,有波兰人,有黑人,就是没有华人。每当想起这些,杨振宁心中就感到不安。他多次呼吁:“我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应在政治上争取平等权利,争取席位,应该为民族争利,争光!”

为了为华人争取地位,杨振宁庄重地说:“假如有一天,我能被选上参议员,我也干!”

美国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是一位美籍华人,他竞选州长成功,其中还有杨振宁的一份功劳。吴仙标原是特拉华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兼校董事。

1984年,吴仙标为了为华人争取最大利益,决定走出实验室,步向政坛。他正式宣布竞选特拉华州副州长。听到这个消息,杨振宁高兴万分,他立即发起组织了一个支持吴仙标的委员会,为吴仙标的竞选做了很多工作。对于这些,吴仙标念念不忘。

1986年的春节来到了,纽约长岛华人社团举办春节联欢会,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前去参加。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但联欢会却开得非常热烈,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同胞们在一块儿尽情地交谈,尽情地联欢。谁也没有想到,远在200多里外的吴仙标和他的夫人也顶风冒雪驱车赶来参加聚会。他们一进门,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仙标高兴地走到杨振宁面前,拉着他的手说:“杨教授,新年好!请给我介绍介绍这些朋友好吗?”

杨振宁站起来,把到会的人一一介绍给吴仙标,并向大家介绍说:“吴先生是目前在美国政治地位最高的华人……”

没等杨振宁说完,吴仙标立即抢着说:“我竞选成功,得到杨振宁教授很大支持!”

话音刚落,掌声和笑声响成一片。

杨振宁认为,在美国的中国血统的人应该团结起来,给美国社会更大更多的影响,应该为自己争得公平的地位。